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滨海工业区2021能耗双控
2023-07-04
全面复工后,位于绍兴柯桥滨海工业区的一家热电厂烟囱冒出白烟。 (南方周末记者周晓玲/摄)
短暂停工后,绍兴柯桥滨海工业区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 满载白色坯布的大卡车沿着科海大道运往滨海工业区,印染布日夜运送到不同的服装加工厂。
滨海工业区位于绍兴柯桥区东北部的马安镇。 聚集了大量纺织、印染企业,是重要的国际纺织织造基地。 印染产能占浙江省一半以上、全国三分之一。
2021年9月21日,网络传出绍兴柯桥区161家企业停产的消息。 时间会持续到月底,一共十天。 受该名单影响的企业有161家,其中大部分位于滨海工业区。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柯桥区政府迅速拿出新方案,按照亩均效益组织涉事企业有序用电。
2021年上半年各地能源消费“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完成晴雨表显示,浙江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均属于二级预警,且形势比较严峻。
不仅是绍兴柯桥,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高耗能基础产业面临着能源消耗“双控”减产的高压线。
9月24日,浙江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遏制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过快增长,部分地方政府组织能源预算管理,有序利用高耗能行业能源。耗能企业根据能源消耗进度进行双重控制。 这是对原来忽视节能减排的纠正措施,但一定要讲究方法,避免“一刀切”、“单一化”。
“你这次怎么这么着急?”
快到午饭时间了,郭杰一直盯着手机,拇指飞快地回复着。 他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跟单员,主要工作是为上海公司联系柯桥合适的印染厂打样。
由于柯桥印染厂突然被要求停电限产,郭杰被告知无法从自己找到的印染厂拿到确认样品。 郭杰旁边的朋友解释说,昨天他太担心了,连酒都没喝,现在已经联系上了新的印染厂,“不然今天怎么有心情坐在这里吃饭。 ”
当收到停产的消息时,郭杰已经比较被动了,距离大出货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真的要停运十天或者错过交货日期,外贸公司等不起。
确认停产消息属实后,郭杰驱车挨家挨户地到滨海工业区,看看还有哪些工厂可以生产。
在滨海工业区,无论是纺织、印染还是火力发电厂,家家户户都有高高的烟囱。 停工期间,一些工厂的烟囱也与工人们一起放假。
据浙商杂志报道,对于印染企业来说,停产主要是停止蒸汽供应,企业主自行切断设备电源,只保留生活用电和污水处理用电。
经查找滨海工业区,没有一家符合客户需求的印染厂。 在朋友的介绍下,郭杰联系了距离滨海工业区30多公里的另一个地区的一家印染厂。 开车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更让人心疼的是,原本离家门仅一步之遥的工作又要从头开始。
联系完后,郭杰将设计稿发给了新的合作工厂,然后又开车去了工厂。
步入园区,厂房没有开灯,巨大的印花机上还挂着白色的布,设备旁边堆放着印好的布。 这种熟悉的感觉让他忍不住向路过的工人询问。 对方表示,短期通知停工,明天应该可以正常上班。
郭杰从这家印染厂拿到样品后,发现颜色、图案与郭杰手中原来的产品不一样,必须进行修改。 返回滨海工业区的路上,他向上海的老板汇报了大致情况,电话那头的老板表示理解。
“其实,来自老板的压力更大。” 汇报完后,郭杰松了口气,压力已经转移到了老板身上。 对于外贸商来说,工厂停工将直接影响客户的交货期。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他们必须与客户协商取得推迟交货的协议,否则直接赔钱。
郭杰一边开车,手机里不时弹出几条语音信息。 他点开几条消息,工厂的销售人员告诉他,据说工厂会在25、26号左右复工,一直到月底才会停工。
突然停工、突然提前复工,这些反复的变化让郭杰更加摸不着头脑。 “如果不复工,25号去逛街就知道了。”
一位接近柯桥区政府的人士透露,停产是上级的要求,区里能做的就是执行。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也是愣住了。
9月24日,绍兴柯桥区印染厂暂时停产,厂房外堆放着一卷卷白色坯布,等待印染安排。 (南方周末记者周晓玲/摄)
“这样更人性化”
本来应该停产十天的,但转折点却在第三天出现了。
据浙商杂志报道,由于绍兴越城、上虞、袍江工厂,以及杭州萧山、嘉兴海宁工厂半开半停,部分订单已转移至这些地区。 柯桥印染企业感到不公平。 柯桥区印染行业协会随后向区委区政府提交报告,倡导有序用电,建议尽快恢复生产。
企业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响应。 据《柯桥日报》报道,9月24日下午,绍兴区政府召开能源消费“双控”和有序用电工作会议。 工作会议上,柯桥区发展改革局通报了全区能源消费“双控”工作相关情况,介绍了下一步有序调控用电工作方案。
印染企业也收到了新的电力调控方案。 浙江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绍兴柯桥区纺织品外贸商会会长任恒天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一份最新的《钱清街道有序管控》。 该方案是根据《柯桥区有序电力调控方案》制定的,电力调控时间为9月25日至今年年底。
规划中提到,根据2019年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结果,将工业企业分为四类:ABCD。A类企业开8站2,B类企业开7站3,C类企业开8站2。类型企业开6停4,D类企业开4停6。也就是说,亩产效益低的企业到今年年底每月只能生产12天。
此外,对于不能频繁停工的企业,按月或以10天为单位集中停工。 对因全面停产而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按规定减少生产负荷、减少生产。
