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在全省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夯实能源保障-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江苏在全省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夯实能源保障

2023-01-28

能源托管后,三个月总用电量29.25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1%,节省电费约2.3万元。” 12月27日,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丹北镇政府工作人员朱家洋登录江苏省能源综合管理平台查询镇江丹北镇政府大楼能源使用情况.

江苏是经济强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 近年来,江苏在全省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国网江苏电力拓展延伸“供电+能效服务”,深入挖掘能效服务在建筑、钢铁等高耗能领域的实用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稳夯实能源安全保障.

新能源托管模式,提升公共机构建筑“绿色含量”

走进丹北镇政府办公楼,办公室内的房间保持着20多度的恒温,楼道里的智能节能灯只有在人走动时才会亮起……水、电、气、热等能源在建筑内的使用数据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汇总到综合能效管理平台,统筹规划、科学调配,实现节能降耗最大化。

丹北乡政府大楼于2009年投入使用,由于大部分耗能设施老化,能耗较高。 今年4月,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与丹北镇政府签订能源托管合同,对镇政府大楼进行节能改造。 大楼改造升级于8月完成。 据测算,可减少标准煤消耗量28.23吨,二氧化碳减排量73.96吨,还可节约能源消耗成本约7.2万元。

这是国网江苏电力在全省推进事业单位综合能效服务的案例。 今年8月,国网江苏电力与江苏省政务厅签署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合作框架协议。 通过能源托管服务,推动事业单位能源成本“零增加”、设备投资“零投入”,带动全省事业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碳。

国网江苏省电力建设的事业单位能源资源综合管理平台盐城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还为全省3.2万座事业单位建筑提供能耗监测、定额管理、能效评价、能耗分析等“一张网”服务。 为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已为全省13个地市的214家事业单位提供能效提升服务方案,实施各类项目106个。 已投入运维的项目平均综合节能率超过12%,累计节能量可折合1.48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万余吨。

推广节能新技术降低钢铁企业“含碳量”

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位于盐城市响水县,是一家生产镍合金钢的公司。 “根据供电公司的节能方案,我们对炼钢焙烧炉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改进,这条生产线的能源效率提高了20.55%,每年节约能源成本约470万元。 ,还可以减少碳排放。”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根据国网江苏电力提出的17台钢包烘炉节能改造方案,公司解决了传统钢包烘炉温度低、油耗高的问题。采用烘烤法,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91吨。

钢铁工业一直是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大户”,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生产过程都消耗大量能源。 国网江苏电力根据企业不同用能特点,结合烧结烟气余热回收、钢包焙烧全氧(富氧)燃烧、电炉废钢连续进料烟道等多项节能潜力燃气预热、工业炉余热梯级利用。 规模大、投资回报高、改造影响小的新技术,为企业定制“一企一策”能耗方案。

仅2020年以来,国网江苏电力就与江苏德龙镍业、江苏中拓新材料两家钢铁龙头企业签约,电价达32%,天然气节电率达69%,年碳减排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万吨。

发布“优能”品牌 提升能效服务“含金量”

5月11日,国网江苏电力发布了国网系统首个能效服务品牌“优能”品牌,明确8项能效行动,推动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八项能效行动实施后,用能企业将享受到从能效咨询到规划建设、能源托管、智能运维的一站式一揽子服务; 政府将利用能源行业碳交易服务系统计算的碳排放模型,开展“双碳”目标路径规划; 居民将享受到更便捷、更实惠的电气化绿色生活……

“欧能”品牌发布以来,国网江苏电力持续率先探索能效服务,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电动运输船投入运营,打造全国首个电力专线重型渣土车加站,建立国家电网系统 全国首家省级能源计量中心,自主研发社会综合能效评价体系,通过江苏省地方标准。

杨紫月沉博文

校对王菲

“在高位变电站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实测现场单用户无线通信速率达到400Mb/s以上,这不仅是通信速度的提升,也为我们未来的VR等智能变电站巡检、自动控制、移动作业,运维业务提供基础。 4月23日,当谈到国内首个500kV变电站专用5G通信基站在郑州500kV官渡变电站竣工投运时,站长李超还是非常激动。

率先部署5G电力无线网络技术研究的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旗下的“第一手旗”。 今年,公司围绕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走在前列的目标,开展了28项任务。 在做好国家电网公司“规定动作”的同时,深耕大数据、能源综合服务、环境监测等领域,力争以点带面、创新突破,加快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的“河南特色”。

挖掘数据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全省42万多台配电网公用变压器的负荷情况,在用电紧张时期,可以根据配变负荷情况,提前优化负荷容量匹配方案。”和运营趋势。” 4月24日,负责人通过公司大数据中心平台,对全省配变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负责人使用了国网河南电力大数据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8个应用场景之一——“配变运行分析应用场景”。 通过该场景,国网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实现了配电网区域管理从“被动处理”到“主动介入”的转变。 管理关系更加扁平化,精益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大量信息数据资源,加快数字化企业建设步伐,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经营管理升级。 2017年12月,公司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围绕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式建立公司大数据中心,为经营管理精准决策提供依据。

