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将强化新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以上
2023-01-21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住建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 初步建立全市一体化公共建筑节能监测平台。 济宁市将加强新建公共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监管。 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未按规定设计安装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和节能监控系统,未按规定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图纸审查机构施工图审查不合格,建筑节能部门建筑节能验收不合格。 记者从今年公共建筑节能工作任务指标明细表中看到,“十二五”期间,济宁市要按照《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要求,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山东省“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建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节能监测、能耗定额等制度; 完成高耗能公共建筑改造80万平方米以上; 对所有集中供热的公共建筑实行热计量改造,按用热量计费;所有既有政府办公楼和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安装用电分项计量设备和节能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全市公共建筑的一体化节能监控网络。
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动态监测等方式,对公共建筑能耗进行计量和监控。 到2015年能耗监测系统定额管理,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以上。 今年,济宁需完成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面积30万平方米,改造高耗能公共建筑15万平方米,初步建成全市公共建筑节能综合监测平台,为25座公共建筑安装建筑节能监控系统,实现监控数据与省数据中心在线上传。
【优质能量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近日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 能源消费强度半年不升反降,浙江、河南等10个省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幅度未达进度,全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事实上,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就已经约谈提醒浙江、广东、广西、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能源消费大省(区)的节能部门负责人。一季度不降反升,要求有关地区对严峻的节能形式保持高度警惕,深刻分析、深刻反思问题根源,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扭转当前工作被动局面。
能源消耗强度不降反升,与盲目发展“两高”工程密切相关。 以宁夏为例,宁东基地、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占全区能源消费增量的88%,严重影响“双控”目标实现该地区的能源消耗。 实现了,煤化工、水泥建材等“两高”项目在这些地方占据主导地位。
“十一五”以来石嘴山能耗管理系统建设,我国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 “十二五”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十三五”开始实施能源消费“双控”。 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十一”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3.5%和18%。 “十四五”时期。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 但是,一些地方在遏制“两高”方面仍然薄弱。 口号喊的再大,行动也跟不上。 有的地方甚至违规开展“两高”工程。 一些行业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方面还没有扎扎实实地做好,而是寄希望于某种技术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察,督促各地压减“两高”项目开工350余个,减少新能源消费需求2.7亿吨标准煤,实现初步结果。 但在专项督察中也发现,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相比,不少地方的决心和工作实效还存在差距,一些突出问题还亟待解决。 .
疫情过后,各地重振经济的意愿强烈。 但由于缺乏高新技术增长点,一些地方仍沿袭传统发展思路,“两高”产能扩张冲动较为强烈,尤其是经济总量排名靠后的地区。 .
这一点在此前结束的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二轮中也得到印证。 据督察反馈,广西未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在六大耗能行业中的比重继续提高。 “两高”工程的冲动依然强烈。 水泥熟料等高耗能行业产能继续扩大,12个在建项目产能达到1734万吨,是“十三五”时期增长的2.9倍。 又如云南省“两高”行业产能控制不力,因未能有效完成能源消费“双控”任务而被国家有关部委警示。 一些地方和部门产能置换控制不力,焦炭等行业产能零增长目标未能实现。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当前节能减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最紧迫、最优先的任务。 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节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全区“两高”工程调研,摸清当地发展情况,准确透彻分析节能减排滞后原因,对症下药,坚决抓好杜绝“一刀切”“一刀切”。 简办法》。根据实际情况,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要求的“两高”项目,严控新建“两高”项目,加强在建项目日常监管。对投产经营的企业,逐一进行节能诊断,制定每家企业的节能改造方案,挖掘存量项目的节能潜力为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同时要完善预警、约谈、通报、问责等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相关措施落到实处、见效。
解决能源消耗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发展理念,摆脱对现有发展道路的依赖,探索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对很多地方来说,推进工业绿色转型的步伐还需加快、坚定。 这可能会抑制一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短期增长,但也会创造新的发展需求,催生新的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