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
2023-01-01
2011年“中国海事科学技术奖”初审结果公示
11月11日至12日,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中国航海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航海科学技术奖”)2011年度评审会在天津召开。 审查了方法和程序,最终选定了55个获奖项目。 其中特等奖1人,一等奖4人,二等奖21人,三等奖29人。
现将初评结果公布如下:
特等奖(一件)
1. 国家高水平航道网通航枢纽和船闸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
主要贡献者:胡亚安、李云、宣国祥、郝品正、张旭进、吴鹏、费伟军、曾林、张华清、韩长海
卢洪建、刘亚辉、金国强、王献梅、周作茂、杨本新、张伟、纪玉建、秦叶川、杨希安、潘赞文
谢宏 陈铭东 宗木伟 朴晓刚 尹 重庆 张山 谢玉玲 卢文磊 黄建勇 李 浙江 陈志娟
刘雪珠 彭荣盛 郝玲 谢凯 韦德 简武 辛莫伟红 黄越 李金河 蔡汝哲 李中华
郝圆圆闫秀君刘本勤李俊赵建军王志春秦湘晓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能源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研究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部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研究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长江三峡航道管理局、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埃勒重庆交通大学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湖北省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一等奖(4项)
1. 风暴潮对港口水陆航道安全影响研究
主要贡献者:左启华张金山孙琳云高正荣夏云峰潘俊宁周毅仁张维生吴金泉杨华
季泽洲张英波董文才贾宁-孙博
主要完成单位: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一航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神华黄花港有限公司、唐山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 水上溢油预测预警与应急决策技术
主要贡献者:乔兵、曾辉、赵普、王生明、宋宇、刘勤正、李代青、李思源、鄂海亮、赵萍
蔡旭辉吴海涛张炜赵岩刘春玲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深圳海事局、北京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3. 长江(南流段)航道数字化与智能航运应用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者:赵德鹏、曹诚、顾望林、周向丽、董华、胡景峰、李少玺、郝江玲、阮大兴、施勤
赵丽宁王德强潘明扬李超李元辉
主要完成单位:长江航道局、长江南京航道局、大连海事大学
4. 渤海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
主要贡献者:袁宗祥、张宝臣、林波、徐增富、李继军、张尚、徐玲玲、杨绍磊、牟林、赵倩
赵汝祥 娄鞍钢 张春昌 赵普 李振波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海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
二等奖(21项)
1.中国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
主要贡献者:陈爱萍、杨红衣、鄂海亮、何惠亮、曾辉、刘健、谢辉、王永明、李伟、宁波
主要完成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中国通信信息中心
2. 重庆市地质灾害形成机制及三峡水库运行防治关键技术
主要贡献者:唐红梅、陈红凯、刘丽、刘光华、何小英、王林峰、易丽云、林晓松、唐芬、赵鹏
主要完成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地质防灾工程勘察设计院
3、上海世博会水安全成套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者:徐国义、洪冲、余承国、谢群伟、黄建伟、萨康明、徐敏、王丽嘉、蒋玉峰、宋德宏
主要完成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北京世库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易通国际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研究所
4. 大型航运企业动态能效管控技术开发与应用
主要贡献者:蔡德清、韩承民、史永新、郑士军、应功伟、侯丽萍、姜永根、张冉、王勇、吴玉华
主要完成单位:中远集运、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
5.西部港口码头结构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者:王佑元、苏琳、王璐、黄英宗全、吴佑仁、康宝辉、何文钦、刘金生、郭茂忠、张伟
主要完成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天津港务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6. 珠江口溢油漂移快速模拟技术与污染清理对策
主要贡献者:张建斌、黄鹤、李伟、徐吉祥、王生明、朱盛峰、魏伟建、安伟、林海峰、宋明
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市海事局、中海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7. 长江危化品安全监测与事故应急处置技术
主要贡献者:徐连生、朱建华、太升唐令剑、徐向东、杨先超、陈荣昌、尹子慧、李亚斌、高远
主要完成单位:
8. 基于网络的危险品船舶作业建模与仿真系统研究
主要贡献者:陈辉、李格胜、尚千明、胡国梁、李志春、高海波、苏舒、林志国、孙军、尚磊
主要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9.长江黄金水道对沿江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