今年,公司将大数据中心列入泛在电力物联网任务清单,工作再次提速。 目前,已完成配电网大馈线停电识别、项目建设进度、市县运行评价、产业拓展报告及装机监测分析等8项工作。 类应用场景。 4月1日,公司大数据中心发布平台正式上线,省市县公司相关管理岗位获得查询使用权限,正式进入数据应用实质阶段。

国网河南电力在挖掘数据价值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整合全省数据资源,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省政府明确依托公司建设我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的背景下,公司将其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现煤、电、油、气等一体化包含政府和重要用户数据的能源数据。 河南省能源大数据的融合融合,将大力构建能源大数据发展生态圈,有力支撑河南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建设方案的审核,并在6月底前完成了四个场景主要功能的开发。” 参与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规划评审中心主任白宏坤告诉记者。 她表示,河南省大数据中心即将在全省能源监测预警、新能源规划、“互联网+”用电便民服务、新能源汽车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促进更智能地使用能源的综合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的目标。 以此为工作方向,国网河南电力提出,今年要充分发挥电网企业清洁能源配置基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能源综合服务,提高客户用能效率,促进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

“过去,电网公司只需要将电能输送给用户,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是供电服务的进一步延伸,可以提出建议,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国网河南电力营销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3月19日,河南九裕龙源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安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就发展综合能源服务达成合作意向。 久裕能源公司是国网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专业综合能源服务企业,鞍钢项目是公司着力打造的综合能源服务典型示范项目。

“一个多月来,我们已经抽调了专门的团队入驻安钢,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体化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根据安钢集团能源利用现状和需求,我们将为他们提供节能改造、电能替代、能耗监测、大数据分析、能效诊断与评估、能源分配等服务。初步预测,项目实施后,有望节约能源。每年为鞍钢省电10.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35.6万吨标准煤。” 久裕能源服务公司技术总监王小军告诉记者。

以安阳钢铁示范工程为样本,国网河南电力还运用“互联网+能源”思维,搭建省级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平台,拓宽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提升能源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综合能源服务。

这是一个广泛连接政府、能源服务商、设备供应商、技术咨询机构、设计施工单位、企业用户的数据共享、多方共赢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政府可以进行精准的能耗监管,分析区域经济运行情况,企业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能耗异常和节能点,获得能耗分析报告和节能建议,从而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综合能源服务。多方合作带动了整个能源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网河南电力营销部一位工作人员说。

作为建设省级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平台的第一步,今年国网河南电力将开发省级综合能源服务管控平台,以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采集水、电、煤、气、冷、热等能量流在不同生产过程和用能设备中的分布数据、数据建模、用能行为分析和能源管理,实现能效综合提升5%。 未来3年,河南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平台还将连接5万户中小耗能用户和5万户各行业终端用户。

融合平台助推更精准减排

“神火电厂1号机组氮氧化物53.9毫克/立方米、恒源电厂1号机组65.4毫克/立方米,红色预警……”4月25日8时29分,《全在》省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环保监测系统》,机组污染物排放值实时更新显示。如果电厂排放不达标,系统会自动显示红色报警。”国网河南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规划处处长张树森说。

基于系统的监测,国网河南电力将及时对各发电量进行预警,调整发电量。 因此,该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国网河南电力开展绿色环保、助力全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为更好地推进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国网河南电力还开发了省内重点企业超限控制系统,主要对高耗能企业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污染严重; 全省有供热机组在线监测系统,用于供热季节监测供热电厂; 全省新能源发电企业建立新能源并网运行管理系统。

“这些系统平台在投入使用后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都是独立运作,其价值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张树森说道。

今年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河南公共能耗管理系统,国网河南电力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推进电力调度D5000系统与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环境监测的资源整合、污染防治权力监督体系。 、清洁能源全面消纳、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等,进一步完善环保监测功能,构建一体化电力节能减排平台,为精准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调度员需要对多个系统进行人工干预,整合后,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自动报警,控制严重超标机组,并根据排放情况优化调整发电量。达标率。” 张树森说道。

增效是第一步,精准减排是目标。 “节能减排综合智慧服务平台建成后,治污工作将更加精益化。以重点企业超限控制为例,现在主要的手段是控制总量。电力调度数据和发电机组信息的融合,在对一个地区的企业进行限电控制时,不仅收集了企业自身的信息,还梳理了企业自身的信息。该区域企业所属不同电源信息,无论是新能源发电、高排放还是低排放等,自动梳理出环境优化方案,既保障经济民生,又也为环境保护助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 参与该系统研发的省厅长王鹤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