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重调控对铜市场影响有多大?-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能耗双重调控对铜市场影响有多大?

2022-03-06

流动性紧缩冷却投资需求

在 9 月的美联储利率会议上,美联储继续将基准利率维持在 0-0.25%,重申将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直到实现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 理事会一致表决维持准备金余额支付利率为0.15%,自2021年9月23日起生效。基本信贷利率维持在0.25%不变,与市场一致期望。

然而,美联储可能会在 11 月的利率会议上宣布缩减利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 9 月 FOMC 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疫苗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的帮助下,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继续走强。最近几个月,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有所改善,但反复爆发减缓了它们的复苏。自 2020 年 12 月提出实质性进一步进展以来,就业市场复苏已进行了一半(50%-60%),对他和许多 FOMC 成员来说,这符合“实质性进一步进展”的标准,但一些成员认为它只是接近而不是达到。

劳动力市场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即“职位空缺太多,企业招不到人,但就业增长仍不够”,但通胀目标已达锥度,得到“广泛支持”在美联储内部,只要经济复苏仍在轨道上,在 2022 年年中左右结束这种逐步缩减 QE 的做法可能是合适的。

鲍威尔还表示,可能会尽快在下次会议上宣布缩减购债计划,只有“相当好,而非超强的非农就业报告”才足以达到减持QE的门槛。从鲍威尔的言辞来看,只要在接下来的9月和10月有50万的增长速度,就可以达到目标。

建筑能耗包括 的能耗_能耗管理对_万元产值能耗

此外,由于高通胀和金融市场因过度投机而变得更加脆弱,美联储可能会在 2022 年之前加息。尽管鲍威尔表示加息的门槛比减少债券购买要严格,但 6 月的点图显示,大多数官员预计 2023 年至少会加息 0.5%,这让投资者感到惊讶,大多数人同意 2023 年之前不会有任何增长,但 9 月美联储点状图显示,半 (9) 名美联储官员预计到 2023 年底,利率需要从当前水平至少上升 1%(即 4 次加息)。

事实上,美联储官员对通胀的担忧加剧是提前加息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 2021 年核心 PCE 通胀率将达到 3.7%,6 月份将达到 3.0%;2022年2.3%,今年6月2.3%@2.1%;预计 2023 年 2.2%,今年 6 月 2.1%。

随着美联储缩表路径的明确,美元流动性的收缩和美元汇率的走强将对铜价产生双重影响。在美联储缩减QE的预期下,美元名义利率的反弹带动美元实际利率从低位反弹,可能对近期铜价高位构成宏观利空价格。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衡量美元实际利率的10年期TIPS收益率在跌至-1.19%后回升至-0.96% 8月3日。

能耗双重控制不影响铜冶炼但影响铜加工

三季度,全国能源消费双控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也印发了《关于完善能源消费强度与总量双控体系的方案》的通知。9月,为完成能源消费双控任务,云南、宁夏、广东等地区相继出台措施,一方面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的生产;我国铝、钢、铁合金、PVC、甲醇等化工品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品种也创出新高。

但对于铜行业而言,能源消耗的双重控制对铜冶炼影响不大,8、9月份国内阴极铜产量呈上升趋势。

一是从不符合能耗强度标准的省份来看,铜冶炼产能占比不高,地方限产不涉及铜冶炼。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在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 上半年能源消费强度不降反升,属于一级预警;浙江、河南、甘肃、四川、安徽、贵州、山西、黑龙江、辽宁10省,江西上半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幅度未达到进度要求。二级警告。能源强度降低一级警戒级别的省(区)和能源消费强度不减反增的地区(地市、州、盟)暂停“两2021 年高”项目,并继续加强能源效率。使用双重控制。能源消费强度不减反增的,2021年暂停“两高”项目节能审核,继续加强节能工作。使用双重控制。能源消费强度不减反增的,2021年暂停“两高”项目节能审核,继续加强节能工作。使用双重控制。

一级警戒区,青海炼铜能力在10万吨左右,宁夏几乎没有炼铜能力,广西炼铜能力在100万吨左右,广东炼铜能力在10万吨左右,福建铜冶炼能力约 新疆铜冶炼能力约 15 万吨,云南铜冶炼能力约 70 万吨,江苏铜冶炼能力约 30 万吨,陕西铜冶炼能力微不足道。

在铜冶炼能力较大的广西,能源消耗的双重控制主要落在钢铁和电解铝上,铜冶炼没有限产要求。其中,广西8家短流程企业接到限电通知,其中4家企业被要求停产,4家企业错峰生产,影响日均产量约2.57万吨。根据限产要求,广西8家电解铝企业(我们实测9家,其中2家合并1家)9月份产量不超过2021年上半年月均产量的80%,用电量9 月的负荷也不得超过 2021 年。

同样,云南对能源消费的双重控制也没有落在铜冶炼上。9月13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节能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坚决做好能源消费双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控制钢铁、水泥、黄磷、绿色铝、工业硅、煤电等行业,控制化肥制造、煤炭加工、铁合金等4个行业增加值万元以上,对能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采取重点企业能耗控制措施,其中能源消耗高于平均水平1-2倍的企业将限产50%,

