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播报】节能资源节约示范案例十三:绿色转型提升效率,打造节能低碳学校
2022-08-07
单位名称:东营技师学院
主题:绿色转型
方向:供暖系统节能改造
摘要:东营技师学院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结合黄河三角洲湿地城市特点,将城市特色融入校园规划、节能环保等工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土壤资源等能源,促进园林湿地校园和生态学校建设。同时,构建了智能化、互联互通的能耗监管平台,形成了多能互补的高效节能管理体系。
关键词:节能、降耗、绿色能源、学校
一、基本信息
东营技师学院占地925亩,建筑面积30.40000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5674人,教职工532人。学院地处东营市核心区,黄河口三角洲地区,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东营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分布面积5655平方公里。可利用地热资源量相当于20.9亿吨标准煤。易于开采,使用价值高。被评为“中国温泉城”。 . 2020年,学校共消耗电力738万千瓦时、天然气8.32万立方米、自来水63.6万立方米。冬季采用浅层土壤热泵供暖,用电量85. 20000千瓦时。
学校概况
二、促销措施
(一)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制,统筹协调学院节能工作。成立了以学院院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领导小组。下设安全部、环保部、项目部、检验部四个部门。配备专职能耗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巡查。检查监督,定期通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服务外包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内部协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是建立规章制度,建立节能长效机制。依托水电精细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各部门节能工作的目标引导、监督和反馈。对达到控制标准、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和预算。将节能工作与物流服务相结合,不断完善能耗监测、通报、整改、安全检查等各项机制。
(二)不断推进节能技术的应用与转化
一是智能互联能耗监管平台。目前,学院已完成建立覆盖全院的水电能耗监测平台,对各楼宇的能耗进行实时采集统计,实现配电等关键部位的监测预警机房及车间机房等高耗能部位。平台具备能耗分类实时数据采集与计量、能耗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能源计费等常规功能,以及节能诊断分析、能效评估、成本分析等常规功能。帮助学院及时发现能源浪费和低效问题,掌握详细的能源消耗分布和利用效率,从而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由粗放型转变向精细化,从单一的制度管理转变为制度管理,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
智能互联能耗监测平台
二是浅层土壤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采用分布式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制冷和制热,末端采用风机盘管系统。该单元是独立的,由一栋建筑物控制。目前地源热泵已覆盖24万平方米,可节约标准煤3256.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46.3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 2.每年 10 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 17.09 吨,固体颗粒物排放量减少 4.71 吨。
土壤源热泵系统
三是太阳能空气源供水系统。学院在两个食堂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空气源联合热水供应系统,共安装了46组太阳能集热器,为学院两个集中卫生间和食堂供水。与老式锅炉型相比,太阳能空气源热水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烧煤不耗电,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运行成本。整个热水供应系统根据水箱的水温进行控制。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以空气源热泵系统为辅,配合太阳能供热,每年可节煤139吨左右,节电55万度。
东校区食堂太阳能空气源系统
四是绿色园林改造。 1.暗管改成碱。校园绿化带下铺设碱改管。在实施地下管改碱工程的同时,辅以平整、深层松土,加快盐碱地整治速度和效果,提高绿化成活率。 2.将绿苗修剪过程中产生的树枝、草屑和其他杂物堆肥,作为花园绿地和植物的有机肥料。 3.绿化选择本土物种。考虑到盐碱地区的土壤特性,校园种植大量使用耐盐碱树种,以减少换土和植物维护成本。 4.学校中心湖的建设利用黄河淤泥铺底东营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实现了资源就近利用,减少了土方外运。与传统的池底混凝土浇筑相比,节省材料、人工和土方开挖资金近200万元。
碱性土壤改良
雁鸣湖和鹿鸣湖,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五是其他节能改造项目。办公电器、通风机等电器设备使用能效等级为2级以上的节能产品。中央空调制冷、冷却水泵等均经过变频节能改造和谐波抑制等保护措施;每台变电站变压器采用多台相同型号。并联运行时,每台变压器的负载率基本控制在6%~7%之间; LED产品用于路灯,实现智能遥控。在节水方面,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厕所配备免冲水器具。同时,中水处理站充分利用废水回用。
水处理设备
(三)广泛宣传培训营造节能教育氛围
学院充分利用专题班会、专题讲座、宣传栏、展板、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师生和员工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节能知识,提高能源保护意识。以世界地球日为契机,组织“地球一小时”活动,同学们利用废旧物资制作小工艺品,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自己的节能环保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节能资源培训活动,普及节能知识,增强师生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
三、结果和好处
东营技师学院通过建立规章制度、量化监管、综合政策落实,持续推进节能管理与改造。市节水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21年建筑面积能耗比上年降低2.4%,人均能耗降低3.12%,能源消耗支出减少约3.65%,节约资金72万元以上。2021年共节约标准煤约4600吨。
四、经验总结
(一)制定规章制度,创造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成立专门机构,结合职业院校特点,编制校-以全民生态环保教育案例为基础 学院师生开展节能教育工作,同时不断强化指导、督促和奖惩机制,形成了节能减排的良好局面。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节能工作人人有责,使节能工作成为学院长期的基本工作之一。
(二)多措并举,构建科学、环保的节能管理体系。不断加大节能专项资金投入。目前,以智能网联能耗监管平台为载体上,高校建筑、设备设施将水、电等能源消耗纳入统一计量管理,实现了从单项节能向整体节能的转变。
(三)默默润物,将节能工作与育人紧密结合。利用自身优势,让教室、食堂、宿舍、校园绿化等节能资源节约致力于学生的实践教育和社会培训。一个育人的地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