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23-02-22
电子邮件: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卧龙路999号省行政中心5号楼西421室,邮编:。
附件: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2021 年 8 月 27 日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录:
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
实施意见通知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江西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坚决遏制高耗能盲目发展高排放项目(以下简称“两高”项目) 推动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碳达峰和碳中和开好局。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就加强“两高”项目准入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两高”工程范围
(一)“两高”工程范围。 “两高”项目涉及行业多、涉及面广,暂以石化、化工、煤化工、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煤电等行业项目为重点。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炼油、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焦化(含半焦)、煤电、长流程钢、独立烧结、球团、铁合金、合成氨、铜、铝、铅、锌、硅等冶炼、水泥、玻璃、陶瓷、石灰、耐火材料、保温材料、砖瓦等建材行业,医药、农药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其他涉及煤炭及煤制品、石油焦、渣油、重油等行业。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窑炉和锅炉的项目。 后续国家对“两高”项目范围有明确规定,并按其规定执行。
2.加强“两高”项目评审论证
(二)加强统筹协调。 各地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涉及“两高”项目的区域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开展“两高”项目。 在制定和调整相关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只有通过可行性论证的“两高”项目可以包含在计划中。
(三)严格落实产业政策。 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符合国家和省有关产业布局和管理规定。 新建“两高”项目能效水平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对限制或淘汰的项目产品、工艺、技术、设备等,新建、扩建、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林业、住建、行政审批等部门的投资和批准不予办理相关手续的; 属于技改“两高”工程,确保技改后单位产品能耗和排放只降不增。
(四)严格落实选址要求。 “两高”项目选址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要求,在主体功能区严格执行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赣长江办〔2019〕13号)等相关规定。 新建、扩建石油化工、化工、煤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原药制造项目,应当安排在依法依规设立并经过改造的工业园区内。规划环评,符合大气环境保护距离要求。 涉及江河湖泊水库的建设项目,要充分考虑岸线保护利用、污染物排放和环境风险防控要求,科学合理确定“两高”项目与江河湖泊的距离确定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项目下游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湿地保护、农田灌溉、水生生物保护等水功能区的,在确保项目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还应采取必要的减缓措施。确保受其直接影响的水功能区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五)深入开展可行性论证。 对拟建“两高”项目,各地要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可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确保符合各项政策要求,方可开工并纳入“两高”项目。区域及时进行项目清单管理。 “两高”项目可行性论证由各区市人民政府组织,重点分析评价对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3、实施“两高”项目等量减量置换
(六)实施产能置换、减量化和替代。 对工业产能已经饱和的新建“两高”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产能置换、压减置换要求,钢铁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 . 建设中可不低于1.1:1,水泥项目产能替代率不低于1.5:1,平板玻璃产能替代率不低于1:1。
(七)实施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 对上年度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水环境质量评价不达标的市、县(区),新建、扩建“两高”项目要执行污染物置换要求减排量及相应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应满足国家成倍减排要求; 符合标准或要求的地区,原则上实行污染物等量减排。
(八)对能耗实行滞后批次和限批次等量置换。 对能源空间不足、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幅度较大的地区,新建“两高”项目要严格按照能源消费等量替代要求编制能源消费替代方案。 方案的内容和数据应当具有统计性、可追溯性、可验证性。
四、严格做好“两高”项目行政审批工作
(九)规范审批制度。 各级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审查新开工的“两高”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三线一单”、规划环评要求,是否实施产能置换根据法律法规。 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批准。 审批、备案或相关手续。 加强对基层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的监督评价,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对审批能力不适应的依法加大审批权限,坚决杜绝放宽审批权限。以改革名义启动的“两高”工程监管。 设立行政审批局的地区涉及“两高”项目的审批,应当在征求同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进行审批。
(十)加强“两高”工程节能审查。 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考核主体责任,加强“两高”工程对全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评价能源消耗指标的来源审查。 对“两高”项目未按规定进行节能验收,或者节能验收不合格,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的,由节能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用,限期改造,整改达到新建项目的要求。 项目只有通过节能审查才能复工。 对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改造的“两高”项目,节能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报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关闭,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一)严格“两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必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和要求。 石油化工和现代煤化工项目必须纳入国家产业规划。 各级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部门要严格审查“两高”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予批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5、落实“两高”项目准入管理责任
(十二)加强政策联动。 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有关要求,纳入各级项目行政审批全过程,加强制度有效衔接,形成合力。 加强项目核准(核准或备案)、节能审查、环评和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对未按规定取得能评批复和环评批复的“两高”项目、住建主管部门或行政审批局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
(十三)加强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两高”项目准入管理工作,深化思想认识,严格审批制度,完善审批程序,认真落实“两高”项目准入管理要求,统筹协调推进“两高”工程。 “高”项目准入管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加强“两高”项目能耗和排污分析预警,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企业端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十四)严格责任追究。 将“两高”项目盲目开发和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考核,提高反映能耗双控要求的指标权重。 “两高”项目在高质量考核中。 把遏制各地盲目发展“两高”项目工作纳入省委督察巡视和全省环保督察,严查地方盲目开展“两高”项目情况。 建立常态化督促约谈通报问责机制,对工作进展缓慢的领域加强督促约谈; 对有关地方和部门依法依纪通报并追究责任。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关于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不再执行; 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完善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整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现就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般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思想,新理念、新治国方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督,全面推进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化新优势竞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质量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的价值取向。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坚持高质量发展,以质量取胜,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减轻经济下行和安全监管压力,真正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以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尊重质量,人人关心质量。
