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电力四措并举做好“六稳”工作
2023-07-03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陈莉莎、见习记者胡静怡
供电员工参观辖区企业七星电子,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制能效解决方案。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陈伟毅 摄
疫情之下,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聚焦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能源成本和服务问题,四项并举,开展降低接电成本、智慧能源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帮助企业减负增效他们的效率。
优化用电营商环境,节省客户投资11.43亿元
国网浙江电力深化政企联动,实现企业用电全流程提速、降本、增效。
外线建设投资方面,国网浙江电力将全球低压接入容量标准提升至160千瓦,并投资电表箱,实现供电“零投资”。 去年惠及18.6万用户,节省客户投资11.43亿元。
根据近日浙江省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浙江省关于促进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国网浙江电力将继续实施低压电力160千瓦及以下中小企业用电。 并网、投资电表等措施减少了企业投资。
今年,国网浙江电力还推动政府进一步明确“电力接入项目共享机制”的相关要求。
4月1日,浙江首个接电工程造价分摊机制在衢州正式启动,明确项目建设区划红线以外的接电工程造价由政府和供电部门共同承担公司。
浙江衢州永正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开化县浙江普康化工有限公司成为首批享受这一政策红利的企业,实现了接电“零成本”。 据测算,通过这项政策的实施,仅衢州市每年即可减少企业接电成本约1.3亿元。
供电员工在永正锂电施工现场进行供电接入工程验收工作。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吴文涛 摄
为更加大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国网浙江电力还在企业项目储备过程中,通过“立项赋码”实现前端电力服务网关,缩短电力回复时间供电计划减少三分之一,大幅提高企业接电效率。
建设审批流程上,采用电力接入项目“行政联批”模式,申请材料由39项减少为3项,10(20)kV项目审批时间由平均2项减少月缩短至7天,有效减少企业运行用电次数。 时间成本。
数字智能赋能电力服务提升能效、降低成本
围绕数字化改革,在浙江温州瑞安试点的产业链“一键通”系统,也正在助力提升经济领域智慧治理水平。
2021年11月,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就工业数据与能源数据深度融合达成相关战略合作,明确共同建设省级产业链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侧,通过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分析,帮助企业提升市场预测能力、经营决策能力、管理能力; 建立预警和调整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产业链断裂、供应中断风险。
此前,在瑞安市能源数据中心,国网瑞安供电公司通过产业链预警平台检测到位于仙江街道胶鞋产业园产能异常波动。 当地供电公司立即走访企业,了解减产原因,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供电员工通过瑞安产业链“一键通话”预警机制平台,实时监控企业能耗情况。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陈海茂 摄
一方面,根据企业产能特点,引导采用错峰分时、调峰填谷的生产方式降低用电成本,引导企业对老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节能降耗; 另一方面,根据企业资金不足、原材料上涨等客观因素,将信息实时反馈至政府相关部门,经信局、税务局等多个部门开展工作共同对症下药,帮助困难企业。
国网浙江电力也在积极打造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一体、高韧性的电网。 通过推进综合能源服务浙江电能耗管理系统,可以深度唤醒各种休眠资源,实现能源节约和时空互补。
在义乌,5G基站备用电池、制冷空调、电网实现协同互动。 在后备电池的“峰充谷充”模式和空调智能启停下,基站在满足用电量的情况下,可实现10%以上的节能降耗。
依托“工业碳效码”、“双碳大脑”等数字化应用,深入推进“供电+能效服务”多业务体系,也是国网浙江电力的重要抓手帮助提高全社会的能源效率。 通过推动客户进行能效改造,全方位满足客户个性化能效提升需求。
湖州长兴旭日粉体科技有限公司节能减碳改造后,预计可增加企业年产值约600万元,减少碳排放近200吨,实现节能降耗减少和利润改善。
推动送电提价清理小微企业获取“红利”
小微企业是复工复产的“毛细血管”。 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等主要输电主体已入驻数千万小微企业。
国网浙江电力持续升级“转移供电费代码”应用,通过代码分配,将更多政策“红利”及时足额传导至终端用户,清除不合理涨价的堵塞在供电环节,打通降费降价“最后一公里”。2021年,国网浙江电力将向20.3万户家庭推广供电费码转移,并协助退还电费。电费4.6亿元。
今年1月,杭州富阳翡翠长城商城终端用户小米体验店在“国家电网在线”APP上申请了转电费码。 输入验证时间并查看电价后,系统提示输电费代码为“黄码”。 疑似去年12月玉长城商城提高了电价转让价格。
供电员工参观富阳翡翠长城商城,了解商城终端用户调入电价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黄辉 摄
用户立即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供电公司举报。 当地供电公司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对转供电主要用户进行现场走访,了解辖区转供电终端用户电价情况。 玉长城股份公司负责人主动配合输电主体全部117家终端用户电价政策宣传,2017年完成涨价及退费83万余元打通输电环节,实现输电费代码由“黄”变“绿”,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终端用户。
