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建筑节能渐行渐近 个性化建筑节能管理备受推崇
2022-06-17
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建筑能耗为5.2亿吨标准煤,建筑运营商业总能耗为10亿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国能源消耗量。占总数的 11% 和 22%。也就是说,两者的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技术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今天,建筑节能的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只在建筑墙体和配套电气设备上做文章的做法,开始关注管理节能和系统节能的发展。
据介绍,人工智能与建筑的跨界融合,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建筑节能潜力,还可以让用户体验更舒适、节能管理更便捷,进一步挖掘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建筑能耗数据。
个性化建筑节能管理备受赞誉
目前,90%的建筑无法实现高效、用户体验好的节能运行,建筑领域节能空间巨大。中易物联网研究院院长雷玉云告诉记者,根据中易物联网研究院1000多个项目的数据,这些建筑有30%左右的节能空间。
他介绍,过去大量的节能项目集中在节能设备本身,比如使用LED照明、变频空调、电梯、水泵等。现阶段,虽然一些建筑在我国也推广应用了楼宇能源管理系统,电力、照明、空调等用电设备的智能运行和调节都可以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但由于建筑能效智能监控管理不足,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系统仅用于设备状态监测和自动控制,很少有系统能够真正实现设定的节能目标。
雷宇云表示,由于写字楼耗能设备众多,需求不同,仅作为监控和自动控制的能耗监管压力很大,不能最有效地节约能源。为了实时监控室内光线和温度信息,智能控制灯具和空调的运行状态,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节能的空间。他介绍,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身份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实现精细化的节能管控。
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时间维度,就是根据人在楼内的停留时间,自动控制照明和空调;空间维度是根据楼内人员分布、室外照明、温度等对耗能设备进行调整;身份维度基于建筑物。根据不同岗位用户的不同能源消费习惯,设计个性化的节能管理方案。
以写字楼为例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首先要在写字楼入口处安装人工智能门禁系统。门禁系统通过识别人的身份,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身份三个维度更好地设置和匹配人物所需的能量,也可以避免人工选择电梯楼层。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研究员、绿色建筑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梁浩介绍,绿色建筑倡导建筑智能化运营。例如,社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授权和合理准入,有效减少与人的直接接触。疫情防控能力发挥一定作用。
通过门禁进入房间后,基于AI的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在照明、通风、空调、饮水机、水泵、会议室接待设备等安装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PM2.5 ,收集数据供决策参考。
这种精细化、智能化的建筑节能实施方案与传统的建筑节能相比具有很多优势,比如人与物的关联;可根据人的身份、习惯、地位自动调整;还可以形成联动决策机制。雷雨云说道。
人工智能让建筑更智能
与人互动的人工智能可以让建筑物比普通的能源监控平台更智能。记者在此前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新建智能建筑更注重绿色节能,对建筑面积进行用电量统计。通过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智能运维平台,可以在后台管理照明和空调。及时切换,发现异常能耗。
雷宇云提出,不同于目前常见的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以人为本的建筑节能管控大数据系统,实现四大功能:个性化服务、节能决策数据基础、AI学习数据共享、应用体验算法优化。
通过采集大量终端数据,可以了解设备从安装到运维的状态,实现BIM的建立和运行。构建模型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还可以收集和处理更多的大数据,以系统地检测和管理资产生命周期、线路健康、设备状态预警和异常能耗数据。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潘一群也表示,随着BIM的普及应用,建筑将逐步从单一的能耗监测向室内环境的综合监测转变,Wi- Fi和移动终端通信数据也可用于绿色建筑。运维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云计算处理实时、海量、复杂的建筑能源数据,可以为建筑提供有效的节能解决方案,提高建筑能源效率。
建筑无论是节能还是降低成本,其核心都是为用户提供最舒适的体验。雷宇云表示,精细化管理带来舒适度的提升。
对此,梁浩也表示同意。他介绍,过去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019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后,绿色建筑进入3.0时代。新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安全、耐用、健康舒适、环境宜居、资源节约、生活便利等,以人为本,给人以获得感、体验感、感悟感。幸福。
AI+建筑节能在新基建中
AI的实现离不开物联网技术。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物联网专用芯片是新基建引入的新投资机会之一。物联网的连接设备种类繁多,针对智能硬件、智能家电、智能电表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专用芯片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2020年全球物联网活跃设备数量将达到100亿,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活跃设备数量将达到220亿,是2020年的两倍多。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达到 1. 1 万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2020年将是物联网应用爆发的一年,真正的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创始人兼秘书长李佳告诉记者。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预测及展望数据》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物联网市场。智能电力、智能家居等是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场景。
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节能是新基建的典型应用之一。雷宇云认为,在7大新基建领域中,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节能涉及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使得人工智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充满了想象力。
全国BIM技能水平考试
考试准备期
报名时间
入场券领取
考试时间
结果查询
证书查询
1-6个月
预计3月开始
考试前一周
六月、十二月
考试后3个月
协会官方网站
BIM课程
课程
覆盖班次
价格
买
超值精品
基础课、金题分析(3节)、考前收尾
一级:996元
2级:1196元
购买>>
享受无忧HOT
基础讲座、金题解析(全)、考前收尾、项目实战
一级:1580元
2级:1680元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