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降低建筑能耗,促进节能减排
2022-09-13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智能化提升和节能环保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22年4月1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正式实施。 《规范》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必须符合本规范;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 2016年实施的节能设计标准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以上;建筑设备系统的节能诊断应包括能源消耗的基本信息,以及主要用能系统、设备能效和室内环境。参数;建筑能源系统应根据分类、分区和分项计量数据进行管理。
《规范》将建筑碳排放计算纳入强制性要求,如何达到节能减排标准,实现双碳智慧,建筑领域相关企业面临不小的挑战.
如何让建筑更节能环保,物联网技术或许能提供新思路。据青云科技(股票代码:)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总监胡家友介绍,建筑节能工作正逐步从提高建筑能效转向降低实际能耗。 "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重点。
事实上,云计算的深入发展、物联网的爆发式增长、5G网络的商业化、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成熟以及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帮助企业挖掘设备数据,构建自动化流程,进而推动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推动社会发展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能为传统建筑带来哪些改变?在胡家友看来,科技赋能建筑,实现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
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可对数据中心进行全景监控,实现“统一管理、智能联动、流程规范”,从软硬件、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升能效.
该解决方案还可以为运维操作提供安全易用的操作方法,完成按需规划、现有资源统计、设备搜索定位、设备搜索定位、设备监管等任务。 “3D可视化展示、云平台业务调度优化、智能巡检、智能交通、智能照明”等智能场景,避免资源浪费。
通过在AI算法的支持下采集各类设备运行数据和建筑模型,提供能耗预测和优化建议,确保楼宇内各系统运行在最优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目前,青云科技推出的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节点是打通传统建筑数据孤岛,解决信息化难题,建立可追溯的能源监控管理体系。系统建立后,可以将建筑能耗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给管理者,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
为实现这一关键节点,青云基于“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设计,通过青云边缘计算平台连接楼宇内所有可控用电设备,利用物联网平台打通照明、暖通、通讯等各种独立系统,实现楼宇全区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自由流动,统一规范和管理数据的使用方式。数据完成后,通过各种PaaS组件和智能节能思维的引入,对上层应用进行控制和统一调试,包括个性化场景。
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架构
“我们对所有数据使用AI分析和曲线分析。分析后,我们将反向结合用户对当前计划的舒适度和感官水平的调查,进行深度优化。优化实践后,我们可以再次输出新的场景。调整后,我们可以再次回到循环点智慧写字楼能耗管理系统,我们会收集数据,再次分析,再次练习,最后调整整个计划。胡家友说:“通过我们的信息化、数据化,我们希望把建筑建成一个舒适、高效、低能耗的环境。”
青云有一个类似于手机的概念,用于楼宇的智能管理。在青云的解决方案中,提出了“应用市场”的概念,将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软件和软件平台整合起来,支持建筑领域的最新技术交付成果,从而减少适应时间,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自动化控制技术、空调精准控制、智能灯光组合策略、精准控制均已集成到解决方案中,独立场景的能耗可以统一管理,从而降低建筑的总体成本。能源消耗。 “我们可以通过智能的方式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根据我们现有的案例,这种浪费的能源是可以节省下来的,估计系统一启动就可以节省5%到10%左右。 胡家友介绍。
总的来说,青云的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包括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碳排放管理系统、智慧建筑可视化系统、智慧建筑运营中心。
胡家友表示,构建这个解决方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单方面的目标,而是要实现投资者、用户、建设者、社会和国家的共赢。
目前,根据江苏某写字楼已实施的应用案例,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智能控制(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完成后,能源费用已减少近 15%。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例5%。1.3%,减排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建筑业在创新技术、标准体系、与产业联动,成为实现我国建筑业“双碳”目标的最佳路径。
业内人士表示,在协调有序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既有建筑节能、健康、提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