主要贡献者:费伟军、高会军、彭东方、谢斜、潘文达、彭树华、曹德胜、谢曼英、欧阳帆、罗毅
主要完成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长江航运规划研究中心
10、500t新型固定门式起重机
主要贡献者:郑建翠、李志坚、马文杰、张玉波、张文、贾志平、刘振明、谢文宁、余海茹、谢晨
主要完成单位:
11.广西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分析、评价与对策
主要贡献者:李国凯、沈春生、何建平、严松银、庄元、李建邦、邓健、高国璋、廖建峰、卢文伟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海事局
12.港口专用设备自动化装卸及原煤加工研究与应用
主要贡献者:张丽丽 李红峰 张茂林 朱连毅 张友旺 肖红田 余达 邵辰 董锡良 王大海
主要完成单位: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炭码头有限公司
13. 船载溢油围护及收集系统技术
主要贡献者:陈鹏关永义侯捷民门洪琳彭永丽韩俊松周义武王振茂王国峰徐武辉
主要完成单位:辽宁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
14. 海洋溢油航空遥感实时监视监测技术
主要贡献者: 安居白沫琪 李莉 李春庚 张宜生 李茂峰 刘朝霞 景宇 张新野 方树文
主要完成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
15.海上微型浮标溢油跟踪定位技术
主要贡献者:刘金川、李丽、邢亚光、赵萍、杨锐、刘银东、张以生、余源、王诗云、谢文宁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
16、集装箱码头自动化作业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主要贡献者:黄立军、赵彦虎、张丽丽、马平文、王志刚、马全华、赵磊、蒋家奇、陈鹏、石群
主要完成单位: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17. 加快国产单壳油轮强制淘汰的政策研究
主要贡献者:鄂海亮、王星星、董乐义、陈博伟、徐世铭、陈薇、徐吉祥、刘晓东、吴红兵、王华
主要完成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18、GJM40.5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主要贡献者:张青才张德文李晓山李树强徐洪舒李来云王德连邱世伟丁敏李志坚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港口机械厂、
19. 天津港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主要贡献者:麦友红 纪永波 刘红 王斌 韩经纬 冯方柱 李伟 贾大山 徐棣 孙俊彦
主要完成单位:
20. 长三角(上海段)航区航行管理成套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者:陈爱萍、孔帆村、志光路、杨晓东、肖英杰、孙超、关克平、吴惠国、吴善刚、刘义华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海事局、上海海事大学
21. 澜沧江国际通航河流船舶监救一体化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者:秦宗默、唐安徽、张璐、邓艳杰、王一峰、李新林、邓明文、倪鹏、杨运东、顾群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航政局、
三等奖(29项)
一、航道工程勘察质量检验标准
主要完成人:万大斌、郭文伟、闫昌平、洪健、张铁军
主要完成单位:长江航道局、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海事局、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2. 轮胎式集装箱门机调速柴油发电机组节能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者:王永刚、陈志毅、王新宇、陈志敏、梁可
主要完成单位: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3.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2-2009)
主要贡献者:张静、刘爱民、苗中海、郭树军、刘亚萍
主要完成单位:中交天津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港建设公司
4. 福建沿海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体系与机制研究与应用
主要贡献者:郑卓凡、林晓红、潘国华、林梦琪、吴志华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海事局、上海海事大学、杭州奥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5. Ф900大型绞吸船新型排泥设备研制
主要贡献者:王健、李瑞祥、韩世伟、王立强、刘凤林
主要完成单位: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丽江航运水量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者:欧成、顾群、李光宇、罗元明、朱静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局、桂林市交通局
7. 航运枢纽信息工程建设与应用
主要贡献者:刘畅、谢梅、杨明远、张翔飞长腾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航道局、北京数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船舶主动防撞桥技术与装备开发与应用
主要贡献者:陈秀萍、顾德华、徐建德、陈颖彤、鲁鑫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市地方海事局、苏州新洋盛电器有限公司。
9. 中远船务海洋工程造船ERP系统
主要贡献者:王兴儒、郭大松、刘竹生、廖光泰、王阿妮
主要完成单位: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0.澜沧江远程水位测量预报系统
主要贡献者:唐安徽、王红、邓明文、曲兆松、任沁磊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航政局、北京尚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1. 航道桥整体同步顶进成套关键技术