信用背书加碳信用调查解决融资难、贵、慢问题
产业链长的行业往往需要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正常运转。 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各环节的“元气”都可能受损。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发挥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 依托国家电网线上产业链金融平台“电e金服”,在浙江省率先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央企优良信用渗透供应链,让供应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快速获得优质融资,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的问题微型企业。
4月19日上午,浙江台州玉环能源产业供应链下游3家中小微企业迅速获得分别100万元、110万元、90万元低息贷款,电网公司的信用背书。 资金链缺口压力有所缓解。 对于这些小企业来说,这堪称“及时雨”。
供电员工开展带电工作,帮助封闭地区企业关停降低用电成本。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金超社
截至目前,国网浙江电力依托国家电网公司线上产业链金融平台,累计注册企业1326家,为398家供应商提供低息融资服务34.23亿元,占中小微企业的83.75%。和微型企业。
此外,电力大数据对于企业的金融信用评估也尤为关键。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从碳信用调查入手,帮助更多企业获得融资。
国网浙江省电力创新构建碳信用评价体系,对各产业链节能减碳、能源效率、合同履约、电费缴纳等情况进行分析,助力其低碳转型发展,也让绿色发展的中小微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黄金和白银的好处。
浙江绍兴一家防雷接地产品生产企业3月底获得建设银行绍兴分行60万元“绿色能源贷”贷款。 这是绍兴首单基于“绿色能源评价”的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浙江湖州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月获得首笔“专精特新碳电子金融”低息融资贷款,这也是该企业开展碳信用后的福利评估。
截至目前,国网浙江电力通过碳信用报告+金融应用场景,已累计为5738家企业计算碳信用报告,帮助金融机构发放绿色贷款61.74亿元。
6月17日,在东北能源大数据中心数据运行监控大厅,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监控员高强点击进入“电力城市大脑”能源查看产业版块”查看沉阳市各行业总体用电情况辽宁能耗综合管理系统,分析当前影响各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今年,国网辽宁电力结合智慧城市发展,挖掘电力数据价值,反映城市发展、生态宜居和经济发展进展,为政府决策提供电力数据支撑。 经过4个月的研发和1个月的试运行,6月15日,国网辽宁电力“电力城市大脑”数据产品正式上线。 目前,国网辽宁电力已与沉阳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在沈阳开展“电力城市大脑”数据产品试点运行监控。
该数据产品围绕城市民生、经济、生态、能源8个重点方向开发,涵盖沉阳能源、政务能源、工业能源、企业能源、惠民能源、能源能源6大主题场景。和地区能源。 城市经济发展数据与城市各方面用电量数据相结合,从电力角度展现城市整体发展建设情况。
“在能源的产业版块,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图,你可以看到沉阳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高强说道。 能源产业板块通过各行业用电量、能耗分析数据,以及政府发布的行业数、营业收入、职工收入等数据,可以展现沉阳市八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情况。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沉阳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单位产值能耗呈现下降趋势; 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防疫医疗器械制造业能源消耗符合疫情发展趋势。 国网辽宁电力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定期向市发改委提交分析报告,协助沉阳市政府掌握重点企业和行业发展情况,为政府调整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能源惠民板块展示了居民医疗、公用事业、住房、交通等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结合供电、用电数据,展现供电公司在电力领域提供的智慧“惠”服务。 能源板块根据沉阳市各地区的人口、电力建设、区域供电能力、工商业发展等数据,详细分析各地区的整体发展情况,根据沉阳市的实际情况,协助政府优化资源配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
国网辽宁电力将借助“电力城市大脑”数据产品,从能源角度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现状,通过电力数据反映沉阳市经济、人口、工业、医疗等各方面情况,协助沉阳市政府建设综合城市大脑数据资源系统。
目前,国网辽宁电力正在进一步采集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医疗、旅游、交通、环保、工业等数据,完善“电力城市大脑”功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