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2022-07-05

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提高工业能效行动计划的通知》。

《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点工业产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显着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利用比例达到显着提高,节能增效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指定规模比2020年减少13.5%。物尽其用、效率至上已成为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要求。

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等综合系统的开发和运营,控制,促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鼓励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就近大规模、高价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智能光伏及行业应用创新升级,创新“光伏+”模式,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布局。

有序推进煤炭减量化替代,推动煤炭向清洁燃料、优质原料、优质材料转变。加快应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和资源利用等技术。按照“以气改”的原则,有序推进工业燃煤天然气替代。引导企业有序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依法合规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技术。

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以及其他加热、干燥、供汽等行业,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电加热、高温热泵、大功率电蓄热。采用能源锅炉等替代技术设备,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比重。工业生产过程中低温热源的带电工作平稳有序进行。鼓励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换电项目用电需求。到 2025 年,电力将占工业最终能源消耗的 30% 左右。

其他六部门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工信部[2022]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 、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司、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行业协会,相关中央企业: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实际情况执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国资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2 年 6 月 23 日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促进工业能效提升是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工业领域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培育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有力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一般要求

(一)指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十九中全会精神,立足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坚持制度观,坚持节能优先原则,把节能增效放在首位直接、有效、经济的减碳措施,协调推进能效技术改革和能效管理创新,提高能效监管能力和能效。服务水平,提升关键耗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全链条整体能效,稳步有序推进工业节能从局部单项节能向全过程系统节能转变,积极推进高效、低碳、绿色的能源消耗,从而为实现工业碳调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能源效率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重点工业产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显着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着提高,科技广泛应用节能增效装备,标准、服务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与2020年相比,3.5%。物尽其用,效率至上已成为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要求。

二、大力提升重点行业能效

聚焦重点用能行业和领域,分行业施策,分门别类推进,加快技术推广,加强对标,系统提升能效。

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_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

(一)推动重点行业节能增效转型升级。深度挖掘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潜力,推动产业升级技术流程有序推进,推动能效水平尽可能提高,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 、电子等行业,推广一批关键共性节能增效技术和装备,加快提升行业能效。鼓励企业加强能源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公辅设施改造等

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_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

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

(二)推进重点领域能效绿色升级。继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公布名单和典型案例,加强绿色设计、运维、能源计量审核引导数据中心扩大绿色能源利用比例,推动老数据中心实施系统节能改造,支持制造企业加强绿色设计,提高网络设备等信息处理设备能效。低功耗芯片等产品和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推动供电、空调等配套设施绿色改造。到2025年,电力利用效率(PUE,数据中心的功耗对信息设备的功耗)的新型大型和S超大型数据中心将优于1.3.

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_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

三、持续提升耗能设备系统能效

以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为重点,持续开展提高能效专项行动,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现有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

(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鼓励电机厂商进行性能优化、铁芯效率、底盘轻量化等系统创新设计,优化电机控制算法和控制性能,提速高性能电磁 对线材、稀土永磁、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进行创新升级,推进电机节能认证,推动电机高效再制造。评估设备能效等级和运行维护条件,科学细分负载特性和不同工况,加快电机升级换代,2025年新型高效节能电机比例达到70%以上。

(五)实施提高变压器能效行动。引导变压器关键材料生产、零部件供应、整机制造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合作,加强结构设计、加工技术创新等三维绕线铁芯。推动高效节能变压器在可再生能源电站、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海洋岸电、电动汽车充电等新兴应用场景中的应用。鼓励电网企业和工业企业对并网运行变压器进行全面调查,制定能效提升方案并组织实施,到2025年,新型高效节能变压器比例达到80%以上。

(六)实施锅炉能效提升行动。推进锅炉系统能效在线监测、在线诊断、协同优化、主辅机匹配控制等技术改造。加快高质量发展锅炉产业集群,推进高效节能 锅炉产业化 鼓励生产企业提供高效节能锅炉及减碳、节能等配套设施的设计、生产、安装、运营等一体化服务环保。

(七)实施用能系统能效提升行动。对重点用能设备和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加快高效离心风机应用、低速大扭矩直驱、高速直驱、伺服驱动等技术提高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电机系统的效率和质量,促进高效能源的规模化应用——节能炉排、配套辅机、热网泵阀、蓄热、电能计量系统等高效锅炉配套系统。加强能效标识合规审查,禁止企业生产、销售用能设备和系统不符合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

