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洛斯发布DC Brain系统,一窥绿色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核心竞争力-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普洛斯发布DC Brain系统,一窥绿色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核心竞争力

2022-07-19

7月5日能耗管理的三种方法,普洛斯数据中心发布DC Brain智能运营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普洛斯自主研发的多数据中心中央统一管控平台。集数字化监控和智能运维于一体,不断提升运营和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PUE,构建绿色数据中心。

1、打造绿色数据中心的三大特点

目前DC Brain系统已应用于普洛斯的数据中心,并有对外输出的成功案例。据介绍,集中控制模式、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是DC Brain的三大特色。

计算能力是数字时代的基石。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型数字经济的发展,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使用网络也分布在不同城市、多个园区的数据中心的客户,如何打造系统化的管理方式、集中的管控方式、更快的问题发现机制、更智能、更安全的能耗优化解决方案?当前数据中心服务快速发展迭代面临的重要问题。

DC Brain采用集中管控模式,制定统一的运营方案。在发生预警、变更等场景时,运营指挥中心(GOC)集中调取运营数据,协助现场分析判断,下发调优策略、运营参数等到不同数据中心大楼的设施,远程可以优化。同时,应急指挥中心(ECC)还可以通过每栋楼的数据及时发现运营风险,纠正和终止,协调每栋楼的人力资源。

能耗管理的三种方法_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_二级能耗和三级能耗有什么差别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孪生正逐渐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与数据中心结合的应用越来越多关闭。

DC Brain 使用数字孪生技术远程监控所有数据中心的运行状态。对于每一栋建筑,建筑内的电力、暖通空调、安防等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通过数据中心的高度可视化,运维人员可以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直观的监控界面,可以进行远程智能管理和运营。

“数字孪生技术虽然起源于元界和互联网行业,但可以帮助我们在数据中心行业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运维管理。此外,机器学习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应用。它被广泛使用,在数据中心行业,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明显效果,比如PUE节能。”普洛斯数据中心业务DC Brain技术总监张良峰说。

“AI+”人工智能应用是DC Brain系统的又一特色。数据中心作为存储和分析海量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风速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DC Brain根据电量、气压、温度等数据,引入AI算法和大数据处理能力,辅助专家团队进行分析,最终向设施下达节能优化指令,从而减少数据中心的 PUE。

除了运维管理,普洛斯在数据中心的工程设计上坚持打造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二级能耗和三级能耗有什么差别_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_能耗管理的三种方法

2、两大驱动力抢占 IT 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目前,数据中心正日益成为 IT 技术创新的高地。具体来说,创新来自两个层面:一是企业自身的内在驱动力,因为不断的创新可以推动企业从无到有、从存在到精细化、再从精细化到专业化的发展;以及客户对创新的需求。

“因此,基于内生动力和外在动力,紧跟前沿技术和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创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和必然选择。”普洛斯数据中心业务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沉阳表示。

以AI技术为例,在DC Brain系统中,GLP团队目前专注于算法优化,其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AI节能和动态基线。

“数据中心实际上是一个能源消耗大户。使用AI改善制冷系统节能空间,PUE降低十分之几,经济效益巨大。此外,动态基线涉及到我们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也是对数据中心安全稳定的最重要需求之一。”张良峰说。

此外,AI技术在数据中心还有其他应用场景,比如气流组织的审计、电池健康度的检查等。未来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创新。

张良峰坦言,与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等行业的技术创新相比,数据中心行业的技术迭代升级速度较慢。 “因此,在系统技术创新的这个阶段,我们希望将典型的跨行业技术引入数据中。在中心场景,解决当前的问题。”

在外部力量方面,普洛斯的主要客户群体来自互联网、云计算、金融和政务服务,“尤其是互联网和云服务商的客户群体,对他们来说,技术变化非常快,周期也很长。”简而言之,所以随着他们业务本身的创新和技术的变化,它实际上对它的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沉阳说。

面对客户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普洛斯会定期通过圆桌会议或技术分享会与客户进行沟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促进GLP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客户未来一到三年的发展规划,方便根据客户偏好的位置区域提前规划,包括一些数据中心的发展。量等,以达到最快的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