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贺全:信息产业可提前实现碳中和,节能减排服务全社会
2022-08-09
新京报讯(记者郑伟斌)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今年“两会”期间,碳达峰和碳中和也成为与会代表的热门话题。互联网技术一直在能源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互联网科技公司可以做些什么来助力能源和传统产业的转型?
对此,新京智库近日举办了“实现碳峰和碳中和,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的研讨会。会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吴贺权表示,虽然信息产业目前是全球第五大耗能产业,但该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支撑数字化进程。产业,助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全社会。节能减排。
数字化技术可以降低传统行业的运维成本
吴贺全表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带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单一或组合应用,可以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支持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管理和运营。
在降低成本方面,比如电厂发电,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算法来分析不同煤种的配比,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也就是功率最高发电效率和成本最低。相比之下,传统方法可能需要大量实验并花费数百万美元。
同样,使用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在风力涡轮机上安装传感器、收集风力涡轮机运行数据以及预测风力涡轮机叶片的运行状态来降低维护成本,例如比如叶片是否结冰,叶片是否偏航等。
在节省能源消耗方面,例如米其林在其卡车的发动机和轮胎中安装了传感器,用于收集油耗、胎压和胎温、车速等,可以节省2.每 100 公里耗油 5 升。
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有效管理能源生产和消费。比如风电和光伏的快速发展,现在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协调电力的供需,避免弃风弃光。同样,可以对建筑照明、供暖和制冷进行优化管理,以减少能源消耗。
吴贺全指出,根据麦肯锡全球报告,到 2025 年,车联网可带来数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每年挽救 3 万至 15 万人的生命,减少 90% 的尾气排放。
p>
信息产业的能源消耗也应引起重视
不过,虽然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传统行业实现更好的能源管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但吴贺权也强调,ICT行业本身的能源消耗也需要关注,比如能源5G的消费。
5G的频率高,带宽是4G的5倍,信道是4G的16倍,所以发射功率自然高于4G。目前每个基站的能耗大约是4G的2-3倍。而且,由于5G的高频、小小区半径和高基站密度,5G的宏基站在中低频段是4G的1.5倍;如果工作在毫米波频段,就必须增加更多的小站。 所以现在5G的基站总数应该是4G的3倍。将小站数换算成基于能耗的宏站数,5G的基站总数约为4G的2-3倍,因此5G的总能耗可能是4G的4-9倍4G。但5G小区单位时间内可发送的数据量是4G的18倍,全网容量是4G的36-54倍。因此能效是4G的18倍,能量值比4G好很多。
鉴于5G的高能耗,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能耗,比如基站休眠方案。吴贺权说,网络流量有潮汐效应。忙的时候大家都用,闲的时候用的人少。因此,可以根据流量关闭一些通道。同时,当数据量很低能源能耗管理运营,甚至不可用时,让基站中最耗能的功放休眠,有信号时唤醒。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降低成本。例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现在共享5G频率资源,共同建设5G接入网。与两次单独建设相比,5G基站总数可减少20%-30%,每家企业可节省2000亿元投资。 基站总数的减少可以相应地降低能耗。
信息企业采用绿色能源,需支持电力行业改革
吴和权表示,ICT行业除了在运营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相关企业还可以进一步投资可再生能源,购买绿色电力,甚至参与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签订购电协议。电力市场。
吴贺全指出,欧美信息公司不仅使用可再生能源,还投资绿色能源。例如,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设立了清洁能源基金,在湖南投资了三个风电项目,每个项目48兆瓦;亚马逊正在山东建设100兆瓦光伏电站。
相比之下,中国公司的步伐还不够快。不过,近日,腾讯宣布将推进碳中和,并正在制定具体方案。
吴和权认为,中国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的原因与中国电力市场的管理体制有关。大多数情况下,我国市场主体无法自由购买风电、光伏等零碳排放的绿色电力。因此,中国信息产业企业虽然有实现碳中和的意图,但缺乏实施路径。为此,有必要推动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工业数字化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重点
吴贺全表示,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行业能耗持续上升。目前,它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耗能产业。因此,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上关注信息产业的节能。在此背景下,吴贺权建议信息企业可以投资和采用可再生能源,以达到提高能耗不增加排放的目标。
同时,吴贺权强调,与全社会相比,信息产业应该也可以提前实现碳中和。而且,信息产业本身对其他产业的贡献是自身能源消耗的五倍。因此,工业数字化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发展数字工业化可以更好地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通过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重点。
吴贺全介绍,发达国家实现减排节能的经验之一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但这些国家正在做的实际上是将许多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不仅要实现碳中和,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吴贺全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调整一二三产比例的方式,而是在保持工业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产业的绿色化和数字化。保持对一定规模供应链的控制,进而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因此,发展数字产业化不仅是为了提高信息产业的产业比重,也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产业数字化,服务于全社会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