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激活钢铁巨头的“大脑”-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5G激活钢铁巨头的“大脑”

2022-02-27

火红的钢坯高速穿过生产线,无人吊车将重达十余吨的钢卷起起放下,轻如蛋糕;满载货物的巨轮刚刚停靠,智能理货系统只需要“一把“钥匙开箱”,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在无人货柜车上一一装卸……

如今,人们传统印象中那些笨重的“钢铁巨头”,似乎被5G、人工智能等技术激活了灵巧的大脑,身体变得轻盈细腻。速度高于1Gbps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延迟低于20毫秒。5G的特性为企业带来了最活跃的创新要素,也为钢铁制造、港口交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在5G新基建引领下,2020年我国工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1.7万亿元,GDP占比31.2%。钢铁等主要行业行业在5G、数字化的道路上跑得越来越快。

“超级工匠”将人们从繁重、高风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钢铁行业是工业制造领域应用场景最为丰富、复杂的行业,是智能化需求最为迫切的行业之一。

传统的工业WiFi网络传输方式容易受到干扰,产生时延、误码等问题,而5G技术可以将网络时延控制在毫秒级,让操作更加方便准确。

在我国高强钢连续酸洗生产线上,高悬20多米的吊车仿佛长了“眼睛”。找到那个,准确快速地抓住它到最合适的位置。整个过程很顺利。

这是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访问时看到的。据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家百年钢厂近年来与中国移动、华为联合探索,利用5G、边缘计算、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钢铁企业各个环节的减工、无人化操作。助力钢铁制造技术装备转型升级,节省人力50%。

做了多年吊车司机的杨晓东,终于把工作地点从高处搬到了真正的办公室。在他的记忆中,人工操作起重机吊卸钢卷,必须在高温、高海拔、高强度的环境下长期作业,对工人的体力和体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更可怕的是,一旦操作出现差错,重达几十吨的昂贵钢卷就会被轻损,重则造成人员安全事故。

如今,5G已成为工厂中隐形的智能大脑。安装在仓储区和行车上的高清摄像头,让杨晓东坐在干净安静的5G起重机遥控室里,只需观看5G实时传回的高清画面,轻点操作按钮即可. 酸臭的气味和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声,只要工作 5 分钟,你就不会大汗淋漓。”

同样被5G“解放”的还有港口工人。近年来,我国北方最大的汽车进出口港、飞机大件进出港港口天津港,也通过5G、AI、和云计算。

从事港口轮胎起重机工作近10年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每天上班都要爬上30多米高的轮胎起重机,然后长时间低头作业。高空手术室,冬天就像冰窖,夏天就像桑拿房。“空间太小也很难动,很多人都患有颈椎病等职业病。”

如今,有全球首个应用5G和北斗技术实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实船作业,以及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通过5G遥控,曾经在30多米高的铁路桥上的吊车司机,如今坐在四季恒温的中控室,完成了过去繁重的作业任务。6个单位!”

华为5G钢铁行业专家彭军表示,与其他无线系统相比,5G具有大带宽、低时延的特点,意味着图像可以及时回传,保证了运算的准确性。

“会算”的“大脑”实现降本增效

智能化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有生产成本的降低。

在河北唐山的车间里,有无人吊车、自动拆包机、自动打包机、捞渣机器人等忙碌身影。

公司成立之初,就以“智能制造”为生产线的发展方向,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自动起重机的5G应用和物流全程跟踪。河钢唐钢信息自动化部部长李晓刚表示,5G无人起重机投入使用后,仅高强汽车板单日出货量就可增加1305吨,创造近5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每年1000万元。5G等技术的应用,让小批量、定制化的智能制造成为可能。李晓刚介绍,现在厂里生产的每一块钢板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信息计量部部长郭亮也算了一笔账。以5G+视频回传功能为例,一个应用解决了工厂到处铺设光缆的问题,大幅提升良品率,让后期业务随时接入。企业运营成本大大降低,“装卸环节完成率达到100%”。

彭晓光经理把成本计算到了分分钟,他对“时间就是金钱”的理解尤为深刻。因为大型船舶每天停靠数十万美元,这意味着额外工作一小时可能会花费数万美元。

5G为港口数字化转型带来强风:2021年1月17日,全球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投入运营,整体运营效率提升近20%,能源单个容器的消耗减少了20%。减少人工60%以上,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0%。

5G赋能千行,放眼未来

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5G网络。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已建成近85万个5G基站,形成了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已有1万多个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

世界钢铁协会会长、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表示,5G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传统钢铁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生产组织模式发生重大变革。

有工厂一线工人向记者坦言,目前让5G取代原有技术是不现实的。

同时,传统工厂的智能化改造需要统筹兼顾。对于一直面临市场考验的企业来说,在投入和产出上都要进行仔细的计算,不仅要为未来的智能化发展做准备,还要考虑到企业当前的实际需求。一位技术负责人直言,“企业还是要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说话,各种先进技术只是手段。”

对此,彭军表示,与传统光纤相比,5G克服了铺设的不便,布局灵活,投资少,特别适合补充传统工厂现有的系统和技术。“比如在一些本地难以铺设的光纤中,5G技术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华为5G港口业务专家刘仁贵表示,天津港、宁波舟山港、深圳妈湾港、厦门元海港等10多个5G智慧港口示范项目已经启动,5G技术正在加速信息化进程以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港口的自动化。、智能化等数字化转型升级。

李晓刚建议放眼长远。“目前的应用还不够,但未来我们必须看到广阔的应用场景。” 他高兴地看到,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做相关研究,这对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并且克服各种技术难题将大有裨益。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记者 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