——坚持以满足人民需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宗旨。 把改善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 持续提升产品、项目和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应体系.
——坚持以企业为提质主体。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全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水平。 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和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产品和服务供给侧集聚,提高创新质量能力,以新技术新业态提升产业质量和发展水平。 推动创新群体从科技人才小众群体向少数民族和大众互动创新创业转变,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产业化协调发展,用先进标准引领提升创新能力。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供给质量显着提升,供给体系更加高效,质量强国建设成效显着,质量总体水平显着提升,质量对全要素提升的贡献率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升级换代的需要。 消费需求。
——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显着提升。 突出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智能化、亲民化中高端产品供给大幅增加,高附加值优质服务供给比重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品牌得到显着提升。
——工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价值链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效益特征更加明显,服务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推进加快发展,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基础的质量优势产业规模显着壮大,形成一批质量一流、效益一流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区域质量整体水平跃升。 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区域特色资源、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产业梯度转移和质量升级同步推进。 区域经济呈现联动差异化发展格局,呈现出若干特点。 小城镇区域优质品牌。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成效充分释放。 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完备、高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显着提升,科技进步的支撑,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对外交流更有力。 .
2、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四)增加农产品和食品药品优质供给
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良好农业规范。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修复力度。 推进种养殖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规范农药、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和化肥的使用。 完善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开展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项促进行动,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促进国内农产品质量提升。 引进优质农产品和种质资源。 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绿色产品供给比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增强统一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加快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推进传统主食产业化、标准化生产。 推动乳业高质量安全发展。 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等现代食品产业。 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标准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药品质量,提高中药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 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五)促进消费品升级
加快提高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推动消费品行业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支持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推动企业个体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发展,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迈向中高端。 推动家电产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升空气净化器等新兴家电产品功能和消费体验,优化电饭煲等小家电产品外观和功能设计。 加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新型视听产品等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提高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 巩固纺织、服装、鞋帽、皮包等传统产业优势地位。 培育壮大民族日化产业。 提高儿童产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增加“银发经济”群体和残疾人群体的产品供给。 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产品,促进文教体育休闲产品多元化发展。
(六)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
加快装备制造业标准化提质,提升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 实施产业强项工程,提高核心基础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产品性能,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强计量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展智能制造,提高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精密维护能力,提高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推进绿色制造,推广清洁高效的生产过程,降低产品制造能耗、物耗和水耗,提高能源终端产品能效和用水效率。 加快提升国产大飞机、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特种装备等我国装备质量竞争力。
(七)提高原材料供应水平
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开发示范区建设。 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比重。 提高供油质量。 加快高端材料创新,提高质量稳定性,形成高性能、功能化、差异化的先进基础材料供应能力。 加快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动稀土、石墨等特色资源优质利用,推动高强轻合金、高性能纤维等重点战略材料性能提质升级,加强布局等前沿新材料。石墨烯和智能仿生材料,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采购体系。
(八)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确保重大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质量,打造百年工程。 高质量建设和改造城乡道路交通设施、供热供水设施、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规范重大项目建设基本程序,坚持科学论证、科学决策,加强重大项目投资咨询、施工监理和设备监理,确保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和重大设备质量。 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质量主体责任,强化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主体责任。 加快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严厉打击虚报出具行为。 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 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完善绿色建材标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装饰构件质量和安全性能。 推进绿色生态社区建设。
(九)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提升生活品质服务业。 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 鼓励家政企业打造服务品牌。 发展大众化餐饮,引导餐饮企业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标准化生产、连锁经营的生产模式。 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推动实施优质服务承诺标志和管理制度,培育知名服务品牌。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促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式联运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整个物流链条的服务质量,增强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冷链物流水平。 推进电子商务法规创新,加强电子商务产业载体、物流体系、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 支持工业设计、计量检测、标准测试验证、检验检测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提高银行服务和保险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水平。 开展国家优质服务业新型集群建设试点,支持和引领三大产业迈向中高端。
