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优势及应用场景分析-苏州安嘉
2023-08-19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型节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企事业单位、家庭等各种场所的用电量、用水量等资源消耗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能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采取节约措施。 计划减少能源消耗并节省成本。 在这个高度重视环保、节能减排的时代,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优点
1、实时性强:传统的能耗监测方式需要人工记录,周期长,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自动监测并及时反馈数据。
2、数据准确:传统方法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而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避免数据错误。
3、快速响应: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息,以便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4、节约成本:通过对用电量、用水量等资源消耗的分析处理,可以提供科学合理的节能解决方案,减少企事业单位、家庭等场所的能源消耗,实现节约成本。
2、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场景
1、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中,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分析各种设备的用电量,为企业提供节能优化建议,降低生产成本。
2、商业领域:在商业场所,如超市、购物中心等,在线能耗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空调、照明等设备的用电量、用水量,并通过数据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分析以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3、农业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在线能耗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分析灌溉设备、温室等设施的用电量,提供科学合理的节能方案,降低电费成本。
4、家庭领域:在家庭中,在线能耗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家庭用电量,并提供合理的节能措施,让家庭更环保、更省钱。
3、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1、大数据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将更加准确、智能地分析和处理数据,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节能解决方案。
2、云计算应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存储和处理,使数据共享和利用更加方便、高效。
3、物联网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4、人工智能应用:未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控制和管理,提高节能效果。
某电子厂引进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设备存在操作过度、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和节能政策的不断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正逐渐成为企事业单位、家庭等各种场所的必备设备。 其优势在于实时性强、数据准确、响应快、节省成本等,将为人们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环保的能源使用方式。
康沃物联网以能源管理平台、楼宇自控系统、IBMS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能源管理系统为核心,以智能技术赋能建筑,使传统建筑从单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进化为可感知、可感知的“A”有温度、会思考的“智慧生命体”。
长期以来,康沃物联不断研发推出建筑低碳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积极融合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和本土创新经验杭州能耗管理系统哪家好,推动建筑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 发展未来。
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产信息、安全信息、诊断信息……大屏幕上瞬息万变的数据让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应用于钢铁行业的智能集中控制中心,但它更像是在证券交易所各种数据在里面交织在一起。 7月29日,“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全媒体主题采访之旅第三站来到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信息)。 记者看到这家公司如何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钢铁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目标转型迫在眉睫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国内钢铁工业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亟待从传统的大规模重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绿色、智能为主题。” 中冶赛迪负责人透露,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10.53亿吨,占全球的56.7%。 近10年来锦州钢铁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整个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国内GDP的10%左右。 但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 能源消耗约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15%; 每个工厂至少有1000多个危险源; 800吨钢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3000吨钢的一流人均水平……这些问题和困难对行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现实要求。
毫无疑问,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突破生产效率等瓶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推。 可以说,智能制造代表了钢铁工业新的发展方向,能为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赛迪信息依托60多年的行业实践基础,深耕智能制造,将智能大数据与钢铁行业深度融合,打造了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慧中心,帮助传统钢铁企业实现从单元到系统到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突破企业效率、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发展瓶颈。
行业首个全流程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庆诞生
“我们打造的‘水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冶金行业首个全流程实际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统一平台+智能应用,让生产数据持续创造价值。” 中冶赛迪信息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平台已在宝武湛江、宝武绍钢、宝武马钢、宝武武钢、南钢、中天钢铁、永丰等数十家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钢铁等,助力钢铁企业打造“智慧中心”,并荣获2020年第二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一名。
以201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的宝武少钢智慧中心为例。 这是全球首个钢铁综合智能管控平台。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在传统流程工业中的集中化和规模化,尚属首次。 该应用为钢铁智能制造树立了标杆。
从本案例获得的应用效果和效益来看,就生产环境而言,可以实现5公里以上距离的大规模集中控制,可以让40多个中控室、400多名员工同时进行集中控制。原来分散到煤矿瓦斯抽采等重大危险区域工作。 在铁前一体化管控方面,得益于平台35万点大数据分析诊断,吨铁成本降低40元,日均产量增加500吨。 多专业、多流程的无边界协作,还减少了60%的作业区域,提高了40%的人员效率,实现了组织架构的扁平化、专业化。
据了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赛迪也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已承建或正在推进台塑越南河静钢厂项目、关丹钢厂项目等多个国际项目。马来西亚的AMKR钢厂项目和乌克兰的AMKR钢厂项目。 合作,不断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走出去”。
“五大创新”让这片“云”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国家队’,我们不仅拥有完整的人才队伍,而且依托国家研发中心,构建了钢铁行业特色研发支撑体系。” 赛迪信息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将持续投入约4亿元研发投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国内智能制造健康发展。钢铁工业。
该负责人还谈到了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五大创新。
一是结构创新。 “水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突破传统五层信息架构,开发了钢铁全流程的水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实现了从“烟囱式”闭源单体套件到“扁平化”微服务架构的技术变革。 开发跨流程、跨层级、高效协作、信息共享、开放兼容的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传统钢铁企业信息孤岛严重、业务功能碎片化等问题。
二是平台创新。 该平台依托自主研发的内存数据库和一系列钢铁核心部件,能够高效采集和处理海量数据。 基于流程逻辑,建立了跨流程、跨系统的参数体系,为钢铁行业定制了一系列符合钢铁行业特点的核心组件,对海量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让数据发挥应有的价值。
同时也包括应用创新。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多流程集成生产智能控制系统。 它包含100多个流程模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运营和管理水平,并实现了跨流程共享和共享。 “一盘棋”的协作模式,高效决策,精准执行。
另外,就是安全创新。 首次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大规模疾控安全生产系统。 针对生产现场危险源多、环境恶劣等痛点,研发了音频分析、视频联动、电子围栏等一系列安全保障技术。 ,保证大范围长距离安全运行。
在管理创新方面,还首次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 开发基于物流、产能流、信息流协同优化的管控流程分析模型,开展协同化、集约化的生产组织创新,从行政优化管理向专业优化管理转变,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运营区域数量减少 60%。
上游新闻记者 刘汉树 实习生 胡硕阳 摄影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