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绿色物理课:搜狐张朝阳、华为宋小迪详解“碳指纹”-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一堂绿色物理课:搜狐张朝阳、华为宋小迪详解“碳指纹”

2022-08-10

文/黄海峰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也让不少企业在发展中不得不完成减碳任务。那么,有没有一条既不影响企业成长又能实现绿色发展的“两者法则”呢?

7月17日星期日,笔者意外听了一堂别具一格的“绿色物理课”。搜狐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朝阳与华为运营商BG首席营销官宋晓娣博士同框。一场关于“碳指纹”的头脑风暴,而这正是笔者所要寻找的“两者法则”。

环保 节能 减排小发明_减排和节能_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

听完这堂绿色物理课,笔者发现张朝阳带领大家学习了温室效应原理、热力学定理、卡诺循环研究理论。热力学的理论研究实际上是对人类文明如何利用能源、如何提高能源效率的经验总结。

“碳足迹”大家都很熟悉,为什么要提出“碳指纹”呢?从宋小迪的介绍中我们知道,ICT行业一直在利用热力学理论来节能减排。“碳指纹”就是通过ICT技术让千行百业提高能效、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为了与运营商一起践行“碳指纹”,华为提出了“多比特少瓦”的绿色发展理念。

相信大家还有疑问,目前ICT行业对节能减碳的态度是什么,有哪些举措?基于“碳指纹”理念,如何通过ICT技术赋能企业绿色发展?对行业有何影响?

ICT碳排放如何变化?三大运营商推双碳计划

“碳足迹”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商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种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比如我们坐飞机2000公里,会排放278公斤二氧化碳,需要种三棵树;当我们使用100度电时,会排放78.5公斤的二氧化碳,需要种一棵树;我们开100升汽油会排放270公斤二氧化碳,我们需要种三棵树……

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导致碳排放量增加,它也带来了气候变化和潜在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排放差距报告再次敲响警钟: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至2030年间不以每年7.6%的速度下降,世界将看不到1. 5°C 温度控制目标的机会。

减排和节能_环保 节能 减排小发明_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

笔者回顾了ICT行业近几年的碳排放数据,发现2019年ICT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2%;2020年,ICT行业的碳排放量仅占2.3%。从具体的数据表现来看,ICT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整体排放量的比重确实有下降的趋势。

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 (GeSI) 报告,到 2030 年,ICT 行业将仅占全球碳排放量的 1.97%。

环保 节能 减排小发明_减排和节能_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

“ICT行业也在不断追求更快的网络通信速度、更大的信息交换带宽、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这正是物理学基本原理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 宋小迪博士说道。

国内三大运营商是我国基础网络的建设运营商,一直坚持绿色行动。今天,在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牵引下,他们响应号召,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双碳”目标和行动计划。

其中,中国移动《C三能源——中国移动碳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白皮书》提出,2025年,在公司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倍的情况下,碳排放量应控制在5600万吨以内的目标。

中国电信“1236”行动计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单位电信业务综合能耗/碳排放量下降23%以上;基站节电率不低于20%。

中国联通“3+5+1+1”双碳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3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达到峰值。力争2028年实现碳排放总量。总量提前达峰。

ICT发挥“碳指纹”赋能效应,贡献10倍以上排放

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_减排和节能_环保 节能 减排小发明

根据环保产业组织 GeSI 的最新研究成果,到 2030 年,ICT 技术可能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20%,使排放量保持在 2015 年的水平,这意味着到 2030 年,ICT 解决方案将使减排量将是ICT行业本身的近10倍。

具体来说,“碳指纹”就是通过ICT技术的应用,数千个行业可以减少20%的碳排放,是ICT行业自身碳排放的10倍。根据华为的预测,2030年云端数据量将达到1YB。如果采用更绿色的全光传输技术,每年将减少1.5亿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00株万棵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对减碳的推动,“碳指纹”效应已经开始在多个领域显现。

华为在ICT行业拥有数十年的经验,在减碳方面也有自己的经验。宋小娣指出,在寻找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时,行业更应该关注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是按能源消耗划分的网络流量。华为“多比特少瓦”的绿色发展理念是继续追求最佳能效。

三大创新行动方向,赋能千行绿色发展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宋小迪介绍了华为提出的三大创新行动方向。笔者认为,这将充分释放ICT的潜力,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方向 1:提高 ICT 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

从这个绿色课堂中,大家从联合国环境署的角度了解到,现有ICT基础设施的能效提升可以支持ICT行业未来碳排放总量减少40%。

行业如何提高 ICT 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华为认为,能效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绿色站点、绿色网络、绿色运营。

环保 节能 减排小发明_减排和节能_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

一是绿地。通信站点数量最多,占整体能耗最大。从单站单台设备减排的角度来看,运营商可以持续提升设备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效率。

二是绿色网络。移动蜂窝通信是单一网络,运营商可以从组网角度简化网络架构,提高转发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能效。具体可以从三个关键点入手,即全光、极简、智能。

