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携可持续“一体两翼”成果重磅亮相-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施耐德电气携可持续“一体两翼”成果重磅亮相

2023-07-01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携可持续“一体两翼”成果重装亮相,分享如何赋能以“数字化”和“服务”碳化产业链,并融合行业四大关键场景需求,深挖服务和数字化价值,赢得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共赢。

在展示以软件为中心的数字技术成果时,施耐德电气推出了智能配电综合运维系统(™Power)、电力监控系统(Power)和智能配电站控制终端(Power)新一代智能配电软件。

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软件营销部产品经理王梦怡介绍新一代智能配电软件

深挖需求侧,数字引擎加速双转型

水电气能耗管理系统端设备_配电柜内常用电气符号_电气配电手册

能源转型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 根据施耐德电气气候研究报告《回到2050年——1.5℃比想象更可行》的建模数据,55%的能源减排来自能源需求端,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转型需要潜在的机会。 同时,能源消费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的驱动力也不容小觑。 因此,需求侧的能源消费模式是未来碳减排的重点。

从需求侧出发,施耐德电气以三维思维作为配电场景设计理念,推出“智慧配电2022”解决方案,覆盖配电设计、施工、运维全场景应用,助力各行业实现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电力资产健康管理、优化完善能耗管理、电能质量综合管理,加速低碳和数字化双转型。

在全方位、立体化的思维框架下,施耐德电气为“智能配电2022”解决方案奠定了安全、可靠、互联的硬件底层,并配备了三类全场景数字边缘控制软件。 利用数字价值。 其中POA、PO、POT三款全场景数字化边缘控制软件,以丰富的软件组合和应用模块开发,覆盖了智能配电的全场景数字化。

具体来说水电气能耗管理系统端设备,智能配电综合运维系统(POA)、电力监控系统(PO)和智能配电站控制终端(POT)分别负责电力系统的综合监控、实时监控电力数据和电力设备的现场监测、分析和运维辅助,三者的合作覆盖了配电设计、施工、运维的全场景应用,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低压的进程。企业碳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会上,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站控制终端(POT)精彩亮相两大全新升级点:“配电运维知识库”汇总了施耐德电气关键配电的使用及问题设备通过技术数据处理,可以根据现场检索找到与问题现象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提高用户的专业运维能力; 单项执行状况及常见问题,实现配送站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的闭环。

嵌入应用场景,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应行之有效

电气配电手册_配电柜内常用电气符号_水电气能耗管理系统端设备

要真正实现数字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应更深入地嵌入应用场景,基于标准软硬件产品,可根据不同行业应用需求定制解决方案。 而这正是由丰富的软件组合和应用模块组成的POA、PO、POT软件家族的优势。

以苏溪长湖隧道为例。 工程全长10.79公里,贯穿湖底。 在环境要求极其严格、系统庞大的前提下,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和及时处理故障并不容易。 针对上述困难,施耐德电气为该项目定制了107套POT智能配电站控制终端和4套PO电力监控系统。 通过有机组合,打造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充分保障系统可靠运行,实现3个35kV变电站和61个10/0.4kV配电变电站的统一管理,有效提高运维效率。 在此基础上,通过POEM能效管理的应用,实现配电能耗可视化管理,节能属性全面升级,拓展减排空间,打造配电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重大水下工程项目。

以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项目为例。 该项目的客户是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之一。 制造业升级浪潮下,迫切需要通过可靠、高效的生产线扩大产能、实现高质量转型。 但芯片生产设备精良、生产工艺复杂,对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及设备供电的持续稳定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此前提下,减碳升级将进一步增加配电系统建设和运维的复杂性。

针对上述困难,施耐德电气为该项目配备了POA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 基于安全互联的硬件产品,灵活结合边缘控制层软件,配合全生命周期服务,为项目打造中低压一体化系统。 标准化管理体系。 其中,POPQ电源管理专家可以配合专业仪器分析电能质量异常情况并提供合规报告,帮助运维人员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强化电能质量。 POAE资产健康专家构建中低压配电资产台账,灵敏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分析设备健康状况,确保系统可靠性。 POEM数字能效专家可全面监测电气设备、水设备、燃气设备的能耗情况,为运维人员直观呈现生产过程的能耗及能效水平。 整个解决方案全面助力精益芯片制造产线的能效验证、主动运维管理和供电质量提升。

