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顶层设计!这些重点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09-15
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方案》明确工业用能节能增效七项重点工作,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节能电机占比70%以上,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80%以上。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源利用效率(PUE)优于1.3,工业现场用电占比80%以上。最终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30%。
《规划》明确提出,推动5G、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增效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构建能效管理数字孪生系统。
《规划》提出,到2025年,在重点用能行业评选出100家能效“龙头”企业,探索10家超级能效工厂。
《规划》鼓励金融机构为节能减碳效果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
让我们看看 4 个亮点:
看点一:推动数字化能效升级
《规划》明确提出,推动5G、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增效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构建能效管理数字孪生系统。鼓励企业深化能源管控体系建设,鼓励企业探索实施基于能源管控体系的数字化碳管理,协同推进能源消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
《规划》还指出,将推动关键用能设备和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云化的应用。推广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能效管理为对象的平台化设计、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等集成创新模式。
推进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电子等行业识别分析二级节点建设,促进行业流程再造节能增效和绿色低碳发展、跨行业产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域配给要提供数据支撑,深化各环节标识应用创新,打造一批典型应用标杆,推动企业、园区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节能增效和绿色转型。
看点二:打造行业能效“领跑者”,推动大中型企业用能升级
《方案》要求,推动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的能源消耗管理,协同推进大中型企业节能增效企业,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能效水平。
评选公布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及其能效指标,通过政策激励等方式引导行业企业赶超能效“领跑者”。 《规划》提出,到2025年,在重点用能行业评选出100家能效“龙头”企业,探索10家超级能效工厂。
《方案》提出,支持大型企业加快节能增效流程创新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鼓励项目合作、产业共建、联盟建设等市场化方式,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能效管理,引导能效提升。鼓励大型企业带头实施企业绿色采购指引,强化采购能效约束。
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应用节能增效技术和装备,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对标创建绿色工厂。分行业推动完善中小企业节能合作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节能服务。在节能增效技术装备领域,培育一批专业化、新型的“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看点三: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募集资金
为推动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实施,《方案》还提出四点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协作,发挥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中央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工业能效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统筹运用现有财政资金、政府投资资金等渠道,以及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工业能效提升。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体系。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节能减碳效果显着的重点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发挥首(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新材料首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应用。
四是加强宣传交流,鼓励节能技术装备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节能合作项目,推广中国做法、技术、经验和标准。
看点四:这些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政策解读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工业能效水平不断提高。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配套比重基本保持稳定,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同时,工业节能增效面临绿色能源结构水平低、节能增效技术创新和装备推广存在短板、重点领域节能潜力加大等问题。耗能行业。
因此工业能耗管理系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工业能效提升顶层设计,明确“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重点行业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表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65%左右。提高工业能源使用效率将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也指出,节能减碳已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一方面,超高效装备产品、新能源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可不断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增加节能增效资金。投资并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将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加速发展,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在全球脱碳大趋势下,光伏发电成本优势凸显,成为最重要的增量可再生能源。从存量来看,2021年光伏发电仅占全球发电量的3.7%,提升空间巨大。今年以来,国内外光伏需求持续旺盛。 2022年1-5月,我国累计光伏装机23.71GW,同比增长139%; 2022年1-5月,我国光伏电池组件累计出口192.5亿美元,同比增长95.9%。预计2022-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30/281/342GW,同比增长36.9%/22.2%/ 21.7%。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以来,稳增长成为重要命题,电网投资项目有望增加。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两网行动计划,特高压和智能配电网成为建设重点。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计划投资近3万亿元,年均5800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2年,疫情扰动导致投资进度滞后,叠加经济压力加大,稳增长政策落地。后续规划项目有望快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