万元产值能耗_能耗管理对_建筑能耗包括 的能耗

福建的铜冶炼产能也比较大,但根据其工作部署,能耗双控主要集中在“两高”行业,全面排查在建“两高”项目,抓好现有“两高”项目挖潜,严控新增“两高”项目集中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而铜冶炼不是“两高”项目。

外省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重点也不在铜冶炼行业。比如浙江以化工、纺织为主,需要加强重点耗能地区的结构调整。宁波、舟山要严格控制石化、钢铁、化工等行业产能规模,推进高耗能工艺转移,缓解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绍兴、湖州、嘉兴、温州要严格控制纺织印染、化纤、塑料制品等制造业产能,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大幅提高单位附加值能源效率。推动纺织印染、化纤、造纸、橡塑制品、电镀等行业产能退出。

江苏和内蒙古也重点关注高耗能行业。9月初,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责成对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测,覆盖年综合能耗5万吨以上企业323家。全省5万吨以上“两高”项目29个。公司节能专项监测行动全面开展。

其次,国内约三分之一的铜冶炼产能为再生铜产能。据我们测算,与矿山原铜相比,每生产一吨再生铜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3吨;如果涉及黄金和白银,加工程序更复杂,与原生金属相比,碳减排量更大。因此,以废铜为原料的铜冶炼是未来铜冶炼走向低碳、绿色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调查数据来看,在能源消耗的双重控制下,部分铜加工行业受到限产或减产的影响。近期,浙江、江苏、安徽、广东等地相继出台了能源消费控制措施,各地陆续进入限电限产等控制状态。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是我国铜杆线材的主要生产中心,铜杆年总生产能力达612万吨。据我有色网研究,江苏和广东的限产影响最为明显。其中,广东部分企业收到红头文件,如“开4停4” 中山地区23日起东莞地区停产4天,佛山地区企业进入停产限产状态;用电尤为明显,甚至出现“开1停6”的窘境。在江苏,大部分企业尚未接到明确的限产通知,但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停产、减产,主动节能降耗。

能耗管理对_建筑能耗包括 的能耗_万元产值能耗

在浙江,其他行业都有明确的通知和限产计划,而铜杆生产企业尚未收到明确的通知,影响并不明显,但不排除进一步扩大限电范围的可能。在安徽,国家发改委今天发布了关于有序用电的通知。目前,区内企业尚未收到明确的限电、减产或停产通知。企业认为停电、减产甚至停产已是既定事实。

供需双双疲软,未来需求下降幅度更大

1.高运费导致进口铜成本上涨

自 7 月以来,洋山铜升水持续上涨,但我们认为这不是由于中国对铜的强劲需求,主要是因为海运费再次开始上涨。数据显示,9月14日,海岬型散货船运价创下2008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日均租金达到每艘近5.$30,000。数据显示,制成品的现货运费已连续 20 周飙升,比过去五年的季节性平均水平高出 731%。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8月份精炼铜进口明显减弱。然而,洋山铜溢价处于近两年高位。截至9月23日,洋山铜溢价攀升至每吨100-118美元。

2.内需走弱趋势将持续

能耗管理对_万元产值能耗_建筑能耗包括 的能耗

从铜杆加工费来看,8mm铜杆加工费自9月中旬以来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570-770元/吨左右,远低于去年4-5月的消费旺季。高达700-900元/吨。s 水平。从年度来看,2016-2017年铜棒加工费一度超过1000元/吨,目前几乎是10年期的一半。对于铜杆的消耗,主要取决于对电网的投资。国家电网未来五年年均投资仅4000亿元,而2016年至2018年,国家电网年均投资超过5000亿元。主要推动电网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高企的铜价已经对终端行业的消费形成负反馈。疫情之下,普遍不愁订单的中国制造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运费大幅上涨等因素普遍承压,陷入“增收增收”的局面。增加利润”。在家电行业,冰箱、冰柜的成本上涨了25%左右,电风扇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了近50%,推高了整机成本30%。部分家电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订单减少后能耗管理对,

四、市场调研与判断

目前,铜市面临新一轮内外双重冲击:海外,美联储加息路径逐渐明朗,美联储最新点阵图显示,加息可能提前至2022年。流动性方面,全球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均将回落;在国内,能源消费的双重控制对铜加工行业是一种拖累,但对铜冶炼影响不大。从调查数据来看,在能源消耗的双重控制下,部分铜加工行业受到限产或减产的影响。

高企的铜价对终端行业的消费产生了负面反馈。部分家电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订单减少后,为了不让产能闲置太多,即使输了,也要保住市场份额和下游渠道,继续生产,但很难长期抗拒。

低库存可能会给铜价一定程度的防跌保护,但“供需疲软”的格局可能会随着消费跌至一定门槛而改变,铜市场将囤积库存。待铜市进入“蓄水池”阶段,铜价将开始共振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