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2024年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方案-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河南省2023-2024年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方案

2023-05-11

1月30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河南省重点领域2023-2024年节能减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到,重点工作包括:以清洁能源代替碳减排. 在有条件的重点用能单位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鼓励利用企业厂房屋顶,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建设光伏发电系统。 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建设,促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提高新能源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因地制宜推广利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推动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锅炉作为热源。

原文如下: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河南省2023-2024年重点区域节能减碳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空港片区管委会:

《河南省2023-2024年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批复。 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组织实施。

2023 年 1 月 14 日

河南省2023-2024年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改造

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碳高峰期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有效有序组织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统筹保障能源消费围绕重大项目要素和存量项目能效水平提升,促进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一般要求

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_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能耗管理系统功能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省决策部署党委、省政府在碳高峰推进碳中和,统筹经济发展与安全减碳,着力提高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着力实施节能减碳改造项目,完善节能和资源节约政策标准体系,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报告制度,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为碳排放达峰目标如期实现贡献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2024年底,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低于基准值(限值)的项目全部完成节能减排减碳改造,力争实现年节能量400万吨标准煤以上。 现有项目30%以上达到标杆值(先进水平),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显着提升,碳排放强度显着降低,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增强得到显着增强。

二、重点工作

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省重点用能单位(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和能效水平低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的项目(以2021年为基准年)实施节能减碳改造。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节能技术装备改造。 加快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或低效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实施技术装备迭代升级改造,实现能效全面提升。 按照能源梯次利用和系统优化的原则,通过能源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工业过程优化、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等措施实施节能改造。 推进工业烟气、低温蒸汽、副产气等余热、余压、余能的循环利用。

(2)高耗能节能增效设备。 实施电机、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等重点耗能产品和设备升级换代。 改造后必须达到二级及以上强制性能效标准。 采用高压变频调速、永磁调速、内反馈调速、柔性传动等技术,对电机系统调节方式进行节能改造。 综合采用锅炉燃烧优化、自动控制、余热回收、主辅机优化、凝结水回收等技术,实施锅炉系统节能改造。 采用四通道喷煤燃烧、蓄热式燃烧等技术,实施窑炉节能改造。

(3)清洁能源代替碳减排。 在有条件的重点用能单位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鼓励利用企业厂房屋顶,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建设光伏发电系统。 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建设,促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提高新能源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因地制宜推广利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推动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锅炉作为热源。

(四)清洁生产、减排减碳。 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业装备技术,实施原料清洁替代、中水循环利用、生产过程“三废”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等污染减排和协同改造。 推动企业实施节水、节材、减污、减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 鼓励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建设环境基础设施。

(5)智能化管理,节能增效。 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深化完善能耗在线监测企端系统建设,开展能耗三级计量数据采集.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系统建设,确保在线监测数据来源于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仪器。 建设全省节能减碳数字化智能管理服务平台。

三、完善扶持政策

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能耗管理系统功能_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

(一)对高耗能存量项目实施能效分级管理。 能效达到行业标杆值(先进水平)的项目,“十四五”期间免于节能监管。 对能效低于行业基准值(限值)的项目,加强节能监管,对不能按期完成改造或改造后能效仍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项目,限制能源使用,坚决取缔遏制高耗能项目。 合理使用能源。

(2)企业能效水平与负荷控制、电价政策挂钩。 能效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低效产能,纳入负荷控制企业名录。 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高耗能企业,不适用煤炭基准价上涨20%的规定。

(三)加大节能减碳改造项目资金投入。 优先推荐高耗能产业园区和企业节能减碳改造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 适时向金融机构推荐一批重点项目,争取绿色信贷支持。 统筹安排省级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实施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改造项目,鼓励地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能耗管理系统功能,对符合条件的节能减碳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改造项目。

(四)鼓励企业进入节能能源市场交易。 “十四五”期间,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减碳改造项目产生的节能量,经第三方机构审核,市发改委认定。改革部门将优先通过用能权市场交易,降低企业节能改造成本。

(5)高耗能项目新增能源消耗与区域节能改造效果挂钩。 “两高”项目会商联合评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加大了对项目增加值能耗水平的考核。 “十四五”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滞后,新建项目增加值能耗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能耗平均水平的地区,新能源消费等量替代,能源消费替代从实施节能减碳改造工程开始,形成节能挖掘。

四、积极有序推进落实

(一)完善能耗报告和监测分析制度。 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报告制度,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调度分析和节能预警机制。 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功能。 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要配备能源计量系统,并及时纳入在线管理。 省发改委组织成立重点行业能耗数据分析专班,分行业开展业务培训,规范能耗报表边界和计量核算方法。

(二)实施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行动。 参照《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基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和重点行业能耗定额标准,根据2021年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报表,全省各行业单位产品(生产过程)指定下达。 ) 能效水平。 地方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对标行动,建立辖区重点用能单位能效等级清单,并作为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效等级清单的依据。能源效率分类管理,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三)建立节能减碳改造项目清单。 地方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单位根据能效对标结果,制定节能减碳改造工作推进方案,建立节能减碳改造项目台账清单,建立节能减碳改造项目台账,明确改造项目清单、时间节点、取得的成果。 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分步实施,引导能效低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的项目加快实施改造,按要求提高能效水平; 节能减碳改造效果。

(4)开展节能减碳改造评价验收工作。 将实施节能减碳改造工程纳入区域能源消费“双控”评价考核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重要内容,并提高积分权重。 建立节能减碳改造工作协调机制,按年推进落实,定期安排和汇报工作进展。 省发展改革委选择发布节能审计第三方机构,依申请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的节能减碳改造项目进行节能审计。 审核认定的节能量作为评价节能效果和能源使用权市场交易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重大政策宣传引导。 各地要把高耗能存量项目节能减碳改造作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拓展用能空间的重要抓手,加强政策宣传,推动深入实施。 要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减碳,稳妥有序推进,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减碳。 要认真总结、凝练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碳改造成果和做法,及时宣传推广。

能耗监测系统是检测水、电、气、热等能源介质的能耗数据。 系统可进行能耗数据自动分类、集中融合检测、大数据分析,满足客户能源供应和消费全过程需求。 实时监控,增强公司节能降耗理念,提高能源利用率。

如果采用传统的能源采集方式,毫无疑问,无法保证在短时间内采集到几种能源介质的能源消耗数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相应的能源消耗数据,但是准确尚未获得能源消耗。 对每笔用能进行分类、分项、分户计量镇江能耗管理系统价格表,具有远程数据传输、数据采集、统计分类、远程水表发布等功能。 帮助提高节能环保理念,从而实现高效环保节能,提高自动化程度,完成我国能源消耗指标值,实现有效用电和节能。

能源监控系统

能耗监控系统功能概述

1、实时监控

能耗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用能单位各能源介质的能耗明细。 管理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能源消耗数据。

2、能耗比较

基于对能源消耗、产量、物耗等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分析,可以发现能源消费结构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改善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方案和建议用能单位和方法。

3、出现异常报警

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每种能源介质的能源消耗阈值。 如果能耗数据超过阈值或出现异常、通讯中断等情况,系统将通过弹窗、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联系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