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庞行健:如何在变革时代保持工业企业的韧性?
2022-11-06
行业韧性的答案:绿色智能制造
2022年7月28日,DEMO WORLD世界创新峰会在北京开幕,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
本次峰会由创业邦主办,邀请了多家知名跨国公司、本土大公司、创新企业和产业投资人分享和探讨当前产业创新技术、模式、现象等问题。
同时,创业邦研究中心还将发布《2022年上半年全球独角兽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企业风险投资(CVC)发展研究报告》等系列内容。 ,以及基于大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的2021年中国最活跃的CVC。,为企业提供基于瑞兽分析数据库的数字化创投、技术和商业参考。
在DEMO WORLD世界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行健在“开放式创新,加速推动可持续工业未来”的主题演讲中给出了如下观点:
以下是演讲的主要内容:
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云端的 DEMO WORLD 与大家见面。
今年年初疫情的反复爆发,对各行业的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制造业在开工延迟、复工人数不足、物流受限、原材料供应难、有效生产时间缩短、产能下降等多重压力下经受考验。如何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保持工业企业的韧性?
我认为,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上述问题的答案依然是绿色智能制造。绿色智能制造使企业具备柔性生产能力。面对各种上下游不确定性,仍能保证生产弹性,实现敏捷响应和高效运营。
同时,在双碳背景下,企业需要兼顾高效率和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数字化赋能的绿色智能制造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企稳的引领下,科技创新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人口结构变化大势所趋劳动力的变化仍在影响制造业。那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天,工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过去,判断一个工业企业的成败,我们一般看它的财务数据,比如收入、利润、投资回报率等。随着双碳与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评价一家公司的好坏,还要考虑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如何平衡“人、利润、地球”的三重底线,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必要步骤。
好消息是,我们现在拥有数字技术来支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数字化使能手段确保与碳排放相关的实时数据传输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工厂本身的情况,还可以跟踪产业链上下游的碳排放情况。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如果一家公司能够通过可持续发展工作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它将带来业务增长并吸引新的人才和投资。随着碳交易机制的不断成熟和数字化监测手段的完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商机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是两个不可分割且相辅相成的长期企业战略。数字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可持续发展也为数字化提供了新的阶段和发展动力。
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该从三个层面逐步实现:
通过这三个层面,从内到外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生产力,增加安全性和长期业务弹性。
数字化赋能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市场调研,依托工业物联网闭环能源管理技术,可带来23%的能耗降低;通过专家远程监控和运维优化,最大可降低43%的能耗。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产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工厂的信息感知能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的价值,实现多层次、多功能的融合。只有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提高效率,实现高效生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减少碳足迹并创造绿色产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增强价值链并履行社会承诺。全面减碳的关键在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工业领域,施耐德电气拥有涵盖从设计、实施到交付、运维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我们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的增效减碳解决方案,包括:
相信通过施耐德电气和生态伙伴的共同努力,在打造绿色智能制造工厂的工作中,我们将有更多的价值共同发现。
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工业企业必须制定长期战略,不断改进战略和方法。凭借全面的数字化能力和领先的可持续体验,施耐德电气致力于成为企业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合作伙伴,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双碳”目标,通过数字化推动产业升级。2021年,我们的全球收入将达到290亿欧元,其中超过50%的营业收入来自数字业务,包括互联产品、边缘控制、分析、软件、服务等。同时,我们的可持续影响力收入已达到 70%,可持续影响收入是指对气候产生积极影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收入。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0%。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推出新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为行业的整体发展赋能。目前,年收入的5%左右将用于研发投入。
自施耐德电气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成立合资公司以来,如今已是第 35 个年头。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我们致力于以全面的数字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经验,帮助中国产业实现数字化。低碳双转型。
迄今为止,施耐德电气的业务足迹已遍布全国。包括:
在中国,对研发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多中心”模式是施耐德电气的重要战略布局。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拥有四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近2000人。我们还成立了全球能效管理与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中心,负责相关产品的战略制定、研发创新和制造,不断向世界输出中国智慧。其中,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研发中心(IA China Hub)于今年4月全新升级工厂能耗管理,落实“本土研发,中国首发”的发展愿景,融合国际品质与本土创新,以中国速度强化柔性供应链。,开启工业自动化业务本土化新篇章。
同时,施耐德电气坚持开放式创新,与生态合作伙伴合作,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通过共赢计划等方式,与合作伙伴在绿色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管理等领域开展广泛的联合创新,推动应用成果不断落地。
如今,企业的创新模式正在从企业的单点突破向生态系统的融合发展转变。只有汇聚生态的磅礴力量,共创双赢,创新技术才能激发潜力和活力。由工信部国家合作中心、施耐德电气主办,迅雷软件、亚马逊云科技、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等合作伙伴支持的“绿色智能制造赢家计划”已于今年第三季度。2020年以来,“绿色智造制胜计划”已为20余家初创企业提供技术和资源,涌现出一大批创新产业技术和应用场景。通过联合生态伙伴,整合创新技术,为制造企业提供一系列可实施、可复用的共创解决方案,同时孵化一批中小企业生态伙伴,让创新技术激发生产力和工业场景的效率。潜力巨大。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和挑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同步发展,需要持续创新和健康生态的支撑。秉承绿色智能制造理念,施耐德电气将依托数字技术专长和可持续发展经验,携手产学研各领域合作伙伴,构建智能制造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