主要贡献者:唐秀华、张玉强、季博海、周超、何忠文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省港航局、湖州港航局、河海大学
12.交通政务信息化工作“大信息化”模式研究与应用
主要贡献者:白静、郭富平、谢军、李红、陈飞
主要完成单位:
13. 宁波海域船舶溢油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主要贡献者:陈轩、梁永明、叶赛、王宏生、李宇
主要完成单位:宁波海事局
14.海洋地质调查综合通信信息系统
主要贡献者:刘健、于平、李津、沈冰、王刚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北京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15.青岛口岸货物检验检疫电子监管平台研究与建设
主要贡献者:蒋成华、任玲莉、赵庆波、胡正明、赵静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黄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6. 三峡大坝交通扩容对策研究
主要贡献者:胡阳、冯小剑、廖鹏兰、于峰尹志勇
主要完成单位:长江三峡航道管理局
17. 深圳市海上交通资源与船舶污染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主要贡献者:张建斌、林志浩、王生明、彭鹏飞
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市海事局、上海海事大学
18、沿海港口潮汐分析处理系统
主要贡献者:黄永军、李宝森、桑金、刘磊、徐军
主要完成单位:天津海事局海事调查大队、海军大连海军学院
19.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技术的数字航标及通信管理终端
主要贡献者:王征、邓克 刘世江 韩善光 刘军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航标办公室、成都天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 长江口航道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贡献者:冯军、陈伟中、张俊勇、吴莹、李文政
主要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市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中交一航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局
21. 京杭运河苏北段船舶GPS辅助调度系统
主要贡献者:薛洋、金健、梁普良、何宇飞、常立松
主要完成单位: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北航运管理处、江苏南大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22. 京杭运河常州段走线工程土方综合利用及效益评价研究
主要贡献者:刘文荣、徐长新、路平、马衡、尹庆敏
主要完成单位:常州航道管理处、常州京杭运河及312国道南移工程建设指挥部、河海大学
23. 高桩码头主动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
主要贡献者:刘富强、张强、孙希平、关学鹏、徐曼怡
主要完成单位: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24、兼顾培训与工程应用的实用海洋工程自动化系统
主要贡献者:陆晓春、吴京、叶翠安、王海松、林灵海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5.深圳市海事局综合办公平台
主要贡献者:张建斌、林志浩、王建华、王志军、陈连生
主要完成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深圳市易书通科技有限公司。
26. 改性高分子聚乙烯分体浮标的开发与应用
主要贡献者:王鹤、周迅、鲍剑波、刘家华、袁庆国
主要完成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上海银豪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27.“搭便车”政策开放研究
主要贡献者:贾大山、韩经纬、买友红、孙俊彦、宁涛
主要完成单位:
28. 山东沿海海难管理分析与对策
主要贡献者:袁宗祥、徐增富、周尊山、杨清勇、卢安琴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海事局研究中心
29. 混凝土板桩技术在内河航道及码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贡献者:顾国强、卜海兵、徐明华、陈志强、卢建伟
主要完成单位:嘉兴港航局、嘉兴世纪交通设计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院
本项目异议期为自公告之日起30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常州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建设,请按照《中国航海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在异议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中国航海学会提出。 提出异议时,必须附上异议的理由和依据,提供必要的证据和说明具体意见,并注明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电话号码、网址、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中国航海学会按照《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异议。 公示期满后,对无异议或异议未被认定的项目,正式授予项目。
2011 年 11 月 15 日
2017年、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重点用能单位“亿元”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环字[2017]1909号) )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用能单位“百家”名录的通知》(发改办环字[2019]351号),其中规定:“百家”和“千家”应当由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考核并向社会公示,“万家”由市节能部门考核并向社会公示。
