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能耗监测系统在建筑节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02-13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目标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实际运行中的能耗。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准确、详细的能源数据作为能源消耗分析、统计和诊断的依据。建筑节能,一切以数据为依据,不仅是发现问题的依据,也是检验节能改造效果的标准。
建筑节能工作能耗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没有对实际能耗数据的真实、全面把握,就不可能科学地找出建筑节能的工作方向,进而开展“以能耗数据为导向的建筑节能”。
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复杂,耗能设备系统众多。不同的用能渠道对应不同的用能系统,不同的用能系统负责不同的运营管理主体。
如果只测算一座建筑的总能耗,很难掌握建筑内各用能系统的实际能耗情况,也无法对具体的节能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只有根据用能系统的性质及其所属的管理和运营商,对各用能子系统的能耗进行细分测量,才能了解各用能子系统的真实能耗状况。
同时,为了观察各个设备子系统的运行规律和一些典型运行工况下的运行效率,每周甚至每天一个能耗数据已经不能满足后期分析诊断的要求。更高密度的数据收集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人工抄表、人工记录等相对原始的数据采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多项目高密度数据采集的要求。
此外,庞大的能耗数据还需要一系列的维护、存储和审核工具来辅助管理。建筑能耗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可对建筑内各用能子系统进行详细的分项、分系统计量,并通过相应的能耗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运而生。要求,并将成为建筑能耗的合理措施。“尺子”,促进建筑节能的“工具”。
统计能耗数据
一个有效的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可以给出我国建筑终端能耗的具体数据,定量描述我国建筑能耗的具体情况(如发展特点、建筑能耗特点等)不同功能、不同地区建筑能耗等)、建筑最终用途能源特性不同等),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依据。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统计渠道单一。目前的统计主要依靠现有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和某些行业的统计年报。这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建筑能耗统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动态、完整、准确的能耗统计数据,可以更好地确定建筑节能的重点、发展变化趋势,指导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为制定法律和行政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和依据。
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适当形式的建筑能耗数据公开和发布制度,利用网络、媒体,形成激励和舆论机制,利用实际能耗数据对建筑用户进行监督和教育,坚持“关灯”。、下班后关灯、关电脑、关空调等,促进公众参与建筑节能事业。
改善能源管理
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把“尺子”,可以公平、量化地衡量每栋建筑的能耗。
利用能耗监测平台对各项指标进行集中动态监测和管理,时刻观察各种能耗状况的变化,并不断与指标规定的能耗标准进行对比,杜绝各种能耗情况。因管理和操作疏忽造成的。同时,对每栋具有相同功能的建筑能耗进行横向比较,优则优,劣则罚。
对实际能耗数据实施能耗定额管理,不断督促物业管理人员优化运行管理方式,确保系统节能运行。从而,建筑节能的行政管理从目前粗放的定性管理模式转变为科学的定量管理模式。
节能
通过平台推动节能运行和节能管理,在不增加任何其他投资的情况下,可将运行能耗降低5%-10%。通过这个平台,建筑节能改造和节能运行也可以产生10%-20%的节能效果。
该平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达到节能目的:
查找管理漏洞或能耗漏洞:由于物业用户的节能意识和管理水平不足,其管理的楼宇往往存在较大的能耗漏洞(如空调箱风扇长期不关)夜间、消防风机异常启动等)通过观察相关耗能系统不同时段的动态指标,可以发现相应的耗能漏洞。加强管理,立竿见影的节能效益;
优化系统运行策略:建筑物中的耗能子系统,尤其是空调系统中的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协调匹配不当(如冷水机组调整不当、制冷站输配电系统匹配不当、新风机系统调整不当、变风量箱调整不当等)造成的能源浪费往往难以物管人员找。固定的。通过挖掘各个用能子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的能效指标,暖通节能专业人员可以轻松找出运行策略无效的问题,并长期持续为物业管理人员提供合理的运营调整建议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价格,从而降低能耗。目的地。
找出系统中一些关键耗能设备的故障:当楼宇中的一些大型设备出现故障时(如冰箱、新风、水泵故障,或者阀门堵塞、传感器故障),可能并非不可能实现其功能,或产生一些异响和异常,但只是其使用的能耗急剧增加,或与之相关的某些设备的能耗急剧增加。物业人员在日常维护检查工作中往往很难发现这些问题。. 通过在线能耗监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这些故障设备的能耗变化,进而发现它们的故障并进行维修,避免设备故障导致能耗增加。
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智能电表概念在美国的流行源于最近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让每个用户实时了解自己的能源消耗情况,有利于提升其节能意识,然后通过有效的行为节能方法(如人走过“三道关”、夏季提高空调设定温度等),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
寻找最佳改造方向:同样的节能改造也需要这么多钱,有的方向事半功倍,有的则相反。借助建筑物的长期能耗数据,业主很容易找到最合理的改造方向,估计改造潜力、节能预期和恢复期,审慎合理地使用每一项投资。
评估效果
由于建筑节能的目标应该是降低建筑实际能耗,因此应以实际能耗数据作为指导,作为建筑节能的唯一评价标准和追求目标。
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能简单地“加保温、加换热泵、加装太阳能”,而应根据建筑能耗历史统计数据和必要条件,寻找高耗能环节。现场测试参数,然后调整节能指标。从上到下进行逐层分解测试或计算,直到找到节能诊断改造的具体对象,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实施具体的节能改造措施。
节能改造后,要通过能耗长效监测体系监测节能指标的具体变化,对节能改造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价。有助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合理评估每次节能补贴产生的实际节能效果,发现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技术。对于节能监测公司,可作为自身与业主之间进行节能验证的依据,促进大型公共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健康发展。
支持行业
节能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是节能数据无法量化。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能源合同管理不实、后期收费困难等问题,也带来了各种节能技术无法评价、各种节能数据泛滥成灾的效果。
能耗监测平台带来详细全面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各种衍生产业的发展将有更加坚实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将会应用更多更好的技术,淘汰一些不节能的技术,从而促进节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能耗监测平台更加注重基础数据的建设,为更多企业进入节能行业提供了可能。从这些数据中,也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服务,推动节能监测的纵向发展。未来,能耗管理可能形成交互数据中心模式,将能耗管理从政府监管转向更广泛的私人使用。远程数据交换、远程诊断、远程能源托管等新服务模式将不断涌现。
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数据化转型将成为节能行业的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软产品,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提供服务,能耗监测平台将成为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收费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