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能华集团: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
2022-07-15
“新中国第一矿山”指世界500强企业
原平顶山煤业集团(简称“平顶煤业集团”)是中平能源化工集团的主体,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煤矿。中国。截至2008年,平煤集团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拥有中国最重要的焦煤、动力煤和火电基地,成为整个平顶山市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豫南。
2008年底,由河南省政府牵头,平煤集团与平顶山市大型化工企业神马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简称中平能源化工集团) 这个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超大型能源化工集团,形成了中国最完整的煤炭开采和化工产业链。 ,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0位,以进入世界500强为企业发展目标。
信息整合的“选择题”
中平能华集团成立后,集团业务梳理和运营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集团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让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张长松分管信息整合,面临压力。
“新集团旗下有300多个事业单位,每一笔财务凭证都是网上做的,每一笔运输和销售的支付都是网上做的。平美原有的信息平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业务压力。 “于是,在张长松的主持下,集团信息中心开始了基于原平美信息平台的全面信息架构整合。
据了解,在整合之前,平煤是国内最早启动信息化建设的煤化工企业之一。在“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响应、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方针下,平煤集团建设了包括60多台服务器、22个机柜在内的现代化机房,并部署了财务系统、医疗保险系统、物资管理等。包括 50 多个应用系统。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启动的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中,由平煤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的“煤炭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成功入选,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的标杆。但是,在信息化政策既定和大规模并购的背景下,这个被张长松称为“煤炭行业第一梯队”的信息系统,要想成功实现信息化整合,仍面临诸多困难。
张长松深知,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是解决信息集成一切困难的基础。但平煤神马合并后,公司拥有煤矿、尼龙化工、销售、物流、建筑等100多个产业单位。如果按照传统架构扩展信息平台,不仅软硬件投资巨大,管理效率和运维成本难以解决,机房空间和供电也将面临严峻挑战从支持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集团整合后每月都会推出新的应用。如果仍沿用“报批-招投标-部署”的传统模式,信息系统显然会拖累集团的业务。后腿发达。
在张长松看来,传统模式下数据中心硬件系统、电源和机房空间的无限扩展已不再可行。为满足企业发展的信息化需求,必须引入新技术、新流程,降低能耗和运维成本,同时提高应用响应速度。
看“云”吃螃蟹
当被业界大肆炒作的云计算概念进入集团信息化融合的视野时,引起了信息中心200多名技术人员的轰动:如何保证应用安全和云计算的数据安全?如何解决云计算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云计算是否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毕竟,借助云计算这一新潮概念,解决大型企业并购的IT集成问题,国内尚无先例。张长松本人对这种新兴应用模式的本质有着独到的理解。
“对于企业的‘私有云’来说,云计算就是通过IT整合形成一个虚拟资源池,可以满足企业应用成本、管理效率、应用响应速度等要求。广义的‘公有云’购买服务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基本面是一样的。” [页面]
面对集团内部对企业云初期建设成本的质疑,张长松将注意力集中在TCO上。
“建设成本不能只计入设备采购和虚拟化。我们计算过,每节省1U机房空间,至少可以节省4000元的投资,而服务器节能不仅仅是节省50美分。一级电费紧随其后的是电力设备、转换损耗、制冷加湿等成本。所以,考虑到企业云的TCO,应该说还是值得的。”
在张长松的带领下,集团信息中心对企业云的态度逐渐由质疑转为认可。因此,当浪潮技术工程师到群里收集数据,交流基于虚拟化的企业云解决方案时,张长松和他的团队决定尝试“先吃螃蟹”的企业云。
在中平能源化工集团信息中心的企业云架构中,浪潮解决方案采用四台基于英特尔至强7400六核平台的企业级四路浪潮服务器、两台小型机和全光纤存储作为基础平台。其上部署了虚拟化层,同时在四台四路服务器之间搭建了一个虚拟化集群,为企业云的实现提供架构支持。
整体而言,这个基于虚拟化集群的云平台有效屏蔽了底层硬件的差异,形成虚拟资源池,进而为上层提供按需资源服务。与传统的应用模型相比,这种云模型以更低的TCO实现了高可靠性、智能资源分配和易管理。
在云平台中,所有应用都置于虚拟集群的保护之下,应用可以轻松实现资源替换、硬件不间断维护和内部迁移。可以快速切换到其他服务器继续运行;在智能资源分配方面,云平台引入了应用热迁移、资源动态调度等技术。当某个应用的负载压力过大时,云端可以自动从其他轻负载应用中分配计算资源来满足需求,当负载高峰结束时,可以返回资源;此外,云架构还给集团的数据中心管理模式带来了变化:数据中心管理员将更加专注于底层架构的维护,而应用管理员只需要关注操作系统上的各种应用,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月亮照在云中
自2009年6月企业云正式上线以来的半年里,集团旗下300多个事业部的金融、医疗保险等19个核心应用已经集成到云平台中,这不仅充分表明节省TCO、智能贴合集团业务发展的优势,也为中平能华集团实现统一管理、发挥规模效应开了个好头。
在张长松提供的整合前后信息中心各项技术指标对比表中,记者看到了一系列数据——19个应用集中在4台服务器上,实现了“三减一升”,即:与传统架构相比,设备数量减少75%,机房空间节省60%,总功耗降低50%,平均资源利用率从10%左右提高到 40%。在业务连续性方面,HA双系统将意外宕机的恢复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2分钟,无需宕机即可完成硬件升级。大部分业务部门感受到的变化是,新应用上线时无需经过繁琐的采购流程。他们只需向集团数据中心提交需求,几小时内即可获得相应的计算资源。
在直观的数字化变化背后,集团的安全生产、物流、销售等核心业务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目前,集团旗下所有矿山的瓦斯检测系统和跟踪定位系统都通过虚拟网络直接与集团信息中心相连,各矿山总机的管理权限也归还给信息中心。一旦燃气超标,集团信息中心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也避免了上报时间延误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在物流体系中,打通了集团的生命线,打通了集团、矿山、区队到供应站的整条供应链,不同产业单元之间经常出现的信息孤岛被集团统一的信息所取代调度、资金流转 物资使用速度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谈及过去一年集团信息化整合最大的感受,张长松提到了他对“人”和“物”的理解。
“对于人来说,沟通是最重要的,什么时候、和谁、以什么方式,进行什么样的沟通,处理什么问题,这将直接决定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在这个问题上,浪潮等国内厂商提供的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能够与国外品牌竞争机房能耗管理系统,未来集团信息化建设仍会优先选择国产产品。”
张长松还透露,中平能源化工企业云正在加强灾备系统建设。本着云架构的理念,本集团将与浪潮等国内外厂商合作,建设基于虚拟化集群的异地容灾中心,实现一对多冗余和多对多冗余,降低灾备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资源。考虑到使用效率。
第34期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 (CDO) 认证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