调查显示,2018年,共有9个省区公开了“百家”和“千家”企业考核结果,12个省区市公开了“万家”企业考核结果; 2019年,11人和1000人分别为14人; 2020年分别有3个和9个。
注:相关统计结果,“百千”考核公开统计截止日期为2021年9月27日,“万家”考核公开统计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31日。
据调研,2018年,“十万”重点用能单位考核结果共披露“十万”企业260家,“万家”企业2704家; 2019年共披露“十万”企业359家,“万家”企业2640家; 2020年将释放1900家“万家”企业。 其中,2018年有7家、97家,2019年有25家、131家,2020年有81家公司未完成考核。
注:由于部分地区2020年“百千”企业考核还在进行中,公开数据较少,暂未分析。
“千家万户”企业披露调查
据上海倾月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9月27日,只有9个省级地区主动公开了全国32个省级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包括新疆建设兵团)2018年考核结果。 ,只有9个省级地区主动公开了2019年考核结果。 11个省级地区主动公开,公开率约1/3。 2020年度考核结果本应于7月底公布,但目前仅在福建、河北、天津3个省级地区公布。
“万家”企业公开调查
据上海倾月调查,截至2021年10月31日,2018年全国31个省级地区(港澳台地区、新疆建设兵团除外)下属地市仅12个省级地区积极公开评价结果。 年度考核14次,2020年9次。其中,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辽宁省、天津市、上海市均有3年各市(区)公开考核结果。
未完成能耗双控考核的企业分别为97家、131家和81家,未完成率分别约为3.5%、4.9%和4.1%。
注:1)相关统计结果已剔除各城市公开名单。 因企业改制、考核期间停产、关停企业、企业用能变化被移出能耗淘汰名录等各种原因未被考核的企业。
2)地市公开了全部“十三五”考核结果,但此前未公开2018、2019年度考核结果的,以“十三五”考核结果填报。
上市公司业绩
从倾月收集统计的“亿万”考核结果来看,涉及314家上市公司、1149家子公司,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涉及419家、426家、2020家294家次,不完整率为1.4 %、4.0% 和 5.8%。
我们发现,部分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连续三年未能完成考核,如广东陶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ow , .SZ,涉及子公司:广东嘉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泥有限公司(华新水泥,.SH,涉及子公司:华新金龙水泥(郧县)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房县)有限公司)和青岛双星有限公司(青岛双星双星,.SZ,涉及子公司: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本身就是“几百万”的重点耗能企业,却没有完成能源消耗“双控”考核,比如上海汇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uide , .SH、万佳)、武汉三镇实业控股有限公司(Wuhan 、.SH、万佳)、湛江国联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SZ、万佳)、湖北双环科技有限公司。 , Ltd.(ST双环,.SZ,百千)和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SH,百千)。
这些上市公司在节能减碳方面的不足,将构成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面临依据《节能法》被罚款、停产整顿等重大行政处罚的可能》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 ESG评级和资本市场已得到反映,倾月将根据调查结果调整相应上市公司的ESG评级。
推进信息公开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十万”考核结果未公开的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认为能源消耗数据的公开可能涉及企业机密,因此评估结果仅上报国家发改委,不对外公开。 针对这一情况,清越在沟通反馈中强调,对外公开的重点只是考核结果的完成情况,不涉及具体数据,是否达到双控完成目标也无从得知。涉及企业机密;
2)考核遇到企业间、年份间数据矛盾,“同质异价”问题突出,数据纵向横向不一致,出台的“双控”指标越来越受质疑, 企业需要调整 不断的要求; 行业新增产能能耗评估; 新冠疫情等影响,均导致考核受阻;
3)“十三五”全区能源消费双控考核工作仍在推进中。
对于“十万”考核结果尚未公开的地区,清月向省发改委或工信主管部门发出19封建议函,建议其尽快公开相关结果。 北京、陕西、新疆、山东等16个省份将清月的建议向上级反馈,并交换相关信息。
尚未公开“万家”考核结果的地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前期评估结果未对外公开。 2020年度考核仍在进行中。 将报省发改委,并视情况向社会公开。 ;
2)历次考核结果尚未对外公开,2020年度考核工作仍在进行中,待完成后向社会公开;
3)地市发展改革部门不了解相关事项。 或者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4)考虑到公司机密等因素,暂未公开。 比如目前新疆自治区的“亿级”考核结果就没有公开。
对于尚未公开“万家”考核结果的地市,倾月也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宣传。 对于部分未公开的城市,共向各城市发改部门提出9条建议; 对于大部分未公开的省市,共向省发改委或工信部门发送了19条建议。 建议督促所属城市按照要求尽快公开企业考核结果。
建议函发出后,我们收到了3个地市的积极反馈。 宜昌、珠海、莆田已通报发布名单。 对于未整体公开的省份,北京、广西自治区、山东省、浙江省4个省级地区已作出回应,表示将督促所属城市尽快公开。 特别是桂林市等广西部分地市经督促出台了2020年考核结果。
