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弱电全覆盖用户端电力设计,电力资质,厂家-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多项弱电全覆盖用户端电力设计,电力资质,厂家

2023-01-06

设计咨询/

拥有专业咨询设计人才300余人,已形成江苏省规模较大的民营电力咨询设计院,涵盖从强电到弱电的用户端电力设计。 拥有电力行业(输变电、新能源发电)乙级资质、智能建筑设计乙级资质、工程咨询乙级资质。 主要演出范围覆盖江、浙、沪、山东、湖南、安徽、江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

设备服务/

具有35kV及以下配电设备生产资质和能力,年产高低压柜4000台,配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先进的检测设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同时拥有多功能仪表、无线无源测温、环境监测、通讯管理机、后台监控系统等智能变电站监控设备。 所有设备均通过相关型式试验和国家质量中心认证,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设备,协助客户提高用电可靠性。

安装施工/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电力(EPC)建设总承包服务,包括电力设计服务、用户电力工程项目咨询、管理服务、设备安装服务等,拥有数百名工程、技术、维护专家和专业服务人员,并配备了专业的电力施工设备,先进的电力检测和检测仪器。 依托扎实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完备的雄厚的电力、机电、智能化资质,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力建设项目管理、电力设备采购、电力安装服务、24小时电气设备维修服务、电气技术咨询与改造服务、电气检测与试验等专业电气服务。

智能运维/

智能事业部拥有一支由电力行业和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 自主研发的“富兰克林”电能云平台获得工信部认证、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优秀云服务商、CMMI3级认证等; 通过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电能耗管理系统品牌,构建涵盖用户端变电、配电、用电的信息化运营服务体系——电力人。 公司还拥有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和软件著作权25项,在电能服务领域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依托在线运维平台和公司EPC部门的线下业务支持,为各类工业企业、商业综合体、事业单位等重点企业提供用电智能在线监测、能耗管理分析、用电设备维护等服务耗能单位。 变电站一体化托管运营、售电交易等一系列线上线下综合能源服务; 截至2019年1月,全国已在线服务超过3000名在线用户; 托管分站200多个,业务覆盖6省40多个城市。南方财富网微信公众号:南方财富网

供电系统投资

1 智能供电系统整体投资服务

1.1 电力用户供电系统设备及智能装备投资服务

1.2电力用户供用电系统方案、设计、建设、运维投资

1.3 电力用户智能化运行与能耗管理投资

1.4 电力用户供用电系统后期运维及更新投资

2 设备采购服务

2.1 变压器、电缆、高低压开关柜等主要电力设备物资采购服务

2.2 高低压断路器、成套开关、二次元器件、浪涌、电容器等设备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服务

2.3 电力专业监控后台研发及销售服务

2.4 用户电力设施采购技术与优质服务

苏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册资金10523.87万元。 是一家集设计咨询(E)、设备服务(P)、安装施工(C)、智能运维(O)为一体的公司。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EPCO一站式电能服务,让用电更安全更省心!

苏文电力具有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技术咨询资质; 新能源发电、输变电工程、智能建筑设计资质; 电力工程总承包资质; 生产许可证; 通过了中电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智能变电站监控数据中心系统被列入工信部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目录、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文电力拥有10多年的实践经验,提供咨询、设计、设备、施工、管理和运维。

我国节能服务业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创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壮大节能服务业,在新时期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撑。 但当前行业仍面临市场潜力释放不足、技术创新和制度性不足、绿色金融政策落地难度大、政策落地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采用自主研发的HT可视化产品,构建轻量化建筑全集成能源可视化管理系统。 通过2D、3D等可视化手段,可以对建筑物的能耗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进行有效管理能耗管理系统云平台,从而提高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实现节能减排。 能源、供需互动的多能耦合目的,实现能源的集中监测、管理和分散控制,包括建筑物的配电照明、空调、供暖、给排水等。

能源管理系统

在宏观的使用场景中,会更加关注电能和水能的整体数据。 面板左上角的按钮可以点击进行交互,选中区域会显示水电系统架构示意图,帮助业务人员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和业务流程。

供水可视化

核心系统通过后台数据接口实现设备的自动上下料,对给排水系统中的所有管线、设备、构筑物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并结合二维视图查看关键信息,全面掌握给水系统运行情况各类落地无线水表、LORA交换机、能效管理平台等设备保障供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供电设备可视化

