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首部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出台2019年底统计
2023-07-2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段学虎
11月6日上午,东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新闻发布会,东营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读《东营市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从单位职责与项目认定、项目实施与管理、标杆能耗确定与节能审核、运营管理、资金缴纳与节能效益分享、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是东营市首个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办法。 发布会结束后,相关部门和企业签署了战略协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密集签约。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服务方式。 是指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节能方案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一系列节能服务的节能运营模式。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在全社会发挥着示范作用。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机制,为市场运行机制提供了一套解决模式。 不仅可以帮助公共机构实现高效节能,节省能源成本,还可以减轻财政直接投入改造资金的压力。 同时,通过政府牵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发布会上,东营市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2019年底统计,东营市共有事业单位1800多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潜力巨大,也符合当前国家、省、市的政策要求。 东营市管理局、东营市发改委、东营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东营市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这是东营市首个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办法。
《办法》共八章四十条。 第一章主要对“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等概念进行规范解读,详细介绍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实践的主要类型,明确政务、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在全市事业单位合同能源管理中推动、指导、协调和监督的职责。
第二章“主体责任及项目认定”明确了事业单位和节能服务企业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应履行的责任。 明确机构事务部门负责项目备案、信息收集和政策指导,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审核和分配。 第三章“项目实施与管理”从方案制定、招标采购、合同签订、施工管理、工程监理、验收备案、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能源管理合同项目推广过程中应遵循的要求。
第四章“基准能耗的确定与节能审查”对“基准能耗”和“节能”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东营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并提出了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作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审核机构的建议。 对绝对计量法和相对计量法的适用范围和项目进行了分类总结,列出了基准能耗验证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第五章“运行管理”明确规定了合同期内项目的委托运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维护、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以及合同完成后的项目移交。 第六章“资金支付和节能效益分享”,确定了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团体及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实行合同能源管理转型后应列入支出的支出项目,以及合同期内能源费用预算的申报办法,并规定了年度节能收入分配的方式和比例。
第七章“国有资产管理”明确了新形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涉及的固定资产处置办法。 第八章“附则”规定了《办法》的解释权和施行时间。
《办法》的出台对于进一步完善东营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改造,帮助公共机构实现高效节能,加强节约型机构建设,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结束后,各相关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东营供电公司、同方德成(山东)科技有限公司、东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东营明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4项战略合作协议; 市文化活动中心、市中级法院、市生态环境局与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签订能源优化、中央空调改造等13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政府做媒,企业联姻。 近日,江苏省最大水权交易记录项目——年300万立方米水权出让协议成功签约。 镇江新区的两家国内龙头企业金东纸业和奇美化工正式联姻镇江能耗管理系统批发公司,这也意味着公司与地方协调,构建协调节约用水和水生态改善的命运共同体,开始书写新的篇章。新章节。
水权交易利用市场规则优化水资源配置。 此次签约,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将节水技改剩余的300万立方米取水配额通过水权转让给“邻居”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贸易。 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企业通过“短期交易、长期合作”的水权交易,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提供样本。
据水权受让方金东纸业党委副书记张晓茹介绍,2020年10月,该公司被评为全国“节水领跑者”,节水效率达92.14%。 目前,金东纸业单位产品取水效率为6.9立方米/吨,遥遥领先于江苏省铜版纸行业14.0立方米/吨的领先值。
截至目前,金东纸业累计投入环保设施18亿元。 节水技改项目包括采购优质原材料,省去清洗工序; 将石灰渣洗涤水引入熟石灰系统中使用; 调整纸机的运行方式; 机械砂滤塔; 真空冷凝器改造; 白水过滤后回收,并增设白水砂滤系统; 碳酸钙粉磨厂烟气洗涤水、冷却水进行改造回收; 工厂绿化、道路冲洗等全部改为污水处理。
“确定先进典型,剖析每一项指标,不断向先进典型学习,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自我改革创新,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镇江新区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国新深受感动。
依江而建、因港而兴,北临长江的镇江新区,现在正紧紧抓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压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约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抓”十六字治水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