想法和建议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能源消费“双控”是贯穿“十三五”的重点工作之一-年度计划。 2020年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整个能源消费“双控”工作的关键一年。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还存在一些挑战。 信息公开、跨部门协作、省级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等工作仍需继续推进。 而且,能源消费“双控”工作在实际实施后,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能源消费控制目标任务的审批和分解问题,能源消费“双控”工作存在困难。定义特殊行业或新项目。
在能耗标准方面,近期更新了一些,如《水泥产品单位能耗定额》(GB 16780-2021)、《终端作业单位产品能耗定额》(GB 31823-2021)、《 《数据中心能效限值》和《能效等级》(GB 40879-2021)等8项与能耗相关的国家标准。 一些中高耗能重点行业标准近10年没有更新,如《粗钢生产主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定额》(GB 21256-201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定额》等。钢铁行业焦炭单位产品》(GB 21342-2013)。 2013)等,需要根据国际国内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及时修订。
此外,在疫情、全球能源紧张等多重压力下,未来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我们建议:
1)建立政策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政策规划中,除了要求信息公开外,还应同时考虑政策实施效果的定期评估和调整,尤其是定期的独立第三方评估。 研究各地、各部门政策实施效果,中间出现的问题如何尽快调整。 便于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的障碍,及时采取各种纠正和完善措施,确保政策实施效果,及时更新甚至退出。
2)进一步推进节能减碳法治建设
尽快出台《能源法》及配套法规清远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招聘,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强度公开规定。 同时,还要求披露能源消耗的种类和总量。 同时,与气候变化、碳排放披露等相关法律相协调。 .
需要考虑企业能耗数据公开监管与商业保密之间的平衡。 目前,港交所已在ESG披露指引中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各类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强度,大部分H股上市公司也已公开披露,并没有遇到商业机密问题。
3)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刚性
没有全社会的重视和监督,很多工作的落实往往会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对于能源消费双控工作政策中明确提到的信息公开,还有很多地方以各种理由没有公开。 建议国务院和各部委在出台政策和评估时将信息公开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4)完善考核方式和标准,使“双控”工作走上法治化、科学化轨道
比如,在能源消费双控上,目前对企事业单位总量如何划分,只有一般性、原则性的解释。 参照排污许可总量和碳排放配额,明确标准,减少各类污染。 一个不透明、不公平的问题。
适时适度修订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定额和产品能效水平等国家强制性标准。 通过标准实施、监管执法、法治化和标准化,倒逼低能效企业和产品退出。
5)加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应用,确保能耗数据质量
依托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可以更好地对整个能耗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发现企业能耗超标情况,尽快采取措施。 尤其是在线系统的应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统计差异的问题,尽量解决年与年之间各种变化的影响。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数据造假问题,使能耗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同时,要考虑实时或定期公开在线监测数据,接受公众监督的问题。 可以考虑配合碳排放数据的披露。
年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的公开,不能起到及时督促企业采取节能减碳措施的效果。 在企业成本、可操作性、时效性的约束下,应规定这两项数据应为实时的,或按日、周、月、季等适当的时间跨度披露,并可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到困难。
可以考虑将企业能耗数据、用水量数据、污染排放数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等整合到统一的企业环境信息许可和管理系统中。
6)对持续不达标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采取坚决监管措施
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管措施。 对持续不达标的企业,依法采取停产整顿、退出市场等处罚措施。 目前,此类监管案例在能源消费双控中并不多见。
7)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困难企业完善能耗管理体系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构建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除资金支持外,对专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些企业愿意这样做,但缺乏相应的引导。 对于这类企业,建议给予一些具体的帮助措施。 例如,对企业专职人员的培训,对企业节能问题的诊断和具体节能目标的梳理,建立在线能耗管理系统给予适当补贴等。 . 这需要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原标题: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十万”企业考核结果信息公开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