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

四、提高企业园区的整体能源效率

推动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的能源消耗管理,协调推进大中型企业节能增效,系统提升综合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效率水平。

(八)加强行业能效对标引领。全面开展对标合规,评选公布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及能效指标名单,通过对标、宣传推广、政策激励,引导行业企业赶超能效“领跑者”,从国际先进水平和重点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出发,合理设置更高能效指标,引导引领创新骨干企业全面采用先进前沿技术和装备,探索建设超级能效工厂,树立世界领先的能效标杆,到2025年,评选出100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探索建立10家超级能效工厂。

(九)加强工业企业能效管理。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制定和实施节能规划,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全- 时间能源管理岗位等 实施能源消耗统计和能源使用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鼓励企业自愿发布能源利用年度报告,组织开展能源计量评审,督促企业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按要求配备能源计量仪器,定期开展仪器检定、校准等工作。

(十)强化大型企业在能效方面的引领作用。支持大型企业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加快节能增效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工艺创新。鼓励项目合作、产业共建、联盟建设等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能效管理,引导能效提升 鼓励大型企业带头实施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加强采购能效约束,鼓励签订自愿性节能协议,落实供应链能效提升举措,开展节能自愿申报和自我承诺等。

(10一)增强中小企业能效服务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应用节能增效技术和装备,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新能源,对标创建绿色工厂 以行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 企业能效合作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节能服务,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节能增效转型案例 鼓励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强化创新,培育一批节能领域专精特新产品和增效技术装备。“小巨人”企业和个人冠军企业。

(10二)加强工业园区用能管理。引导石化、化工、纺织、陶瓷等行业生产企业向园区转移,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共建共享能源等基础设施 因地制宜在工业园区推广集中供热供气、能源供应中心等新业态,充分释放电厂供热能力和工业余热,发展远距离供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建设,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和封闭管道运输。

五、有序推进工业用能低碳转型

加强能源供需双向互动,统筹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类型,积极构建电、热、冷却和气体。

(十三)加快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有序推进煤炭减量化替代,推动煤炭向清洁燃料、优质原料、高能加快应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按照“以气改”的原则,有序推进工业燃煤天然气替代。有序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依法合规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

(10四)加快推进工业能源多元化和绿色化。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余热推进开发运行压力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综合系统,促进多种能源高效互补利用。推动智能光伏及行业应用创新升级,创新“光伏+”模式,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布局。

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_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

(10五)加快终端能源电气化和低碳化。在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电采暖、高温热泵、大功率电蓄热锅炉等替代技术和设备,扩大终端能源设备电气化使用。工业生产过程安全有序,优先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换电项目用电需求。到2025年,电力占工业最终能源消耗的30%左右。

六、积极推进数字能效升级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提高工业能效的赋能作用,推动建设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的能源管控体系,加快推进能源管控体系建设。生产方式的数字化和绿色转型。

(10六)提升数字化节能增效技术水平。推动5G、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中国的研发和应用节能增效领域,积极构建能效管理数字孪生体系,充分发挥5G应用产业方阵、“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等平台作用,深入探索推动工业领域5G赋能节能增效典型案例和场景,推动企业深化能源管控体系建设,通过能量流、物质流等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实现受能效约束的多目标运营决策优化,e tc. 鼓励企业探索实施基于能源管控系统的数字化碳管理,协同推进能源使用数据与碳排放相关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

(10七)提升能效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结合行业和企业提高能效的实际需求,增加数字绿色协同发展解决方案供给。鼓励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发挥现有能效管理和服务平台的作用,为工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能耗数据采集、跟踪、核算等服务,充分发挥现有能效数据的作用认证平台,提供数据认证、可信交互、能效标签识别验证服务,有效提升能效数据应用价值。

(10八)提升“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创新能力。探索“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新技术检测认证和新产品,逐步完善重点行业数字化能效提升全景,打造解决方案资源库。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以能效管理为对象,融合协同协作、个性化定制、服务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创新模式。