HT采用自主研发的2D、3D可视化引擎,对楼宇供电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形成自主管理系统,让每一个细节都能实时交互反馈。 包括传感器、智能物联网GPRS/4G/NB-LOT、大数据系统平台设备信息,实现即使在手机端也能随时随地查看的二维配置效果。 通过采集国家相关省市用电定额标准,汇总综合数据,对处于超限状态的设备进行实时预警。

光伏储能系统

光伏储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天气、温度、湿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光伏发电断断续续,电网电量随机波动。 通过卫星影像和现场取景进行场景构建,对多环境场景下的光伏储能系统进行数字孪生。 集成储能设备,接入环境数据和TN-S供电系统数据,为负载提供持续稳定的供电,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储能信息可视化

场景以科幻线框风格展示,突出了储能装置的模型。 监控各楼层运行的储能设备和实时电量,结合后台数据实时更新,形成知识库,在需要时释放储存的能量。

光伏发电过程可视化

HT支持使用二维轻量化模型构建的光伏储能监控场景。 结合光伏发电原理和储能模型,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以逻辑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管理者理清光伏发电运行的脉络。 这样,通过输出能量平衡调整和综合分析,可以保证光伏供电的可靠性,提高雨天停电事故的应急效率。

配电系统配电流程演示

供电系统一般与主体建筑同时建设,存在设备老化、安全隐患多、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系统以楼宇供电系统为背景,模拟配电设备在楼宇中的应用场景。 页面开头以线框的形式展示,线条的流向表达了电流从地下配电室传输到各层楼,再到各个设备和电源的全过程。

地下配电室可视化

配电房是指室内有低压负荷的配电场所,主要为低压用户分配电能,并设有中压进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 根据建筑现场鸟瞰图、CAD图纸、设备三视图等数据,对地下配电室外观进行高度还原和建模,通过HT实现Web 3D交互场景。 配电室中的设备可以响应交互事件。 当出现跳闸、短路、漏电等情况时,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监管人员可实时发现,实时维护,杜绝火灾等安全事故,确保正常运行系统功能的系统安全性。

接线图演示

采用二维组态的简化方法实现配电室关键工艺流程上的设备连接。 一方面可以监测重要设备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现场人员调动指挥,为培训、施工、输电线路巡检等提供诸多便利。

供水系统供水流向演示

供水系统是指按一定质量要求向不同水部门供水所需的水库、水泵、管道等工程的综合体。 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具有统一全面的地址空间类型和信息模型。 动态线条表示水箱中的水由供水管供给的全过程。

供水泵房可视化

可将CAD图纸导入HT系统,快速搭建3D场景,等比例还原二次供水泵房。 实现供水流量、水泵频率、进出水压力、水质浊度、PH值、余氯等的统一管理,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的需求,解决问题供水系统实际运行中的需水量变化。 、事故停泵等问题,保障了商场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空调系统蓄水控制过程演示

水冷蓄冷技术是将夜间电网低谷段的多余电量与水的显热结合起来蓄冷,利用蓄冷的低温冷冻水在高峰时段为空调提供制冷。白天的用电量。 系统集成后台图表数据,在HT for Web产品上应用Web组态,构建二维组态冷库工艺流程,可视化系统数据监控维护展示,节省设备投资,实现“小马大手推车”。

冷却流演示

红色动感线条展示了水冷系统的功能电路,并融合电源线载波技术,打造功能动感实景。 实现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上班前启动时间短,仅需10~15分钟即可达到所需温度。 空调制冷在实际“谷峰用”中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电费,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

水位演示

利用云计算、互联网、GIS等技术远程监测水位、水流速度、负荷流量、冷却塔能耗等参数,获取水位变化的完整变化规律,并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发送到计算机。 减少各种设备的装机容量,提高主机效率,充分利用冷库装置的优势,降低系统能耗。

照明系统

设计师使用3D软件建模,通过HT分析obj和mtl文件,生成3D室内灯光场景。 结合智慧园区可视化平台,可根据天气情况实时调节亮灯时间和亮度。 按住鼠标左键对场景进行平移和翻转,从而调整视角,通过鼠标滚轮进行放大和缩小,更清晰地展示照明问题的空间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处理照明设备的维护。

为绿色制造做出新贡献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消耗后可回收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等优点。 通过智能化、可视化手段,进一步发挥能源优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增能变革,助力能源和绿色结构全面发展。

全面节能

全集成能源管理系统,全面采集用电、照明、空调、供水等专业用能数据,使用能直观、清晰、透明,便于分类统计。 使整个运营管理人员更全面、更及时地掌握建筑物的能耗情况,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节能状态,获得节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