(十)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和高质量职业教育供给,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实现相对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提高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保障水平。
提高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能力。 稳步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和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鼓励创作优秀文化服务产品,推动文化服务产品数字化、网络化。 提高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创新人民满意的服务供给。 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和结果通报,指导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十一)加快外贸优化升级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经新优势。 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的维修、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出口,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紧密结合、联动发展。 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开展高质量国际合作。
3、突破质量提升瓶颈
(12) 实施质量研究项目
围绕重点产品和重点行业开展质量调研,组织质量比对咨询,找出比较优势、行业共性问题和质量短板,研究制定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加强与国际优质产品的质量比对,支持企业对标先进实施技术改造。 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组织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加强可靠性设计、测试和验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应用先进的成型方法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和控制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检测设备。 实施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可靠性专项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关键系统和重点产品质量难题,支持重点武器装备质量提升。
(十三)加快标准升级
改革标准供给体系,推动消费品标准由生产型向消费型、服务型转变,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建立标准化军民融合长效机制。 推进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 开展重点行业国内外标准比对,加快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提高国内外标准的一致性,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变。 建立健全技术、专利、标准协调机制,开展对标达标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 全面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行企业标准带头人制度。 大力推进国内外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逐步消除国内外市场质量差距。
(十四)激发质量创新活力
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引导和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 开展新产业新动能标准试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完善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开展高端质量认证,推动质量评价从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跨越。 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改进小组活动,促进质量管理、质量技术和质量工作方法的创新。 鼓励企业优化功能设计、模块化设计、外观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提高产品扩展性、耐用性、舒适性等质量特性,满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要求. 友善和其他需求。 鼓励以用户为中心的微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激发消费潜力。
(十五)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充分发挥质量标杆企业和中央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提质降本增效。 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完善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促进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将生产组织全过程的要素和资源整合到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方面,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十六)加强全面质量监管
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依法依规加强各领域各环节质量全方位监管。 做好新形势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健全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 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加强跨区域、跨境执法协作。 加强进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守国家质量安全底线。 开展质量问题产品专项整治和区域集中整治,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 完善质量违法记录和公示制度,加大行政处罚等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严格落实汽车等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探索建立第三方质保纠纷解决机制。 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提高产品安全、环保、可靠性要求和标准。 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力度,扩大召回范围,完善缺陷产品召回行政监管和技术支持体系,建立缺陷产品召回管理信息共享和部门协作机制。 实施服务质量监测基础设施工程。 建立责任明确、反应及时、处置高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消费环境。
(十七)着力打造中国品牌
培育壮大民族企业和知名品牌,引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形成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 以产业集聚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为重点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开展区域品牌培育,打造质量提升示范区和知名品牌示范区。 实施中华精品培育工程,加强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 建立健全品牌建设,培育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展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推动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 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不断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氛围,搭建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十八)推进质量全民治理
创新质量治理模式,注重社会各方参与,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推进社会多元依法治国,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的质量共治格局。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加强质量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建立健全质量信号传递和反馈机制,鼓励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开展产品质量比对检测、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1】【2】
四、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十九)加快国家质量基础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化、先进的国家计量体系。 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重点领域需要,建立、改造和升级一批国家计量标准,加快建立新一代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量子计量标准,加强军民共测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国家价值传递和溯源体系。 加快制定一批计量技术规范,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推动社会公共计量标准升级。 科学规划建设计量技术基础服务、工业计量检测体系、区域计量支撑体系。
加快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建立政府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相互协调、相互协调的新标准体系。 简化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向社会免费发布,推动推荐性标准文本向社会免费发布。 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审查和维护更新。
完善国家合格评定体系。 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管理和能力认定制度,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和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建设。 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检验检测认证的支撑能力。 a and , and a multi-level for the , , and . the and for and food . the of a green , , and .
