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经历30多年发展历程
2023-06-03
摘要: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制定并实施了一大批重要标准。 在实施能效标准标识的基础上,国家设立节能产品推广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应用能效等级为1级及以上的“节能产品” .
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制定并实施了一大批重要标准。 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是我国建立和实施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受益工程、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生态环保等重要制度的基础。设计标签系统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2012年6月,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联合启动“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将两年内批准发布100项能效、能耗和节能基础标准。
能效标准大大提高了终端能源产品的能效。 目前,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和修订了56项强制性能效标准,涉及家用电器、照明电器、商用设备、工业设备和电子信息产品五大类。 根据能效标准,国家相继实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能效提高和节能技术进步的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节能产品惠民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非常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测算,与2005年相比,2012年房间空调平均能效提高61.4%,家用冰箱平均能耗下降47.6%,平板电视能效提高74.3%。
能源消费定额标准加快工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积极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系列标准的实施。 实施节能考核评价、节能目标考核等节能政策措施的依据,可以有效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生态设计标准化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指导意见》。 以技术进步和标准体系建设为支撑,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编制重点产品生态设计标准。 建立产品生态设计评价监督机制,夯实生态设计基础,推进技术开发应用,大力推进工业领域清洁生产。
工业节水标准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节水基础、工业取水定额、节水企业评价、用水器具用水效率等32项国家标准。 工业取水定额标准首次对火力发电、钢铁、石油炼化等13个高耗水行业提出单位产品取水定量指标。 和技术水平。
环保产品和设备标准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标准委员会组织完成了24项环保产品国家标准,包括除尘器系列、燃煤烟气脱硫设备、空气净化环保产品、污水处理设备系列、固体废物焚烧炉、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设备、 “十二五”规划的制修订工作将为实现新的氮氧化物和氨氮减排目标奠定技术基础。 特别是首次启动了除尘器等重要环保设备能效标准和高效评价标准研究,积极推动主管部门制定有利于推广的财政奖励和激励政策。优质高效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有效扩大优质高效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消费影响,规范和引导我国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环保产业。
标准支撑政策落地,服务人民,惠及民生。 在实施能效标准标识的基础上,国家设立节能产品推广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广应用能效等级为1级及以上的“节能产品” . 目前,已形成家电、汽车、工业品三大类15个品种、数十万个型号的“节能惠民”推广体系。 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超400亿元,出台实施细则20余部。 成为“稳增长、扩消费、促节能、惠民生”的重要政策平台。 通过惠民政策提升能效标准的技术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企业再投资,促进就业增加; 推动高效节能产品的普及,让高端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高效节能、省电省钱的巨大好处,高效节能空调产品市场份额从6%提高到70%左右,消费者仅购买家电一项就获得节能补贴234亿元; 每年节约电费7.5亿元,产品全生命周期预计节约电费75亿元。
2013年10月1日起,五类家电开始执行新能效标准。 新标准重新定义了平板电视、变频空调等家电能效等级,家电市场将面临新的洗牌。
浙报客户端见习记者胡静宜记者张帆通讯员张正华于艳丽朱启民
1月19日,记者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省级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方案》。为主体”,提出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为核心载体,构建分布式集聚、数字赋能等浙江特色鲜明的新型电力系统。
规划到2035年,浙江省全面建成省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新能源成为主体,终端能源消费清洁率超过50%,能源消费强度下降达到万元标准煤0.27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当前水平。
到2036-2050年,新能源成为主要供给来源,终端能源消费清洁率达到90%以上,能源消费强度降至万元以下0.15吨标准煤以下。 新型电力系统将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经济高效。 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电力系统将通过发展大规模储能和体制机制的突破,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和高比例外电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 公司将以建设省级示范区为契机,助力浙江高质量“碳中和、碳达峰”,为浙江共同繁荣示范区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从一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浙江新能源发展的向上势头。 截至2021年底,浙江新能源新增装机555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77.6%。 浙江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498万千瓦浙江售电能耗管理系统,装机比重同比增长28.6%,利用率100%。
近年来,浙江电力创新开展多元融合、高韧性电网建设,通过服务新能源发展、推进电气化改造、加快电力技术创新; 同时,建设高负荷、坚固的主网架、灵活自愈、可靠的配电网,促进输配电网、城乡电网协调发展。
在金华市武义县芦滩镇湟儿村,食用菌农户傅杰夫妇正在大棚里精心照料蘑菇。 “冬季培养好菌棒,最重要的是温度合适。” 这几年,他们见证了温室供暖从烧木炭到光伏发电的转变。 ,成本降低,环境更好,钱包鼓鼓的,年收入超过40万。
以付杰夫妇所在的武义县为例,2021年,浙江26个山区县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13.51%,平均增幅两年内增长了 8.84%。 用电量同比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此外,2021年浙江省城乡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908%和99.9567%,电力系统建设区域和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为浙江建设“一带一路”提供支撑。共同繁荣示范区。
浙江电力仍在持续推进能源利用低碳转型,提高全社会能效水平。 在美丽的千岛湖畔,国网淳安县供电公司建设了418个充电桩,形成了环绕千岛湖150公里的电动汽车生态圈,让车主“找充电桩无忧、无忧”收费”。 2021年,浙江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6%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为浙江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提供用电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