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督促降低电价优惠政策落实:部分地方多级调供提价、虚标用电、乱收费……
2022-04-24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题:国务院督促落实降低电价优惠政策:部分地方多级转移涨价、虚假用电、乱收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赵九龙、周颖
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低电价的措施,预计全年为电力用户带来利润926亿元。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跟随国务院第七次大巡查,对多地进行暗访发现,一些地方的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写字楼、物业等正在增加价格在多层次转移到终端用户的过程中。 ,收费不透明,甚至乱收费,侵蚀了国家降电价优惠政策的红利。
探索电价上涨套路:改电价、假用电、乱收费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自2020年2月1日至12月31日,除高耗能行业外,工商业电价将下调5%,即5折。但优惠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存在障碍:多家商户表示电费未减。
检查组发现,约80%的主要供电企业没有落实工商业电价降5%的政策,很多没有落实国家2018年“工商业电价降10%” %平均”和2019年“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 10%”的政策。
检查组发现各地提高电价的普遍做法:
——擅自更改价格。
电力法规定供电企业不得擅自改变电价。在浙江,按照1000伏以下的一般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降5%后电价约为0.66元/千瓦时。
然而,检查组近日对浙江省290家主要供电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30家企业涨价幅度超过60%。杭州市西湖区某工业园区过去一年电费标准为1.1元/千瓦时,比0.@高出约66.7% >66元/千瓦时。
青海省西宁市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向电网公司购电,均价0.48元/千瓦时,转电价为1.2元/千瓦时,涨价150%。
——虚拟用电量会收取额外的电费。
据了解,部分终端用户的电表由供电主体安装,电表显示的电量超过电网公司显示的用电量。
检查发现,9月份,18家终端用户共收取电费96269度电,共计56317.365元。电网公司收取电费94845度,共计52158.93元。公司每月多收电费4158.435元。
——游乐设施不分青红皂白。
《电力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费中追加其他费用。检查发现,部分主要供电单位以设备管理费、公共能耗、空调费、消防泵房费、电梯费、峰谷差、停电、线路等名义向乘车收费。损失、公共照明和人员服务费。
齐齐哈尔新玛特购物广场按每度电0.7165元的电价向商户收取电费,同时按每度电0.7835元的标准向商户收取设备管理费。千瓦时。每千瓦时1.5元的电费实际上是向商户收取的。在向租户收取电费的同时,按用电量强行收取物业管理费。自2019年1月1日起,公司除电费外,共收取物业管理费逾300万元。
检查组在多地发现,供电商经常多级转电,多级涨价。
检查组暗访发现,供电公司向西安白马世纪广场送电时的初始电价为0.6246元/千瓦时。每千瓦时电价5元。
0.5@>
“电费降了,房租就涨了”,输电监管难
随机采访检查组发现,不少终端用户表示不了解电价降价政策,部分知情用户生怕涨租吞了。
执行董事叶祥祯表示,企业用电主要集中在空调、照明等方面。 “检查组上门时才发现,每度电45元的1.中,有将近0.8元交给供电公司。”
上海某商业综合体的一位商家表示,电费“小”,租金“大”。一些商场、综合体等供电主体威胁用户:“电费降了,房租就涨了。”
赵兴明副总经理表示,涉及主供电主体8000多家,直供电平均电价0.72元/千瓦时,供电平均电价为1.26元一千瓦时,一年要花你大约1.5亿的电费。 “如果公司在附近找不到其他地方建站,只能接受换电主体规定的价格。”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测算,中国市场上约1.2亿户家庭中,只有约4800万户直接用电,其余为输电用户。目前,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人员力量与庞大的权力转移主体不匹配,难以全面覆盖。
此外,东部某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表示,基层执法过程中对供电成本分配的认识存在分歧。此外,直供电和转供电电压等级不同,电价计量方式不同,电价调整时间不一致。
据了解,一般电表安装在整个商业综合体,商户安装的小电表不能直接与供电公司结算。由于电价分为峰谷电价,加上掉电、线损、维护管理等服务费,从物业向商户输电的成本不再是基本电价,而是包括服务费。对此,有专家表示,物业不具备供电定价权,物业费不能反映在电费中,否则属乱收费。
多地快速积极整改,加快推广使用“转移电费码”
经过督促推动,多地相关部门迅速整改。
近期,全国多地出台明确要求,供电主体按一般工商目录的销售价格计费。峰谷差、电损、线损、公共照明、电梯费、人事服务等费用,应作为其他费用结算,不得计入电费,多收的费用应退还及时。
为保障“畅享”降价红利,客服中心推出“国网在线”App“转供电码”功能,主要针对供电终端用户链接提示涉嫌不合理涨价的风险等级管理费能耗费,为政府部门清理工作提供支持。
上海、浙江、陕西近日分别发文,明确国家降低工商业电价优惠政策的红利将限时传导至终端用户。
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确保供电主体和终端用户了解降价政策,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业用户还难以全面实现直供电。检查发现,供电中转环节内部配电系统由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等运营商投资建设,中转区内部物理空间经常翻新,终端企业不拥有财产权。家用一米测量条件。
业内人士介绍,直供电改造难度大。改造一个通讯站点的成本低至10万元,或超过15万元。此外,协调也困难,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不同意。 “最好的方式肯定是直接接入电网,但我们公司的场地是租用的,安装变压器需要额外租用场地,成本非常高,只能从‘中间商’那里买电。”李天才董事长说。
李天才等企业领导呼吁在高耗能企业集中地区建设变压器,采取企业共建或供电公司投资的形式,减轻一次性投资负担实现企业直连电网。 (参与撰写:闫宏新、张晓、王子辰、齐磊杰、李志豪、汪苏、袁泉、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