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管理对 关于交通信息化,政协委员有何建议?
2022-03-13
聚光灯
近日,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交通领域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加快推进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打造自动驾驶先行区等;提议制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标准;巩固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能耗管理对,推进城市交通大脑建设等。
政协委员李彦宏:建议加快推进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打造自动驾驶先行区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提出三点建议,再次聚焦人工智能。主题是自动驾驶政策创新,推动智能交通普及,缓解交通拥堵,助力碳减排,发展“绿色人工智能”。
· 加强政策引导,加快推进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
李彦宏认为,智能交通可以为减缓交通中的碳排放提供新的有效途径。车辆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道路的网联化、出行的共享化是核心关注点。因此,他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智能交通普及,让交通出行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具体来说,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推动一次性集成商向连续运营商模式转变,引导政府监管下的国有企业或平台公司加快智能交通建设运营商职能或成立专门公司,支持科技公司使用技术和技术。运营经验等,赋能智能交通运营商。
二是建立智能交通助力碳减排效益评价标准,与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加快碳减排评价标准研究。制定智能交通量化计算规则,助力碳减排。评估后的智能交通有助于碳减排效益可量化、可统计、可评估,探索自动驾驶运营商等新主体的碳减排效果评价,确定其碳减排价值。
三是开展个人碳信用激励制度试点,支持地方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建设公共碳排放相关数据平台,探索个人绿色出行碳信用与公共服务优惠政策挂钩机制.
·中国自动驾驶进入关键期,建议打造先行区
李彦宏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无人驾驶正在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现阶段,各国对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政策创新上。谁能出台更多突破性的创新政策,率先实现大规模商用,实现无人化运营,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李彦宏在提案中表示,我国自动驾驶已进入实施关键期,技术已并行运行,甚至领先世界。
具体来说,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无人驾驶无安全人员上路行驶,打造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载人运营政策试点区;二是从国家层面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发布和实施,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化商用化和无人化运营奠定法律基础。三是适度超前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5G遥控优势,通过车路协同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
· 首提“绿色AI”,算力算法要“减排降耗”低碳发展
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加快绿色人工智能发展,引导算力和算法低碳发展,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不断提高能效,发展对环境更友好的绿色人工智能,包括两个关键维度:一方面,要发展绿色算力,通过使用绿色电力,利用技术优化流程,减少数据中心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需要开发更绿色的算法,优化策略和参数设置,降低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能耗,构建绿色集约化的大规模模型,提高能耗。基础设施的效率比。
目前,绿色AI发展在评价、考核、效果评价等方面仍存在“数据中心使用绿电仍面临能耗双控考核”、“绿色算法测算”等三大方面。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乏健全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主要问题。
对此,李彦宏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标准体系,加快科技赋能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探索数据中心碳排放的双重控制。数据中心绿色电力使用指标不纳入能耗考核,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适度放宽能耗审计标准,促进全国各省市绿色电力加快发展。二是建立兼顾性能和能耗的绿色算法度量,倡导领先的AI公司构建高能效、性能卓越的大型预训练模型,向行业开放,引导企业研发和采购低能耗的AI芯片,绿色算法更适合。三是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启动发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加快建立科技减排方法库和行业标准。
政协委员苏全科:建议制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全科指出,随着服务时间的增加,高速公路、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长桥隧道、城市地铁已经开始进入20-60年。在服役中后期,其结构性能和功能维护要求不断提高,叠加极端天气、突发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影响,以及经济和经济等因素对高质量运营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发展,使其安全运行服务水平和安全。
目前,我国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各项安全评价、考核、监测和检查内容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缺乏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新基建背景下,安全运营难以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同时,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缺乏有效的接口连接。他说,“系统多样性、运营模式多样性、系统复杂性等因素导致全生命周期联动不足,难以实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营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管理。 。”
此外,苏全科指出,我国安全运营责任重与企业地位低不平衡,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安全运营管理形成了一个由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连接结构组成的复杂组织体系。但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往往不够健全。”
苏全科建议,制定系统科学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运行程序,建立安全运行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探索经营主体认证,切实落实安全运行监管。“建议建立全生命周期操作规程,对设计和施工阶段应提前考虑的操作相关工作内容和专业技术要求进行系统描述和要求,对设计和施工阶段应提前考虑的操作相关工作内容和专业技术要求进行系统描述和要求,运维阶段的运维工作内容和标准、管理流程、安全等方面。
他还建议加强接口管理,有效衔接设计、施工和运营。苏全科认为,设计、施工、运营系统之间数据接口的有效连接,是实施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营管理的重要保障。航天工程中的“整体设计部”理念值得借鉴。“部门”贯穿工程技术、生产和运维管理全过程,实现设计、咨询、管理职能的有效衔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还需要加强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的接口管理,
在运营阶段,苏全科建议建立“首席安全官”制度,完善顶层设计,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的专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提升安全运营水平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保障。他表示,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均可推广首席安全官制度,同时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建立首席安全官制度。为确保首席安全官制度运行良好,在各级政府和重要企事业单位中发挥作用,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制定相关奖惩措施,落实首席安全官制度,引领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政协委员刘伟:夯实数字新基建推进城市交通大脑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越来越复杂,仅靠硬件产品的堆叠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场景。如何从全局角度量化城市交通的动态标志,避免基于点而不是平面和偏差的交通决策,一般来说,这是交通领域的一个难题。
来自民营科技企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嘉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建议,要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大脑建设。全域交通数字化治理是夯实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成为交通强国的大势所趋。但是,未来要实现智能出行的目标,还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对此,刘伟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城市交通大脑是城市发展的数字化基地,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创新企业、交通数据信息等,建议政府牵头成立大数据融合部门,利用社会资本推动交通用于数字交通应用。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交通运营商,共同参与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增值服务等,完善交通治理规则,提高交通效率。
二、鼓励技术创新,开展示范应用。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基于数字孪生概念在交通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场景应用,持续加大数字产业化力度,选择典型区域和典型场景开展应用国家5G+智能交通示范工程,支持优秀企业优先在示范区应用数字孪生平台、技术和服务,形成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交通行业解决方案,推动规模化应用。
三、打破障碍并通过合并。数据是计算的基础,是分析的支撑。没有数据聚合,流量大脑就是无源之水。目前,交通数据的分割呈现碎片化分布、信息利用率低、整合性差等特点。建议构建大流量数据。中心协调大交通各部门数据协同使用,解决交通数据在现场只能查看有限、不能灵活调用、不能按需判断的问题,打破现有数据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壁垒和障碍。阻碍。
四、完善标准体系,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完善面向数字交通应用的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标准,继续完善现有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加快交通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开展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和事前咨询,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出行者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强化员工对交通数据的认识、管理和使用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