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峰值与碳中和目标下工业园区污染减碳路径分析-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碳峰值与碳中和目标下工业园区污染减碳路径分析

2022-05-14

[能源人在看,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工业园区减污降碳路径探析

北极星大气网讯: 摘要:工业园区通过减污减污通过协同碳治理实现碳峰,不仅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工业园区的重要抓手。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落实国家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工业园区污染减排与碳减排协同推进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工业园区污染减排与碳减排协同的路径。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抓手,严格环境准入;三是以清洁生产审查为契机,推进源头减量化,控制生产全过程,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四是推进能源转型优化 五是加强园区智能化建设,提高能源消费和环境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六是组织开展污染减排协同减碳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

简介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肩负重任。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加大国家自主贡献,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我国工业园区众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研究园区污染减排与碳减排的协调路径尤为重要。工业园区通过污染减排和减碳协同治理实现碳峰,既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打硬仗的重要抓手污染防治工作。重要的方式。

协同推进我国工业园区减污减碳的意义

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平台

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双年度更新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95.6亿吨和17.2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7.7%和14.0%。 201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达到30.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而工业能源消耗为31.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66%。根据能源消费结构、温室气体排放比例、对GDP贡献率的数据分析,工业节能低碳发展对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产业链的比重接近30%,一大批工业园区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柱。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查公告(2018年版)目录》中,国务院批准的开发区有552个,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219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9个,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19个,其他各类开发区23个;经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开发区1991个。据商务部、科技部发布的年报显示,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工业开发区11.1万亿元,两者占同期GDP的比重均超过23%。可见,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和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

工业园区污染减排与减碳协同治理是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

工业园区也可以成为推动工业领域污染减排和减碳的重要平台载体。我国工业园区经济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空间和主要布局。工业园区工业生产集中、能源需求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近年来,工业园区一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污染防治战略的重点对象。此外,在建立生态示范园区、循环改造示范园区、低碳示范园区和绿色园区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因此,工业园区具备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推进的基础,也可以成为推动工业领域污染减排和碳减排的重要平台载体。

工业园区发展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基础设施共享。能源供应和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通常建在公园的物理边界内或周围。基础设施是园区物质能量代谢的关键节点,是园区内能源、水、污染物等要素的耦合。一方面,能源供应、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普遍服务周期长,环境影响具有锁定效应;另一方面,工业园区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载体,其基础设施管理是独立的。如果将两者耦合起来,形成产业共生网络或独立可控的产业链,可以进一步从操作层面识别出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污染减排和减碳技术,准确量化其污染减排和碳减排效果。

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近年来,各部委先后在园区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见表< @1).以上。政策标准涉及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各园区建设重点各不相同,随着进程的不断推进,园区绿化相关政策最终将实现污染物减排与低碳协调发展。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工业园区减污降碳路径探析

中国工业园区减少污染和碳排放协同推进面临的问题

园区污染减碳协同治理仍需引导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发展。低碳转型。但由于我国产业园区数量众多,园区内企业、基础设施、园区之间的产业共生网络、绿色供应链和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整体运营管理不便。园区模式有待完善,随着智能化的升级,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载体,环境相关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有待提高,污染物减排与温室气体治理协同治理仍需要引导。

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园区层面需要建立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体系

碳排放数据是研究分析工业园区碳减排重点领域,制定具体碳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中国尚未建立完整的工业园区碳排放核算体系。产业园区碳排放清单编制的相关指导文件存在空白和不足,导致基础碳排放数据不完善,影响对园区自身碳排放状况和减排形式的分析判断,阻碍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园区产业生态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园区产业生态化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reuse)、再循环()的原则,利用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实现物料的闭路循环和多能源利用水平,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物“零排放”。由于前期规划不合理、管理模式粗放,我国工业园区共生形式发展不畅,产业外延不足、环节不足,仍局限于企业内部低水平的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型产业链延伸,产业生态化整体水平较低。

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下工业园区污染减排和减碳路径分析

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推进工业园区污染减排和减碳协同治理,可以整合园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充分发挥园区规划刚性约束、产业链集约发展、共享能源与治污基础设施等独特优势,构建产业生态链,实现经济、资源、能源效率和污染防治的整体优化提升。

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开展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共享与管理

目前,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碳排放报告制度是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的重要支撑。建议两个系统逐步统一管控清单,匹配行业和产品代码标识,对接数据系统。同时,排污许可证制度要补充相关能耗参数,促进企事业单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的统一采集、相互补充、交叉核对,完善监管机制。

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抓手,严格控制环境准入

以环评体系为抓手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功能介绍,将碳排放纳入环评评价范围,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源头防控的作用,严格规划、园区、分级项目环境准入。建议出台国家层面碳排放评价相关规范和技术导则,规范和指导环境影响碳排放评价,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新建项目的审批,严禁引进不符合规划要求和审批意见的项目。良好的碳增量控制。

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以清洁生产审核为契机,推进源头减量化,控制生产全过程,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以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为契机,构建企业间产业共生网络和绿色供应链,加强资源材料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对园区整体而言,通过推进园区企业准入技术、优化园区产业布局等,建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解决管理和政策配套问题,实现科学布局生产力和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控制污染源;为园区企业共生,通过企业间多层次系列回收、副产品交换、废弃物回收、生产产业链、材料回收产业链、多层次合作,提升园区企业间清洁生产蒸汽和热水的利用。实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潜力;对园区重点行业和企业,主要通过综合分析能耗、物耗、废弃物排放等指标,筛选园区重点行业,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管理、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进行考核、废弃物管理等,通过综合评价等方式评价园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把握重点行业核心环境问题,重点管理“水、气、固废”环境要素,利用共性技术,提高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

推动能源转型,优化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效率

完善公共基础配套服务,加强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集中供热,集中收集处理行业垃圾,促进污水和固废集中处理设施提质增效,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处理,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加强园区智能化建设,提升能耗与环境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

“智能管理平台”作为一种新形式、新模式、新工具,强调实时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应用,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时获取大气数据。环境、水耗、物耗、能耗等数据,实现工业园区污染减排和减碳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化。专业化,以更加精细化和动态化的方式,实现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空间的智能化管控。建议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能耗和环境治理的精细化管控能力,完善污染减排与减碳协同治理。

组织收集协同减排减碳典型案例及示范园区建设

目前,国家各部委正在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低碳工业园、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工作,建议各部门深化合作,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收集协同减污减碳典型案例,自下而上总结经验,为园区开展协同减污减碳提供参考。同时,选择一批绿色低碳转型基础扎实、意愿强烈的园区开展协同减排减碳试点示范,争取专项预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