最后,绿色运营。从全网运行的角度来看,行业还需要系统思考如何实现全网能效最大化,包括用户业务策略、节能策略管控、能效指标管理等。例如,推动2/3G用户使用更节能的4/5G技术,将大大降低每比特能耗,最终降低碳排放强度。

方向二: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纵观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不难看出能源供应走向清洁化,能源消费走向电动化,这也是能源领域绿色发展的关键。

《零碳社会》的作者杰米里·里夫金曾断言,碳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燃料文明的崩溃很可能发生在 2023 年至 2030 年之间。

那么,如何“解开”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我们需要从能源供应端和能源消费端两个方面入手。

在能源供给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度提高光伏、风力发电比重,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发电的主导地位。其中,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将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

方向三:赋能行业绿色发展

减排和节能_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_环保 节能 减排小发明

为了实现全球碳中和,首先要了解哪些行业是碳排放的“重灾区”,并找出减少碳排放的方法。根据IEA全球能源署、BP世界能源展望等相关数据,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350亿吨,其中电力行业125亿吨,工业90亿吨,交通7.5亿吨,建筑物将达到 40 亿吨。这四个行业占总碳排放量的 94.2%。

中国工程院研究表明,这些行业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有4种,其贡献分别是清洁能源的使用(67%)、能源效率提升(16%)、循环利用(10%)和管理规范(7%)。数字技术在这些碳排放重点领域的深度脱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行业能够提高效率和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行业表现。

在电力领域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数字技术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电力的碳减排潜力预计为 12%-22%。

在工业领域,数字技术助力工业实现绿色智能制造。除了行业本身的技术转型升级,通过数字技术减少碳排放是工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可以在助力产业研发设计、制造、质量监控、产业链协同、碳汇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赋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交通领域,数字技术加速了车辆的电气化和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在交通领域,积极运用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构建绿色高效交通体系,推动交通低碳转型,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据估计,数字化交通的碳减排潜力为 10%-33%。

在建筑领域,数字技术使建筑的绿色、零碳运行成为可能。建筑业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通过数据采集、统计测量、智能控制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用户需求优化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的组合,实现高效建筑运营和能源资源。优化,达到节能低碳的目的。

助力企业突破绿色发展,华为创新实践成果丰硕

在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华为还积极与国内外众多行业开展深度合作,取得了多项绿色发展成果。

宋小迪与我们分享了华为ICT技术赋能国外卡车运营和农业生产的两个具体案例。

在欧洲,华为通过移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帮助重型卡车车队降低油耗。新开发的APP通过移动网络获取重卡GPS定位和行车记录仪数据,可以帮助重卡车队司机优化路线和油耗,对故障进行预防和维护,省时省钱,省钱省心高达15%的车辆油耗。

在瑞士,华为将ICT技术与无人机相结合,应用于农业生产。无人机采集高分辨率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到云端进行农田数据分析,准确识别和定位杂草和害虫,并有针对性地喷洒农药和除草剂,可节省高达90%的农药使用量.

环保 节能 减排小发明_减排和节能_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

如果说国外只是一个小小的考验,那么华为ICT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案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案例一,湘钢、中国移动、华为联合启动湖南湘潭智慧钢铁5G项目。通过使用包括5G无人起重机遥控、5G AR远程协助和高风险区域在内的5G高清视频监控,并采用数字通信技术,ICT电力帮助工厂提高了30%的生产效率,有效提高了钢产量和减少原材料浪费。,预计未来三年每吨钢的碳排放量可减少5%。

案例二,海螺水泥集团在芜湖、全椒水泥厂区建设“智慧工厂2.0”。通过使用无人机AI爆破巡查和地形采集,现场人员在危险区域的工作量减少90%,巡查监控效率提升3~4倍;矿区使用无人矿卡,运营效率提升10%,矿区交通碳排放降低19%。

看完这些生动的案例,笔者感叹,如果说“碳足迹”是人类发展数字经济带来的“黑魔法”效应,那么“碳指纹”的诞生就是解决之道。 .

正如宋小迪所说,在“碳指纹”的赋能作用下,绿色与发展将不再矛盾,“绿色”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可持续发展将点亮更加“绿色”的未来。在数字经济时代,ICT技术将如一股春风,吹向各行各业。

作者解读:不断迭代ICT技术,赋能企业绿色发展

上完张朝阳和宋小娣独特的绿色物理课,相信大家和笔者一样,对“碳指纹”的概念、“碳指纹”在身边的作用、华为如何赋能绿色都有更深入的了解。发展万千产业。理解。

不得不说,ICT技术的“尖子生”不仅自身碳排放量逐渐减少,而且在帮助其他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值得各界高度关注。生活。

在笔者看来,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世界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作为碳中和道路上的先行者,华为积极践行,不断分享经验。笔者也希望随着ICT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产业链合作伙伴能够共同努力,坚定绿色发展的信念,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