这份预案中,也写得清清楚楚。 对于超负荷用电的企业,超出部分将从次日可用总量中扣除。 超标程度越高,处罚越严厉,特别是超过负荷限额30%的企业集体关停。 情节严重、拒不配合的,将直接停业一段时间。
限电方案的要求虽然严格,但明显好于之前的乱停产通知。 一位纺织业内人士表示,“这样更人性化”。
得到政府积极反馈的企业家,在现有的政策空间范围内,为自己赢得了最大的生产空间。 9月25日,任恒天在视频账号发布短视频,脸上笑容满面,向网友报道柯桥停产的后续情况。 但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不方便接受媒体采访。
此前,他还以同样的方式发布了一段视频。 当时,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南方周末记者走访了一家从事印染加工的上市公司盈丰科技。 盈峰科技也未接受采访,并表示后续可关注企业公告。
9月23日,盈峰科技公告称,暂停期间产能占公司总产能的3%。 9月28日,盈峰科技再次公告,公司已全面复工复产,停产期间损失的产能已降至公司总产能的1%。
绍兴用能大户节能之路
虽然企业已恢复有序生产,但能源消耗“双控”始终是企业密切关注的“高压线”。
早在2006年,绍兴就实施了“降耗减排”计划。 绍兴市财政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奖励节能降耗企业。 同时,全市重点行业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获得财政补贴,特别是对部分印染、纺织企业,补贴比例可达30%。
在此基础上,绍兴市300家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与所在县政府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该基金按照现行标准煤综合能耗(每千瓦时1分钱)折算成电力。 该资金纳入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奖励节能工作突出的企业。
“高耗能罚款”和“技术改造补贴奖励”同样重要,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据《中国纺织报》报道,2008年6月,绍兴对能耗超标企业开出罚单433万张,涉及大型耗能企业17家浙江电能耗管理系统,涉及纺织印染、石油化工、热点行业等。 罚款最高的为70万元,最小的为4万元。 同年9月,19家此前通过技改降耗的印染企业获得补贴和奖励。
很快,更大一轮针对高耗能行业的治理行动到来。
2010年8月8日,工信部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绍兴县(现柯桥区)就有40家印染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7.1亿米。 9月份,绍兴县(现柯桥区)将拆除这40家企业的600台落后设备。 时任绍兴县县长孙云耀坦言,“节能减排一定要坚决,印染产业不能丢,这个任务极其艰巨”。
2010年,绍兴的纺织、印染企业遍地开花,不仅降低能耗,还提高产能。 绍兴市促进高耗能产业集聚的思路。 意见中提到,未来五年,全县197家印染企业将减少到100家左右,80%的印染企业将集聚滨海工业区。 此外,要求企业每米印染布增加值每年增加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每年下降5%。
此后,绍兴印染企业进入了行业快速淘汰和全面整合时期。
2013年,绍兴县撤区设区,改为柯桥区。 《绍兴晚报》报道称,2015年,绍兴市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三五”末,柯桥区除滨海工业区外,原则上不再保留印染企业。
2016年,柯桥区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印染行业整顿“亮剑”行动的工作方案》,关停64家印染企业。 其中40余个是通过整合、集群或兼并重组完成的。 随后,绍兴市还出台了当时历史上最严格的印染行业升级标准,涉及全市90%的印染企业。
在印染行业整顿工作中,限电限产也是政府可以采取的行政措施之一。 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早在2011年就出现了限电、限产的情况。《绍兴晚报》报道称,当时的绍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优先考虑有条件的企业。亩产效益高、能耗低,对当地经济贡献大,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但不同企业如何分配能耗指标、如何合理衡量仍是未知数。
位于绍兴柯桥的中国轻纺城是世界著名的纺织品集散地,全球1/4的面料交易在此发生。 (南方周末记者周晓玲/摄)
“一步步”
“早年有不少企业关停了,现在能留下来的只有大企业了。” 郭杰的车沿着兴宾路行驶到了尽头,那就是钱塘江。 从江边望去,对岸就是嘉兴海宁,这里也是中国的纺织工业基地。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中国纺织产业链中,有不少企业向海外转移。 棉纺企业和针织企业是海外投资建设加工基地投入最多的领域。 织造、印染、梭织服装和化纤领域,资源不同程度地跨境配置。
他补充道,虽然搬迁趋势明显,但并不是全部都会搬迁,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些环节会搬迁,主要是受外地劳动力和招商引资政策的影响。
杜宇是一家坯布生产厂的老板。 他的工厂原本位于钱塘江对岸的嘉兴。 随着当地环保压力不断升级,2017年,他将工厂搬迁至安徽池州江南工业集中区。
“我刚过去的时候,可以说十座工厂,九座都是空的。” 杜宇庆幸自己通过得早,现在更多的工厂搬到了那里,他也已经开始对搬家公司进行控制和筛选,企业也需要具备进入开发区的条件。
工厂在安徽,但市场仍在绍兴。 为此,杜宇在绍兴设立了公司销售办事处。 他摆了摆手,示意大大小小的商贩都在轻纺城了。 绍兴仍然是纺织行业从业者心中的兵家高地。 即使有外资建厂,也不会轻易退出。 但目前,周边城市对纺织企业的投资热情也在加大,尤其是一些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
