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有办法:青云推动智慧建筑落地,能效提升30%
2022-06-16
占全国总能耗20%的建筑行业如何实现“建筑能效提升30%、电费减少15%”、“用电量减少15%、碳减排10%”排放”?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如何让建筑节能减排?怎样才能满足住建部颁布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要求?......
据国务院研究中心发布的《2050年中国能源碳排放报告》显示,目前建筑业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0%以上,仅次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位居第三位。从 2009-2018 年的 10 年增量来看,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 57%。到 2050 年实现基本的碳中和意味着将建筑物的总能耗降低到当前水平的三分之一。
在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如何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目前的1/3左右,是当前建筑领域的一大挑战。此外,目前建筑领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数据碎片化、节能建筑不节能、高能耗和舒适度不均等。
三步走,实现舒适与低能耗共生
面对当前的挑战,青云科技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总监胡家友分享了“青云双碳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将坚持“双控”路线智慧写字楼能耗管理系统,以“能耗目标”为导向,“关注用户实际体验”作为建设理念,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三大技术手段,实现建筑节能减碳。
针对楼宇系统复杂、数据孤岛的现状,胡家友提到,首先要建立可追溯的能源监管信息系统,加强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能源。管理信息服务。对源头的可追溯性允许以数字方式呈现能源消耗。
其次,用数据说话,逐步完善从建筑到城市不同规模的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应用服务,实现建筑负荷预测、能源系统调整、优化运行、建筑能源监测、数据挖掘分析等。
最后,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整合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等应用,打造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合理的环境。以尽可能低的能源消耗创造出来,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环境的需求。
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架构图
通过“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青云边缘计算平台可以连接所有可控用电设备,青云物联网平台可以打通楼宇内通信、照明、暖通空调等各种独立系统,使楼宇中的全域数据互联互通,自由流通,实现标准化统一使用,杜绝数据孤岛。同时,在场景应用中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空调精准控制、智能灯光组合策略和精准控制,通过人走关灯,将空调转化为节能减排的目标。低能耗或在人们离开时将其关闭,并提醒他们关窗取暖。. “根据我们现有的案例,一旦系统启动,这种浪费的能源预计将节省约 5% 至 10%。” 胡家友在分享时提到。
以人为本,助力打造舒适节能的高价值绿色建筑
在青云与某政府办公大楼合作的碳项目中,“能源效率提升15%”、“运营效率提升10%”、“电费减少15%”等数据亮眼。谈及实现方式,胡家友表示:“在写字楼项目中,青云通过建设综合能源管理体系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构建了碳核查体系,降低了整体能耗和碳排放量。通过智能楼宇运行系统解决楼宇空调系统冷暖不均、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提升楼宇企业和政府机关的智能化用户体验,提高办公效率、空间利用率和服务水平,以及楼宇运维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保值增值。” 值得注意的是,青云还计划在后期帮助客户将能效提升30%,以同样的能源实现更多的事情。
此外,在河北某校区的双碳项目中,青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精细化的空调和照明,降低了学校的碳排放,降低了学校的整体能源消耗和电费支出。管理和控制方法。用电量减少15%,碳排放减少10%。此外,胡家友表示,通过在学校的实践,未来双碳目标的中坚力量,即学生群体,可以更早地接触到智能生活和低碳生活。为实现目标做出贡献。
“在整个建筑的能耗得到控制后,我们希望营造一个舒适、高效、低能耗的建筑环境。” 胡家友还强调,用户体验是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计划的主要追求之一,青云未来期待更多。合作伙伴可以加入创建更智能、更环保的建筑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