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集中统一推进研究-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e-learning]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集中统一推进研究

2022-09-24

合同能源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降低能源成本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运营模式。在发达国家,合同能源管理是市场化的主流节能机制。 1990年代初,我国公共机构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发起“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成立了国家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北京、辽宁、山东。 . 2007年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正式提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近年来,各试点地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集中统一推进事业单位能源合同管理的措施,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促进事业单位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状况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合同能源集中管理项目。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西、重庆、四川、广东、福建、安徽、江西等11个地方260家事业单位开展试点,共计52个项目。个人。与传统模式相比,试点地区集中统一的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在操作上,通常以难易搭配、尺码组合、分类收藏等形式进行包装和高级化。难易结合是改造内容复杂与简单的机构结合,使项目整体改造内容和施工难度适中,节能率高,从而提高中标率。规模组合是将改造面积较大和面积较小的机构组合起来,使项目整体改造内容和工作量适中。 “小与大结合”往往以“难与易结合”的方式推进。如青岛西海岸新区2019年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项目,军民融合学院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改造项目7项, 比较复杂。新区实验中学建筑面积只有2.5万平方米,改造内容只有两个,实施起来比较容易。两次改造按照“大与小结合、难与易配”的原则相结合,实现了15%的节能率,既保证了节能服务机构和业主的共同利益,而且还推动了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降低了能源消耗,并具有较高的效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分类集。根据改造内容所涉及的机构类型、预算主体、实际地点安排项目内容,便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集中统一推进,降低项目成本和难度。

目前,各省市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节能效益共享。节能服务机构承担项目投资风险,提供改造资金,拥有节能设备的所有权,按照约定在合同期内与用能单位分享节能收益。与节能保障模式相比,在节能利益共享模式下,服务机构收回投资的时间更长,合同期限更长,风险更高。该模式是我国广泛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约占70%。二是节能保障。用能单位承担投资风险,提供全部或部分节能改造资金,节能服务机构实施项目。节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用能单位应当向节能服务机构缴纳服务费;否则,由节能服务机构承担相应责任和经济损失;节能量超过约定数量的,由节能单位和节能服务机构分担。收入。三是能源成本的托管。用能单位按一定的能源成本和管理服务费,将自身的能源消耗系统交由节能服务机构建设、运营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节能服务机构不仅可以获得能源管理服务费,还可以获得超出合同节能量的收益。实行能源成本托管模式的机构一般建筑规模较大,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实时监控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

目前,国内各省市尚无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管理制度和推进机制。推进试点制度实施,推动合同能源集中统一管理逐步实施。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江西、深圳等地制定了《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实施流程和方式、运行模式、采购支付方式、节能核查等。办公事务管理部。其中,采购方式主要包括“统一招标、统一签订合同”和“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招标采购方式”,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列入部门预算,视为能源费用”和“巩固预算,明确支付流程和账目”。部分省市通过设立部门联席会议等方式,协调推进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如上海市《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成立市事业单位节能工作联席会议,负责指导、协调、推动和监督市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公共机构。市、区两级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和本区实际,负责指导、协调、推动事业单位能源管理合同的集中统一实施。

面临的问题

物资储备定额制度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新模式,在事业单位积极推广,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社会反响,但也有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瓶颈。

机构多,覆盖面广,协调难度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集中统一组织不同于传统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具有工程量大、类型多、改造内容广泛的特点。从项目申报到项目实施,整个过程都需要协调。有很多机构和事项。公共机构和节能服务机构的热情不高;各预算单位跨地区、跨制度,受行政区域限制,采购申请手续复杂,项目推进困难。

融资贷款申请难度大,营业收入不确定。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初期,节能服务机构需要垫付大量改造资金,但回收期长,节能服务机构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节能服务机构在向金融机构寻求帮助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一是用能单位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积极性不足,融资需求相对较低,影响金融机构的配套服务;此外,我国节能服务机构多为初创企业,规模小、资产轻、重资产不足。抵押不符合发放贷款的风险控制要求。二是银行对合同能源管理了解甚少,缺乏相关领域的放贷经验。三是节能新产品新技术迭代快,难以准确预估未来节能效益。

管理模式有待更新,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事业单位办公楼通常由非住宅物业管理,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当节能服务机构进入事业单位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物业管理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同时,在日常运维过程中,即使硬件设备进行了更新,如果物业管理没有尽到管理职责,也无法保证节能。此外,新节能产品、新技术的运维,也需要物业管理机构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现阶段专业技术储备和人才相对缺乏。

节能效益难以量化,信用体系不完善。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改造范围内的能耗数据集中统一组织,需要按项目计量,获取难度大,节能鉴定评价机构少。节能的认定也会有差异。目前,我国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信用环境仍有待完善,事业单位与节能服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相互猜疑。在现行制度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只能由合同约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行依赖于事业单位,节能服务机构没有主动性,经常面临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收益、收益难以实现的问题。保证。

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物资储备定额制度_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对策建议

