三年节能4000亿元
2022-04-23
节约能源成本4000亿元!近日,“十三五”以来工业和通信行业的节能绿色发展发布。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相当于节约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成本约4000亿元,实现经济增长。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优化结构促进节能
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工业节能的重要途径,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一方面,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成效显着。 2016年至2018年累计削减粗钢产能1.5亿吨,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另一方面,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6年的45.3%提高到2019年的46.9%。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技术、产业体系和配套环境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全球领先,累计推广量500万辆,超过全球市场保有量50%。
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发展,手机用户超过16亿,网民8.6亿。据测算,到2018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1万亿元,约占GDP的1/3。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我国节能产业持续发展,高效节能设备产品推广应用加速。
近年来,高效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工厂能耗管理,高效变压器在新型变压器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12%大幅提升至46%。 4年来,重点行业能效持续提升,粗钢、粗铜、氧化铝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4.9%,17.分别为 9% 和 7.8%。
绿色制造体系的基础建设也体现了我国工业综合节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先后发布了4批国家绿色制造名录,其中绿色工厂1402家、绿色园区118家、绿色供应链企业90家、绿色产品1097个,引导各地区、各行业发布基于区域和行业的目录。绿色制造实况清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绿色信贷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与国家开发银行等合作,利用绿色信贷支持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项目实施,贷款总额超过2000亿元,有效增加了绿色项目资金供给。
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成效显着。利用绿色制造专项推进366个重点项目建设,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相关企业能耗、水耗降低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左右。
监测和服务“双轮驱动”
节能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有效的节能管理机制“护航”。
2016年,工业节能领域首部部门规章《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发布,建立健全“双轮驱动”节能监管机制执法和节能诊断服务。四年来,全国共监管高耗能企业2万多家,主要高耗能行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节能监测已成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手段。创新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发挥节能服务诊断机构作用,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挖掘节能潜力,逐步将工业节能推广到各行业、大中型企业,进一步丰富节能管理方式。 2019年,200多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向4000多家工业企业提出了7900多项节能改造措施。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00万吨,节约能源成本约110亿元。 (记者孔德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