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加强能源消费双控 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2022-11-17
“十三五”以来,贵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大局,坚持国家基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针,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的资源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推进节能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能源消费双控和碳排放强度降低。
一、节能工作成效明显
经济稳步发展。“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支撑国民经济年均增长8.52%,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7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2015年的0.53下降到0.40,能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结构优化升级。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能源发电项目登记(核准)312个,总装机容量1730万千瓦,分别比2015年增长23.1%和28.8%,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技术不断进步。2020年,与2015年相比贵州做能耗管理,火电供电煤耗由327.9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到321.9克标准煤/千瓦时,重点行业综合能效水平有效提升。
工业能效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新增绿色建筑面积4521万平方米,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客车6739辆,占在用公交车总数的58.7%。全省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下降25.58%和18.53%。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省累计完成造林29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50%提高到2020年的61.51%,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速度居全国首位。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2%;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城镇(县)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的90.0%提高到2020年的9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5%,比2015年提高8.8个百分点。
2、狠抓节能措施的落实
一是狠抓目标责任落实。将能源消费双控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分析节能工作形势,及时发布全省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督促各地密切关注节能工作。定期开展重点节能工程专项检查。每年对各市(州)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由省政府公布考核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十三五”期间,共完成省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380个,减少能源消耗114万吨标准煤。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加快发展服务业。2020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9%,“十三五”期间累计提高4.7个百分点。
三是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完成化工、冶金、水泥等行业节能督查1092户(次),开展节能诊断434户(次)。新增绿化建筑面积4521.53万平方米。印发《贵州省交通运输业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全省绿色交通运输工作。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十千”行动,对列入“千”的250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和“一万”,
四是狠抓节能政策落实。实行差别电价,收入专项用于省内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差别电价企业动态管理制度,如实更新企业名录。对能耗超标的产品实施惩罚性电价。落实节能税收扶持政策,21家纳税人享受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增值税免征优惠政策119次,免征增值税744.15万元;享受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纳税人33个(次)。“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3、创新促进节能
一是高水平的系统推广。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推进会、省经济工作会议等,研究部署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出台推进意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五个绿色”“五个结合”的总体布局,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综合管理和综合保护体系。《贵州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12个方面42项具体任务和措施,确保顺利完成能耗和减排双控目标。
三是构建平台体系。按照“一个平台、信息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全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省级平台基本建成,107家重点用能单位已接入数据,其中53家已接入国家级平台。建立贵州省节能考试制度,进一步规范专家选拔和考试流程。
四是加强社会参与。每年的6月18日被定为“贵州生态日”。生态日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年。五级干部植树增绿、五级河长巡河护绿成为常态。每年举办节能宣传周,引导居民树立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观念,强化节能就是增加资源的观念,倡导全民参与,加强社会监督。第十一届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成功举办。表彰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评选“十佳生态护林员”,
(贵州省发改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