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

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静安能耗管理系统都有哪些_济南能耗管理监测系统

七、继续夯实节能增效的产业基础

努力提高节能技术装备产品供给水平,大力发展节能服务,积极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培育制造业绿色竞争新优势。

(10九)加大节能技术选择和推广力度。以应用为导向,遴选发布国家工业和通信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推荐目录及典型应用鼓励地方、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实施技术推广。交流、业务培训、标准宣传和供需对接等。鼓励地方和行业积极探索创新节能技术,精准识别增效技术,快速推广新机制。

(2十)增加节能设备产品供应。重点发展高效电机、高效变压器、余热余气利用设备等高效节能设备,打造建设一批节能装备生产基地,提高节能装备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高效光伏、大型风电、智能电网、高效储能等新能源装备。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节能产品供需对接平台,推广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绿色建材等。统一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制度,完善绿色产品认证受理机制。

(二十一)增加专业节能服务。积极发挥专业节能服务机构的作用,为工业企业和园区提供节能咨询、设计、评估、监测、审核、认证、等“类型”综合能源服务,推动服务内容从单一设备、单一过程环节向整个能源系统转变。组织开展能源计量服务示范,运用计量手段帮助企业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典型服务模式。

(20二)增加节能新技术储备。加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特种非晶电机、非晶电抗器等电机核心部件的研发。等级定位 硅钢片、特高压直流套管、非晶合金、环保绝缘油等变压器材料创新与技术升级 加快研发高效低氮燃烧器、智能配风系统等高效清洁燃烧设备及波纹板式换热器、螺纹管式换热器等高效换热设备 加快推动能源电子产业技术进步和融合发展 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工业领域产品,探索氢烯等利用模式rgy和甲醇。

八、加快完善节能增效体制机制

完善和完善工业节能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和诊断服务,夯实提高工业能效的基础。

(2十三)继续加强工业节能监管。围绕重点行业、关键装备、新型基础设施等用能领域开展工业节能监管。加强节能监管队伍建设完善各地区体制机制,完善日常监管常态化 推动监测结果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工业节能监测效率 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测体系,按要求配备专业的监测机构和人员,培养专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队伍。比赛、经验交流哥们。

(二十四)深入开展工业节能诊断。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等,组织实施节能专项诊断服务,挖掘节能潜力,培养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诊断服务组织和专家队伍,编制和发布节能诊断服务指南和标准,提高主要工艺环节和关键能源的诊断水平完善节能诊断数据平台。鼓励各地建立节能诊断改造项目库并跟踪实施,推进诊断成果应用。

(二十五)完善和完善行业节能标准体系。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技术创新节能增效的需要,推动制定修订多项行业标准。能源消耗定额、产品和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 扩大节能标准覆盖面 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价、审计、诊断、监测和服务配套标准。标准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能效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企业节能标准。

(二十六)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深入挖掘现有项目的节能减碳潜力,动态调整和减碳。提高行业能效对标水平和标杆水平,从高标准、分类确定。引导、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不合理用能。综合考虑产品单耗、能耗等因素产率、产业链定位、绿色低碳水平等,探索建立“白名单”制度,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新产能替代或扩大等量或减量项目,严控磷铵、黄磷、电石等行业新增产能。严格禁止添加水泥熟料,合理控制平板玻璃、电解铝、氧化铝、煤化工等产能,合理控制煤制气产能规模,新增炼化产能严格控制。

九、保障措施

(二十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金融、生态环境、国有资产、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区域内,有序有效落实各项任务,协同推进节能减碳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中央企业加快工业能效提升和绿色碳发展。

(二十八)加强政策引导。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管理能源消费强度约束性指标,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的灵活性,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在国家下达激励目标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在本次能源消费双控考核中免于考核,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政府投资资金等渠道促进工业能源提升落实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整合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等差异化电价政策,建立统一阶梯电价高耗能行业系统。

(20九)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业务可控的前提下,为节能减碳效果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在产业绿色发展项目库中设立节能增效专项,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拓展深度和广度(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新材料首次运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申请技术设备。

(三十)加强宣传交流。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平台,以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各方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等活动。作为专题交流培训,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节能优先、效率至上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多双边国际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政策上的沟通交流鼓励节能技术装备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能效合作项目,推广中国实践、技术、经验和标准,为全球工业能效提升贡献力量。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