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钢降“战役”在生产一线全面打响(组图)
2022-12-11
据中钢协统计,今年上半年,煤炭和焦炭占铁水成本的比重从去年的35.1%上升到49.4%,已经明显高于铁水成本。铁资源。能源成本大幅上涨,成为占钢铁生产比重最高的成本项目。面对当前钢铁行业的严峻形势,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积累竞争优势,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是最稳妥的出路。
一段时间以来,鄯善钢铁集团开展降本、节流、挖潜、增效行动,练好内功、夯实基础、蓄动能。一场降低能耗的“战役”已在生产线上全面打响……
强管理精益解决能耗问题
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优化能源配置,兼顾节能增效,在管理、技术、方法等方面加强对标管理,对标同行业先进水平,系统推进过程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节约的燃气和蒸汽用于发电。10月份,总发电量3.18亿千瓦时,吨铁自发电量312千瓦时,均创历史记录。
“坚持‘系统节能、科学用能、节能增效’路线,以管理节能引导过程节能和技术节能,挑战能耗极限,追求管理极致。” 能源管理模块事业部总监周良文介绍,通过开展能源消耗极限研究,制定能效提升实施方案,从水、电、气、余热、能源等模块确定7个重点课题利用,制定专业考核办法。开展降低工艺能耗、降低用电成本等对标工作,系统推进工艺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项目。截至10月,76个改善项目中的74个已经完成。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公司牢固树立极端用能理念,系统制定《2022年能效提升实施方案》,采用高风温、富氧等30多项国际领先的节能技术和大喷煤量,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建立精益管理体系和智能管控中心“静态”和“动态”两大管控平台。按照“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协同设计和协同运行要求,能源、环保、生产、物流、设备统一设计,并进行集中监控,提高管控水平。截至10月,吨钢综合能耗较2021年下降2%,吨钢耗水量在国内同类型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新举措求精进 为降本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细化能耗明细,强化落实,跟踪落实。组织各条生产线制定实施方案,将任务目标分解为76项重点措施。采用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定节点、定考核的“五定”工作方式,压实主体责任。
炼铁三烧结车间根据烧结工艺物料线进行详细排查,制定了烧结固体燃料消耗量、气体消耗量等具体指标,并发动全员查找短板、解决问题。按照挖潜目标导向,倒向制定车间生产管控措施,从车间到班组,从班组到岗位。通过“现场观摩”的方式,组织骨干党员认真梳理车间工艺流程和生产流程,找出改进点,分解改进目标,形成匹配表,分配责任人冶炼企业工业能耗管理系统,充分完成挖潜目标。“ 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升级,着力优化生产组织和工艺流程。通过完善智能配煤系统,落实炼焦煤挖潜降耗措施,降耗降本成效显着。”莱芜分公司焦化厂生产技术处处长王鑫说,介绍,通过优化焦炉生产工艺,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对循环氨水喷淋装置进行改造优化,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降低煤气净化系统温度,有效降低电耗系统的。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坚持“按质用能、温度匹配、梯次利用、热能物尽其用”的理念,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零”废气排放,“充分”利用余热余能。整体指标控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设燃气燃煤超临时发电机组、燃煤燃气发电机组等,可实现发电“自给自足有余”。采用干熄焦技术、焦炉上升管烟气余热利用技术、轧钢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回收优质蒸汽。回收烧结低温烟气等劣质余热资源生产热水,推广“冬暖夏凉”运行模式。热水用于冬季厂区供暖,夏季用于除湿鼓风制冷系统。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技术和过剩氮气制合成氨技术,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价值,还为社会提供了清洁能源。
“近两年,日照公司海水淡化项目共生产淡化水约730万立方米,相当于五个大明湖的产量!” 山西钢铁集团日照公司能源电厂水处理专家张亚玉介绍,该项目每年都使用节余资金。新水可满足数万户家庭的需要。
善于创新,求精进,探索创效之路
铁水由专列运输。每次运输大约需要 2 小时,这是一个很长的周转时间。运输过程存在温降问题,50吨电炉生产线在等待加料期间放置时间长,热损失大。为解决这一问题,50吨电炉车间与生产准备车间合作,制作铁水罐保温装置,让铁水罐戴上“节能帽子”。“铁水槽加盖后,铁水温度升高了约20摄氏度,进一步提高了铁水的能量利用率,
鄯善钢铁集团日照公司烧结三段原4台烟气换热器串联,无法独立运行。因此,在非采暖季节,余热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能源浪费,余热又会导致温度过高,水分过热汽化,极易造成超温超压事故,影响安全运行。的设备。为攻克这个难题,烧结发电班长张志刚牵头组建攻关组,借助精益管理工具,集思广益寻找突破口。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克服了工艺变更后的系统变更、施工地点狭窄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合理配置介质等方式,最终完成了2号、3号烟气换热器运行方式的改造,实现了“2+1”单机模式。研究团队根据热平衡,着力固化换热器运行方式,替代低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每小时增加发电量400千瓦时。烧结三级烟气换热器采用的全新运行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介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还创造了176万余元的利润。