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帆”助力“互联互通”接地
2022-07-30
“云帆”助力“互联”接地
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过去一年已为近100家公司成立
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它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经济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应用模式。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对接,将推动新的制造和服务体系的形成。
2021年4月17日,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方共建的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时隔一年,作为我市唯一的市政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心如何帮助企业以大数据“云端行走”,多元化场景“落地应用”? 4月20日东营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记者跟随张德胜总经理到开发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解。
“自去年9月新安装新的生产流程和控制系统以及安全生产系统以来,整个厂区的生产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控室,厂长杨飞飞指着几个可视化的生产流程画面介绍,“在安装这个系统之前,生产资料都是人工填写,生产监控需要人工巡检,人工录入数据。应用后,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化,改变了大家的工作习惯,大大优化了产线人员组织。”
东昌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产品为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抗爆剂(MMT)。多年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从去年开始,他们就投入了数千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在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的协助下,公司大数据目前正在该中心研发的“云帆”上运行,安全生产一体化平台项目享受全市特色服务券支持。
大数据正在“云端”行走,
“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中心“云帆”以华为云为依托,聚焦数字化基础好、带动效应强的重点行业,围绕石油装备、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涵盖转型赋能、联合创新、生态集聚、成果展示、人才培养、市场推广6大功能。截至目前,云帆平台用户访问量已达2万余次,汇聚行业专家30余人,企业用户咨询次数达300余次。
另一方面,企业个性化定制的场景化应用是工业互联网大范围推广的关键。目前,创新中心与华为、中软国际、用友等外部知名服务商以及本土优秀IT生态合作伙伴合作,提供多维度场景落地解决方案,以及各类行业信息和专家资讯,涵盖研发、生产、管理、供应、销售、服务、集成7大类70个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全市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在这里,总经理助理岳鹏打开了公司的ERP系统并介绍:“2021年,我们公司的生产线正式投产时会有自己的MES系统,但是这个系统是独立于财务和办公的创新中心是给我们的,这个新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开辟了MES集成的板块,打通了信息孤岛和壁垒,数据化决策和管理移动化实现了,审批和组织流程的效率大大提高。”岳鹏表示,公司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政策需求较多,今年拟邀请创新中心进行总体规划,力争早日建成智能工厂。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
数字化转型的事情交给了工业互联网。
张德生介绍,工业互联网效应的呈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去年下半年实施的一些数字化项目,今年已逐渐显现效果。例如,有的企业安装营销管理系统,每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一些企业在看到实际效果后决定进一步改进。如今,位于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国际广场的中心展厅也成为全市工业互联网线下建设的宣传基地。
今年,创新中心将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携手,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化措施政策创新,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和快速发展。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周洪钦表示:“为落实国家碳达峰行动计划,今年我们将依托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碳达峰大数据平台碳排放目标的落实、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管、政府的科学决策、产业经济研判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目前,平台已开发出能源消费概况、综合能源消费构成、能源消费运行趋势、能源行业分析、能源消费统计等应用场景。
对标国内先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心还将根据地域、行业、方向和平台特点,完善和完善盛软云帆平台功能,强化云帆平台功能基础能力,促进“云帆”平台“走出去”。 ”,支持“云帆”平台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