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公益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建言“十四五”——中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困境与突围》
2023-01-16
【慧聪热泵网讯】日前,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所(环境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困境与突破)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困境: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原地踏步”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0%以上。 其中,医院、学校、写字楼、商场等公共建筑能耗占全部建筑能耗的38%,是建筑能耗中占比最高的。
2016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用建筑能耗标准》提出了建筑整体能耗指标。
但遗憾的是,既有公共建筑节能一直“原地踏步”。
发布会上,专家坦言,“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建建筑和住宅节能工作成效显着。 相比之下,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
针对我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的制约因素,报告梳理了节能项目难以获得立项和立项后节能效果不理想两个方面。
一方面,业主或运维方缺乏启动节能项目的动力。 由于建筑的核心业务是提供空间使用服务和创造经济价值,因此业主普遍不重视建筑节能。 另一方面,由于业主及相应服务机构对节能工作缺乏系统的、可持续的认识,市场上缺乏明确的节能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节能核查规范,节能项目效果不佳。已开展的工作往往不尽如人意,加剧了业主对节能的消极态度,形成恶性循环。
即使项目获批,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后的节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征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复杂项目的简单化。 二是简单工作的短视。 即使对于非常简单的任务,我们目前也在做更多的工作来更换损坏的东西,如果头疼就治疗头部,如果脚痛就治疗脚。 三是缺乏详细的节能能源计量检定规范。
“比如家里的空调节能,我只要把效率低的家用分体空调换成能效高的空调就可以了。但是,大型商业写字楼的节能可不是换个简单的。”我看过一个改造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项目,更换了冷源和末端空调设备,但没有更换整个输配管路,这相当于完全更换心脏和四肢,但血管堵塞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导致之前安装的各种节能变频设备无法发挥预期的相应作用,节能项目缺乏系统性” 魏征说道。
机遇:既有公共建筑将释放节能潜力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对建筑能耗管理的相关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在2019年国家七部委发布的《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中,从制冷系统整体和单机设备两个层面提出了节能要求:“到2030年,制冷能效达到大型公共建筑将增加30%。” 这是政府首次以子系统能效来指导和约束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2020年7月,七部委联合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计划》,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能效的要求。
专家表示,鉴于我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未来社会发展将面临建筑业能耗增加和环境容量减少的双重制约,但这也说明节能潜力更大未来将来自建筑业,尤其是基数大、能耗强度高的既有公共建筑。
报告还指出,“十四五”期间,公共建筑仍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随着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写字楼、商场、医院等公共建筑的使用强度也将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对公共建筑卫生健康的更多关注,后续建筑设备和机电系统的更新换代或将进一步增加能源需求,从而推高相关建筑的能源消耗。 因此,公共建筑能耗比重可能进一步提高。
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公共建筑节能现状有望得到改善。
“我们梳理了大概五大机遇:一是节能意识的提高。二是节能窗口期的到来。三是房地产业转型将促进节能。四是分系统能效指标管理成为可能,第五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节能大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工具。 魏征说道。
报告指出,全社会节能意识不断提高,给不节能的建筑带来了压力。 通过政府多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全社会在节能增效、保护环境和自然等宏观层面的理念上形成了共识。
此外,一些城市也在探索新模式,有效化解上述障碍。 例如,上海市长宁区通过加强源头管控、全程会商,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 这些变化为影响和推动更多业主和租户采取节能行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样的氛围下,如果政策能够提供有效的节能行动指导,预计会收到比以往更高程度的社会反响。” 专家表示。
挑战:应对“最后一公里”的政策指导
报告认为,当前加快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环境非常有利,需要解决的是具体的、最后一公里的政策引导。
报告认为,“十四五”期间能否解决长期存在的公共建筑节能问题,大幅度提高节能率和效果,将取决于政策能否下沉到实际水平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报告建议主管部门转变政策导向,摒弃以往财政补贴和经济刺激的思路,转而倡导和表彰业主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鼓励其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 同时,鉴于建筑大修是推动业主采取节能措施的契机,“十四五”期间是20年一遇的契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能源研究所所长徐伟认为,对于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主管部门可以采取“胡萝卜+大棒”的方式。 “从全球经验来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难以完全依靠市场化收益,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业主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授龙维定指出,要落实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有必要实行能耗定额制度。 实行提价机制,提高业主节能意识。
在技术层面,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子系统能效提升的理念,从关注水泵、冷水机等单项设备能效,转向关注制冷系统整体能效和新风系统,从而为下一步提升建筑整体能效提供依据。 支持。
此外,鉴于国内企业的节能设备、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已逐步赶超国际知名企业,报告还建议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我国节能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易兆通是慧聪推出的一项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招商难、推广成本高的问题。 慧聪暖通、康福特家居行业汇聚10000+家上游企业、+家暖通、康福特、建材家装经销商的资源和优势,通过30余位专业买手经理,从品牌传播、专属招商、整合从营销升级、会员定制四个维度资源大型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定制,帮助企业招商项目低成本、高效率覆盖经销商渠道和服务终端,搭建桥梁,轻松招商。 填写下表报名,足不出户,安心招商↓↓↓
分析政策主导任务
2021年5月18日下午,榆林市发改委召开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及节能法律法规培训会。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是对电、煤、油、天然气等能源进行管理,达到节能效果; 二是专家详细讲解了省市平台系统架构的过程; 能源条例、节能监察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节能法律法规的声明和解释; 四是市发改委印发《2021年全市重点耗能单位节能工作总体任务书》。
培训结束后,市发改委主任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这场攻坚战,全力以赴完成市发改委下达的任务书。
一系列计划严格执行
接到这项任务后,中能煤田公司安全环保部马经理一刻也不敢怠慢。 回到单位后,他立即着手部署协调,列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完成时间节点。 首先,机组需要接入水、电、煤、油四种能源消耗。 在反复访问站点了解情况后,确定连接的来源。 其次,节能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共有8份报表需要填写,报表内容五花八门,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三是要求安装单位现场采集并开放四类能源平台端口。 经过多方协商,口岸正常开放; 终于在6月15日前,完成了市发改委要求的共性任务书七项报送工作。
填写表格领取证书
6月3日,接到省节能中心通知,各重点用能单位赴省节能中心培训,要求完成两项任务:一是上岗培训,二是现场完成8份报告; 二是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总体工作部署卡点完成。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现场完成了8份报告,顺利通过了省节能中心的审核,也得到了省节能中心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随后,省节能中心为该单位颁发了CA证书和单机数据传输箱。
入驻平台 聚焦节能
6月23日,经市发改委通知,各单位到市节能培训中心完成节能在线监测系统现场接入工作。 由于单位前期已经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工作能耗检测管理系统文件,在不懈努力下,现场一一解决,最终成功对接省平台。
7月10日,市发改委再次接到通知,榆阳区政府召集各重点用能单位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7月10日开通全市用能平台端口,7月16日前与全市用能平台对接。二是整治“两高”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必须梳理完成。 7月12日,单位已成功接入城市平台。
当然,国家节能中心实施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节能降耗。 监督和控制。 (刘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