(20) the of
the and of , and , the of the at the , , city, and , and the of a . Carry out the of and bases, and the of small and -sized and . Build a - that is , , , and , and the for and . in the of , in the of rules and of , and and of , , and , and the pace of of my 's .
(21)
the of such as the , and , Base, and Key , the " + " model, and , , human , The and are and open to the , and one-stop are to for the life cycle of . the of such as , , and , and brand , and high- for mass and . the joint and of with and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o .
(22) the of trade
the , and , early , and to major trade , trade , help avoid risks, and the and of . for trade , build a of and bases, and a and for trade . Using trade , are to and level in with , and their in the . a trade early , lead and in the of rules and to trade .
V. and and
(23) the of
to and the line, on , and the , , and of . and the Law, and a of for . on in areas such as , , and of . the , clean up , and the to an . and the for and , the and risk and risk . and a that in with , and , and . the of a and , and the joint for and and the joint for .
(24) and
the for fund and for , and guide more funds to in , , , and . The and plan to the and key and tasks of the . the for the first (set) of major . Build a , a on , and , , and brand value into and loan . the of , and to use to and new and .
the of a with high and high price. to high- from . the of needs and the and of , , , and into the of , , and , and form a that and . check the and of , and the of and . joint , and and from in in with the law. a - , and high- to enter the chain , and the space for .
(25) the and for
into the for all . in and , and carry out - . the of in , and the of - , , and . the of and , and to the main body of , and and new . the of a of , , and . the , study and the for and , and the and level of and front-line . the of , the youth plan, the for and , and many " ".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rade union and Youth at all , and carry out such as labor and skill , the of posts for youth , and the of youth .
(26) the
the , to carry out the and of the Award, set up , and . for award- in , , and . a long-term and for of award- and , and form a model and with . and for , the of an chief , and lower the for to down.
6.
(27) the of the with
to the and of as the , and the of a power. Study and the of power, the goals and tasks of , the of all , and the from to , from speed to , and from to . to carry out the of , , and with high , and on a path with .
(28) the Party's over work
the work and , the of the of the with , the , and on , and a work of " by the party , by the , joint , , and ." the and of , and the and , and the of plans, the of a , the of , and the of . Local party and at all put work on the , and team , and the work . the of the and , and build a and work and .
(29) Pay close to and
the of a , the of work, and use the of work as an of the and of party and at all and . on total , index, , etc., and build a new that to the of , , green, open, and . the , and .
(30) and
the and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on work, in depth on the rich , major , and of in my , tell the story of , , and shape the image of . Take as an of core value , , the , , and of the whole , the of , and the and of . into the plans of party , and cadre , so that first the of party and at all , the of , and the value and of the times of the whole and the whole .
All and must the of these , plans based on , and to , the of and time , and that work and are in place. It is to and , to carry out in-depth , and the level of .
(Story by News , , 12)
"'s Daily" ( 01, 13, 20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