“技术走向实践”,技术发展和设备更新的最终目的是在实践中创造价值。 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与用电管理业务总经理徐东表示,“深入应用场景,立足实际效果,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智能配电解决方案,这是施耐德电气最突出的差异化施耐德电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的长期实践,基于我们在工业自动化和电气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经验积累,基于领先的数字技术,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更多企业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碳过程,助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多达 10 个核心、比上一代性能提升 40%、以及从安腾移植的 20 多项 RAS 功能,这些数据使英特尔最近发布的至强 E7 处理器能够在商业智能、实时数据分析等高端计算中发挥作用和虚拟化。 在为领域和关键业务应用建立新标准的同时,也给众多服务器系统制造商打了一针强心剂——显然能耗管理系统的厂家,至强E7将在大型虚拟化项目和关键业务流程应用中大显身手。 过去Unix服务器的主导领地正在被x86包围,许多标准化系统将挤压专有平台,同时让自己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全球系统制造商已推出超过 40 个基于 Xeon E7 系列的平台。 传统的服务器厂商有IBM、HP、Dell等; 服务器领域还有思科、甲骨文等新巨头; 有的在大规模集群中表现突出。 成立克雷公牛公司; 还有浪潮、联想、曙光等国内厂商不可或缺。

高性能、高可靠性至强 E7

虽然英特尔的杀手锏——Sandy架构仍然没有使用,但英特尔通过制造工艺的进步和架构的优化,仍然让至强E7处理器的性能达到了与IBM Power 750相当的水平。 内存方面,至强E7处理器最高支持2TB内存,是至强7500的两倍。

此外,至强E7还增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双设备数据校正(Data、DDDC)技术可保护内存错误。 英特尔云服务总监表示,DDDC是从安腾处理器嫁接的可靠性技术,允许纠正双位硬件内存错误,这有助于人们加速在云中部署越来越多的虚拟机。 双设备数据校正是对Xeon 7500引入的机器检查架构(Check,MCA)的有力补充。MCA可以防止内存错误从一台虚拟机蔓延到整个系统。

能耗管理系统的厂家_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厂家_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

系统厂商的创新举措

全球的系统制造商也通过开放的x86架构实现了更多的创新,以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Xeon E7发布一周后,IBM宣布升级其eX5架构,这也是众多系统厂商中最有特色的创新。

eX5架构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MAX5组件,可以为每个基于eX5架构的x服务器提供额外的DIMM插槽。 在增加处理器的情况下,增加服务器内存,这一功能还将帮助用户节省软件许可费用。 借助MAX5组件,8路IBM x 3850 X5可拥有192个DIMM插槽,支持6TB内存,足以满足大规模虚拟化部署和复杂的关键业务应用。

由此,全新x3850 X5创造了最佳TPC-H测试成绩,这也是迄今为止非集群服务器创造的最佳基准值。 全新的x3850 X5在性能和性价比方面大幅领先市场同配置产品24%和52%。

在可靠性方面,IBM采用最初为Z系列大型机开发的技术,将内存保护提高到行业标准的4倍,该技术集成到eX5中并与现成的DIMM配合使用。 通常,来自不同 DRAM 的 2 个坏位可能会导致 EP 处理器发生故障,而该技术可以纠正每对 DIMM 中发生的最多 4 个连续位错误。 当出现随机软内存错误时,可以使用热备份位来解决; 如果发生致命的硬件错误,热备份位还将用于使 DIMM 内存芯片继续工作,直到被更换为止。

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能耗管理_能耗管理系统的厂家_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厂家

此外,智能分区技术和极速存储套件也成为eX5最大限度发挥最新至强E7处理器性能的技术组件。

惠普更新了四款服务器产品至强E7,强调可扩展内存缓冲技术,通过扩展内存容量来提高应用程序性能。 缓冲存储器芯片可以与主存储器配合临时存储数据,提高存储器应用的执行速度,并大大增加节能性能。 英特尔智能功耗技术可以降低内存的空闲功耗,每个 DIMM 的能耗降低了 1W。 在此基础上,惠普的内存缓冲技术还可节省高达155W/256GB的功耗。

不仅是国际厂商的创新,作为“高效服务器与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成果,浪潮天梭TS850大量采用了高端服务器领域的关键技术。可靠的并行技术,已成为非国产x86产品的高端服务器。 天梭TS850的整体特点可以概括为“两高两易”——高性能、高可靠性、易管理、易扩展。 产品采用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按需采购; 30种RAS技术保证7*24系统可靠性; 产品高度仅为6U,但却实现了业界最佳的扩展性:天梭TS850可支持8个Intel Xeon 7500系列处理器、9个PCI-E接口、18个2.5英寸硬盘。 液晶触摸屏可实现可视化系统操作和管理; 由于独特的散热和能效设计,能耗和噪音均远低于同类产品,环境温度要求为40℃,行业通常为35℃,满载噪音也控制在64分贝以内。

当然,戴尔、思科、克雷等厂商也在做出创新的努力。 戴尔在定制服务器方面硕果累累,思科UCS C260 M2多次打破测试记录; Cray 推出了用于高性能计算的服务器系统。

结语

这些创新举措,或满足用户对TCO的更高要求,或实现更可靠的系统性能,或进一步降低能耗,或针对特定业务领域,或借助民族品牌的力量完成自我升华,但都在关键业务中领域中,这些创新系统也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展现了开放架构的生命力。

也许,剩下的问题可能是如何说服高端 Unix 客户将他们的系统切换到开放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