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节电近30万度,工业园区“数字减碳”大揭秘
2022-09-02
连日高温,全国多地进入“烧烤模式”,用电量不断攀升。相比之下,国家“双碳”目标已经从“纸上谈兵”跌落到“落地”。不久前,浙江省公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为贯彻落实政府的工作决策部署,不仅要核算“经济账”,还要核算“能耗账”。
那么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什么?
绿城科技产业集团以数字化智能源管控为抓手,找到了一条数字化节能减排的可行之路。本期,让我们从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3.0样本(点击蓝字了解)探索科创园智慧节能减排新图景更多)。
找出“家人”
“减碳”只能从“知碳”开始
找准“户”是节能减排的第一步。
为掌握园区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现状,绿城科技产业集团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了能耗监测系统、智能集控系统空调、智能照明管理系统、知识产权园区环境监测系统。系统等,多个系统在“云-辅助-智慧服务云平台”下协同控制联动楼宇能耗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动态监控、能耗分析、成本核算、异常报警、节能诊断等功能,以及“透明数据看板”,以能耗趋势图、能耗占比、企业能耗统计等数据形式,能耗管理一目了然。
△透明数据仪表盘:碳排放现状,一目了然
仅仅“探测”数据显然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子项能耗的子项统计。
通过对比公共区域和企业办公区域的能源消耗数据,园区经营者可以掌握能源消耗规律,主动排查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调整公共区域的能源消耗策略有针对性,同时提醒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办公能耗。
尽可能“部分”
空调和照明节能解决方案
空调和照明能耗是办公园区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高达70%。绿城科技产业集团通过系统集中控制和远程干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空调的过度使用是空调耗电量大的主要原因。知识产权园通过空调智能集中控制系统对园区内的每台中央空调进行远程集中控制和用电计量。公共区域的空调会根据环境温度、时间等因素自动控制开关并调节温度。对于非公共区域,系统会自动检查公司空调的异常用电情况,尤其是在非工作时间。一旦发现异常,园区物业人员核实后可远程干预,避免企业员工忘记关机造成能源浪费。
△中央空调远程集中控制
智能照明管理系统在照明节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智能照明控制网关、照明控制器、环境传感器等设备的支持下,室内公共区域灯和室外路灯具有强大的智能感知能力。不仅可以采集用电量数据,还可以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工作时间、环境光度变化等,按区域、时间段智能调整。适用于楼梯间、公共走廊、电梯厅等公共空间,平日非工作时间可以调低照明,节假日只开少量灯,满足视频监控的基本照度。配备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智能灯杆,可根据人和车辆的交通状况,同时增加或减少照明亮度。
△智能灯杆
此外,地下车库已将传统照明替换为物联网智能 LED。无人车时,灯具处于休眠状态,仅保留15%的亮度,满足基本照度要求;当灯感应到人/车辆的到来时,立即切换到80%亮度模式(亮度可设置)。马上睡觉。与传统LED照明相比,可降低70%-85%的能耗,节能效果显着。
生态协同
增加“绿色含量”,协同“减碳”
绿城科技产业集团除了专注于节能减排和建设碳排放,还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生态环境监测,实现园区节能减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和数据治理.
△公园里的“微气象站”
知识产权园A栋顶层安装了“微气象站”,可监测风速、雨雪、温湿度、PM2.5、 PM10、实时照度等,为园区智慧照明系统解决方案和环保措施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园区室内环境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温湿度、PM2.5、甲醛、CO2、TVOC等环境参数,联动空气运行控制调节新风、送排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健康。
△环境监测系统
低碳“模范生”
绿色发展的“成绩单”
通过全面推行低碳节能理念和技术,知识产权园区综合节能10%以上,每年节电近3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吨,接近1.5公顷的森林全年吸收二氧化碳。绿色发展也节省了“真金白银”。
△生态环境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黑科技”的加持。绿城科技产业集团利用数字化能力,在园区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低碳办公场景,从分项能耗、空调节能、智慧照明到环境监测等,让“绿色”科技能够点亮“低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