(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风起、通讯员梁宇超、杨伟勤、刘家宝报道)最终完成了2号、3号烟气换热器运行方式的改造,实现了“2+1”单机模式。研究团队根据热平衡,着力固化换热器运行方式,替代低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每小时增加发电量400千瓦时。烧结三级烟气换热器采用的全新运行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介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还创造了176万余元的利润。(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风起、通讯员梁宇超、杨伟勤、刘家宝报道)最终完成了2号、3号烟气换热器运行方式的改造,实现了“2+1”单机模式。研究团队根据热平衡,着力固化换热器运行方式,替代低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每小时增加发电量400千瓦时。烧结三级烟气换热器采用的全新运行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介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还创造了176万余元的利润。(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风起、通讯员梁宇超、杨伟勤、刘家宝报道)实现“2+1”单机模式。研究团队根据热平衡,着力固化换热器运行方式,替代低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每小时增加发电量400千瓦时。烧结三级烟气换热器采用的全新运行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介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还创造了176万余元的利润。(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风起、通讯员梁宇超、杨伟勤、刘家宝报道)实现“2+1”单机模式。研究团队根据热平衡,着力固化换热器运行方式,替代低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每小时增加发电量400千瓦时。烧结三级烟气换热器采用的全新运行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介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还创造了176万余元的利润。(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风起、通讯员梁宇超、杨伟勤、刘家宝报道)并取代低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每小时增加发电量400千瓦时。烧结三级烟气换热器采用的全新运行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介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还创造了176万余元的利润。(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风起、通讯员梁宇超、杨伟勤、刘家宝报道)并取代低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每小时增加发电量400千瓦时。烧结三级烟气换热器采用的全新运行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介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还创造了176万余元的利润。(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风起、通讯员梁宇超、杨伟勤、刘家宝报道)
朱培科
今年以来,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加强生产对标管理,积极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提升企业节能水平。1-7月,公司累计供电煤耗实际完成340.81克/千瓦时,同比下降7.62克/千瓦时,节约标煤27790吨。
公司专门成立了能耗对标管理小组,制定并实施了《年度对标管理(生产)活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对标管理活动实施细则》,积极开展生产基于节能评价的系统管理 降耗活动,通过煤质监测、锅炉燃烧控制、经济调度方式、设备维护管理、日常节能措施等多个重点,从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强过程监控、维护管理和设备管理。管理需要利益。
建立指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技术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召开指标分析会,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认真整改,严格落实“周保日保”要求月与周、年与月”,确保成绩达标。完善运营改善、五值竞赛等能耗指标直接考核的单项奖励考核办法,开展节能降耗专项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设备运行经济性。一方面,加强设备管理,细化缺陷管理青岛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和缺陷;另一方面,结合机组两次小修和临时大修,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例如,经过真空攻关团队的努力,1号机组真空度提高了1.7kPa,仅此一项就可以降低5g/kWh,全面提升了机组的经济性。
今年以来,公司3台30万千瓦机组先后通过供热机组认证,为合理用电规划创造了条件。同时,加大与调度等部门的沟通,利用二季度电网负荷紧张、奥运保电期,克服煤炭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确保稳频发电。单位。机组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近500小时,实现了增负荷降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