然而,能源消费“双控”是一盘全国棋局,压力不仅仅在绍兴,更何况节能环保、减少碳排放已是大势所趋。 做生意这么多年,杜宇有些淡漠了。 他告诉自己,船到了桥上自然会直走,他只能一步一步走。
(应受访者要求,郭杰、杜宇均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周晓玲 南方周末实习生 严一凡
贵阳网讯 3月2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忠雄主持召开贵阳贵安绿色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双控”工作会议暨贵阳贵安共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贵阳贵安安潭大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暨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会议。 他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新国发一号排头兵取得新成就的重大机遇。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宁宇致辞。 市委副书记陶平生,贵阳市、贵安新区领导刘本立、王伟、张继兵、冉斌致辞。
胡忠雄指出,做好绿色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双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重要指示精神的内在要求,这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 贵阳、贵安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大国”,增强抓绿色经济和“双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定不移强化生态,坚持减少碳、污染和绿色扩张增长协调推进,继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
胡忠雄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建设。 要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树立好“风向标”,用好“接力棒”,以高水平的指标体系引领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准确研究绿色发展政策,深入领会和用好中央和省产业政策,谋划实施一批绿色低碳高效产业项目,努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实际成果。发展。 要深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产、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绿色消费,不断丰富“双双贵阳”品牌内涵。 要以“强生态”引领“强省会”,做好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努力实现有机统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障。
胡忠雄强调,要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费“双控”贵州做能耗管理,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消费配置机制。 要优化总量,充分发挥能源消费“双控”体系的“牛逼”作用,严格控制强度、科学控制总量,确保完成“双控”能源消耗目标任务。 要挖掘存量,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重点行业节能减碳,严格把控“两高”项目准入门槛,努力实现企业与企业的共赢。稳定经济,降低能源消耗。 要调整增量,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强化横向联动,拓展合作空间,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要灵活机动,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把政策和工作放在第一位,找到实现“双碳”的路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马宁宇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市战略,统筹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和“双循环”。控制能源消耗,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配合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要坚持目标导向,科学衡量目标,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绿色经济,完善指标体系,明确产业边界,找到正确路径; 聚焦能源供需矛盾,挖掘自身潜力,加强交流与合作; 能源消耗水平。 要坚持工作导向,抓好规划、项目支撑、技术创新、机制建设,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要坚持责任导向,压实领导干部、行业部门、企业和社会主体的责任,形成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
贵阳市、贵安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贵阳日报财经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