当前,事业单位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建设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期间国家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节能工作,为集中统一推进事业单位能源合同管理提供了动力。为实现事业单位低碳转型,新时期合同能源管理需要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运行路径、助力绿色金融、引入激励机制、并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工作机制,细化职责分工。确定推动工作的主管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推动本机关及其下属(行政)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集中统一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各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负责系统节能工作,在各自管理范围内负责推动项目实施。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市级政务管理部门、节能主管部门牵头协调、监督、汇总合同能源项目;对于涉及多个责任单位的任务,各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对接责任单位,及时分解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集中统一组织涉及机构多、覆盖面广、跨行政级别。需要办公事务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采购中心、线路节能部门的配合与配合,形成合力。建立项目推进主体(牵头)单位,确保项目有序开展。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集中统一组织,主要单位负责招投标和合同签订,承担与其他单位的协调和沟通责任。合同签订后,主单位需确定各单位与其他单位的能耗基准分配比例和节能收益分享比例,就节能二次分配的内部结算细节等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利益分享。

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实施流程。为加强能源合同管理项目前期和实施阶段管理职能的集中统一组织,需要优化能源合同管理暂行办法所涉及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和实施流程。解决各地区事业单位问题,解决机构多、面广。 、跨行政层级协调协调困难、手续繁琐、流程不畅等,提高了执行效率。一是要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主管部门和主体责任,分级负责,细化各阶段、各环节的职责分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预评估环节,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信息采集工作量大,建议引入专业的节能服务机构进行精细化评估。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对跨区域联合采购项目,采购工作领导集中组织各级采购人员和财政部门人员,根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定额标准确定采购形式和方式,集中统一组织实施项目。其中,统一落实同类项目采购要求,探索集中采购机制和有序竞争机制。按照财政部要求,稳步推进集中采购代理机构代理业务,鼓励采购商不受行政级别、地区限制,择优选择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业务。和部门。在项目实施、节能运维等过程中,确定项目推进主体单位能耗定额管理制度,牵头协调项目各方,负责合同签订、项目实施的沟通协调、节能运维、节能验证等,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构建多条路径并优化业务模式。针对集中式写字楼的高能耗现状,综合考虑各类机构建筑的特点,以及政府采购、费用支付、实施流程等,建议采取结合“点、线、面”。如表1所示,“点”是指同一物理位置、不同预算实体的集合,如集中办公楼; “行”可分为同一预算实体的集合和不同预算实体的集合,其中同一预算实体的集合主要是同一机构不同办事,不同预算实体的集合主要是同一类型的公共建筑,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建筑、医院建筑等。机构建筑的集合,或多种机构建筑的集合。

表1“点、线、面”组合的多样化操作模式

如表2所示,在节能收益分享模式、节能担保模式和能源成本托管模式下,事业单位和节能服务机构的投资、风险和节能效益会很不一样。结合“点、线、面”运行路径和各模式的适用条件,建议每个项目的事业单位数量为5-8个;采用节能保障模式的项目,合同期限不超过5年;分摊和能源成本托管模式的项目,合同期限为5年至10年;对光伏发电等新技术项目或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可适当延长,不超过15年。后续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集中统一组织,具备上述条件的,优先采用能源成本托管方式。能源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表2能源合同管理业务模式

物资储备定额制度_能耗定额管理制度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

加强政银合作,发展绿色金融。对事业单位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由政府牵头,让节能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达成合作共识,形成四方联动融资围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推进机制,构建绿色金融生态链。将合同能源管理融入绿色金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优化相关金融产品,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集中统一组织提供贷款利率较低的金融产品。同时,设立绿色产业基金,专门用于事业单位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促进事业单位、节能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绿色产业基金等之间的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建立公共机构绿色区块链投融资信息平台,展示行业信息、供需信息、投资信息等,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渠道。展示节能服务机构的银行授信、服务范围、技术能力、融资能力等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产品,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发布绿色信贷产品信息,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参考;公共使用 绿色信贷项目案例的总投资额、绿色资金数额、财政资本性支出的节约等,将提高金融机构的认可度;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计量和验证纳入共享平台,使项目的节能效果更加透明。绿色区块链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为公共机构、节能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提供展示平台,共享公共机构、节能服务机构、金融机构、项目概况等信息,从而解决三方不了解导致的项目实施问题。为事业单位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节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但没有强制性规定。政府能源支出全部由财政拨款资助,能源消耗的减少可能会影响下一财政年度的能源拨款数额,导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的风险。减排工作动力不足。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管理方式,推动事业单位参与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并公开其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成果,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可以将事业单位的节能管理工作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建立节能效益共享激励机制。对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减少财政资金投入的事业单位,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可按一定比例分享部分节能效益,一定数额内财政资源不回收,作为能源——节约减排工作或设施。设备运维资金过剩部分上缴财政,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高效有序开展和顺利实施。根据事业单位能源消费现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节能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事业单位节约能源和清洁发展,提高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采用过程指导和结果考核,形成节能考核和效果跟踪考核的闭环管理方式,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以能源消费定额、能源审计、节能示范机构建设为重点,继续开展事业单位能效水平普查调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基础信息库,组织能耗状况分析、能效等级诊断、节能潜力挖掘。为项目的实施做准备。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跟踪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和节能效果,逐步形成能耗标准和评价考核办法的闭环管理方式,有序推进事业单位节能工作方式。

(本文获《新时代机构事务产业建设》主题论文一等奖)

供稿:朱聪、朱春奎、徐景元、郑宇(上海市公安局)

物资储备定额制度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微事】陕西省首个公务用车管理领域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微事】市政府办:四连发推进保联社区创新工作

▽【微事】市办事服务中心召开工作推进会▽【微事】炎炎夏日的暖“红”▽【微事】扎实推进创作的“四功夫”文本

来源/中国代理物流

编辑/吴士钦

点评/王厚勇

紫阳春

紫阳春(市政府覆盖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市政府覆盖重点行业和重点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