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火热,4500亿规模将爆发?
2022-09-05
作者丨彭硕
编辑:朱一民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
随着极端天气导致全国多地频繁发生区域性缺电,电力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与电力调度相关的“虚拟电厂”概念在国内突然火了起来。资本市场。
8月26日,管理中心正式举行揭牌仪式,成为国内首个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据悉,管理中心已接入分布式储能、数据中心、充电站、地铁等14个负载聚合器,接入容量87万千瓦,接近大型煤电装机容量植物。
经过周末发酵,8月29日,虚拟概念相关个股迎来暴涨。当天收盘,金智科技、北京科瑞涨停,恒实科技涨超15%,中电兴发、南都电源、东方电子、万盛智能、国能日新五只个股涨幅超过超过 5%。
虚拟电厂真的能解决未来的电力短缺问题吗?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国际经验,虚拟电厂确实可以在解决电力短缺、稳定电力供应等方面发挥比较大的作用。电力系统的运行。另外唐山发电厂能耗管理系统,同样在一定条件下,它为调节电力系统安全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在供给侧增加调节能力更经济。
目前,我国虚拟电厂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化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远景能源智能电网首席科学家刘光一直向记者指出,电力市场化问题是制约虚拟电厂发展的关键。 “由于国内电力市场还在建设中,配套机制还不完善,‘虚拟电厂’还没有看到成熟的商业模式。”
虚拟电厂寄予厚望
什么是虚拟发电厂?
虚拟电厂有很多定义。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虚拟电厂”概念,最早是由博士于1997年提出的,当时给出了虚拟电厂的定义:市场驱动下的独立实体之间的灵活合作,并能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高效电能服务。不需要拥有相应的资产。
曾明告诉记者。 “虚拟电厂的国际表述不叫虚拟电厂,而是需求侧响应,或者复合聚合器。不叫虚拟电厂,但意思差不多。”曾明说。
本质上,虚拟电厂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发电)、可控负荷(用电)、储能等聚合成虚拟集中电厂,提供电网的需求侧电力。响应式“虚拟集中式发电厂”。
随着我国多地极端天气导致的区域性缺电事件的发生,以及新电力系统快速发展、新能源占比高带来的发电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虚拟电厂的概念开始流行,被视为新能源发电供应不稳定的良方。
曾明告诉记者,根据国际经验,虚拟电厂在解决缺电问题、稳定电力系统运行方面确实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东吴证券分析师刘波通过具体拆解,详细阐述了虚拟电厂在电网侧、用户侧、发电侧的具体作用。
在电网侧,虚拟电厂可以将需求侧分散的资源聚合成铁塔,与电网进行灵活、准确、智能的响应,有助于稳定电力峰谷差电网,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在用户侧,可以降低用户侧的能耗成本。在发电方面,可以促进新能源消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减少“三弃”用电。 ”刘波想。
记者了解到,隆基绿能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不止一次倡导发展“需求侧响应”。李振国认为,引入“需求侧反应”的市场化机制,将使需求侧更接近供给曲线。以德国为例,李振国认为,德国电网光伏+风电占供电量的42%,中国光伏+风电占供电量的10%,但德国并没有大规模使用能源存储,主要手段还是需求侧响应形成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电厂的发展确实有利于解决电网波动问题,但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新能源消纳和电力安全问题并不现实。
刘广义表示,如果虚拟电厂处理得当,将对解决用电安全运行起到一定的作用。解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需要“电网、负荷、存储协调互动”和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仅仅依靠“虚拟电厂”是言过其实的,难以完成“保障电网稳定”的重任。
李振国还表示,发展需求侧只是解决新能源用电问题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发展储水和电化学储能,第三阶段是广泛使用氢能。之后,就意味着我国的能源转型工作基本完成。
“电力市场交易”是关键
东北证券分析师黄静认为,我国虚拟电厂目前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参与者只有通过电网公司的邀请才能获得相应的响应补贴。随着电力交易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虚拟电厂将向以现货交易为主的交易型虚拟电厂转变。
根据黄静测算,撤回需求响应后,预计广东省虚拟电厂年收入约为83亿元,全国虚拟电厂预计收入约为87亿元。
曾明也认为,我国虚拟电厂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世界上虚拟电厂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在国内还比较落后,才刚刚开始发展在过去的两年里非常重要。”
除了历史原因,制约我国虚拟电厂发展的因素也很多。
曾明提到,“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市场机制和市场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让虚拟电厂参与进来。”相对平稳的运行。进入市场,可以和供应端的其他监管机构竞争,可以和其他竞争者平起平坐。”
刘广义认为,现有商业模式的不成熟是制约虚拟电厂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电力市场建设问题是关键。
在他看来,虚拟电厂要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商业模式。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健康稳定的电力市场机制,使电力市场经营机构能够盈利。 ,“虚拟电厂”是电力市场成熟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中国,由于电力市场还在建设中,配套机制还不完善,“虚拟电厂”还没有商业模式。”
金鑫总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解决电力市场化交易问题是虚拟电厂发展的重中之重。
“虚拟电厂抛开一切外表和概念,本质上是电力市场交易。”金鑫表示,中国的虚拟电厂在软件产品、技术和商业化模式方面并不难,但关键是利益的统筹考虑,要解决电力市场交易中的现实问题,需要中等和长期努力。
热门概念股
8月26日,管理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国内首个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标志着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据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可调容量100万千瓦的虚拟电厂,并逐步形成年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
刘广义认为,评估管理中心成立的时候,已经做过实验验证虚拟电厂的作用,但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之下,资本市场的表现要热情得多。
8月28日,虚拟电厂概念相关个股迎来暴涨。收盘时,金智科技、北京科瑞涨停,恒实科技涨超15%。
根据东北证券研报,我国涉及虚拟电厂业务的上市公司分为两类:虚拟电厂聚合商,主要公司包括:恒实科技;以及虚拟电厂软件平台服务商,主要公司包括;国能新、国电南瑞、国网电信、东方电子、远光软件、隆鑫科技。
华西证券研究报告预测,到2025年,虚拟电厂投资建设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年均投资建设规模将达到10.5-200亿元;到2030年,虚拟电厂运营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
券商认为,东方电子的业务完全对标国电南瑞。公司在调度领域占有国家电网第二大份额,仅次于国电南瑞。拥有多个虚拟电厂项目实施案例,其中“永能”“投资”虚拟电厂管理项目是南方网第一个基于市场交易规则设计的虚拟电厂。
国能日新在发电量预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电力交易市场有望带动公司二次增长曲线。公司从2020年开始推出虚拟电站业务,虚拟电站也离不开分布式光伏等资源的精准预测能力;同时,结合发电预测产品和电力交易策略产品,公司可以形成发电侧和负荷侧数据。开放、良性互动,提高相关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朗盛科技是用户侧能源数字化的领先者+能源互联网唯一的平台公司。深耕用户侧20年,运营“生活支付”、“充电桩”等场景,开发电力大数据平台; “聚合”“充电桩”包括“鑫耀光伏云”业务,使公司成为天然的聚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