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双碳号召!Electric Watt 助力打造零碳绿色校园
2022-03-18
解决方案应用背景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60%以上的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建设要求。绿色学校创建,有条件的县(市、区)力争达到70%的目标。
绿色学校建设包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规划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生态环境志愿社会公益活动、推进绿色创新研究等六大内容。各有关部门要聚焦重点领域、聚焦重点任务,积极整合资源,以创造工作为契机,密切配合、共同参与,营造浓厚的绿色健康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方案》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和课程体系,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绿化在校园内积极宣传,利用学校宣传栏宣传绿色生态环境教育主题海报、公益广告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让绿色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无处不在。
当前校园市场痛点分析
(1)设备边界定义模糊
(2)能耗浪费严重
(3)能量结构并不完美
(4)缺乏管理/技术手段
(5)数据南向访问更传统
(6)数据北向不对外开放
(7)缺乏政策方向指引
(8)校园供电缺口
建设目标
以泛在计量为基础,控制校园能耗整体模型,通过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构建绿色低碳的校园碳资产和能效管理平台:
(1)做到全透明,构建校园级能源碳监测网络,实现绿色低碳校园能源碳数据透明化,建立全校园碳排放图,创建能源和碳网络;
(2)重点用能设备的碳计量和节能减碳,建立碳/能源资产管理监测评价体系,对校园用电进行分类/逐项管控,发现通过碳/能源优化获得最佳解决方案;
(3)配电室碳测与智能运维,掌握校园用电设备碳测与运行情况,及时跟踪和响应故障,变传统被动运维为主动集中式智能运维维护;
(4)光伏新能源建设、绿色电力能源自主利用、校园能量流管理、完善数字化服务应用、赋能高校智能管理、助力节能减排和能效优化高校措施;
(5)建设充电桩和绿色智慧路灯,引导绿色能源消纳。
产品架构
瓦特碳中心是实现双重碳目标过程的管理工具。无处不在的计量数据、校园/园区运营数据等零散数据都可以收集到碳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可解读和响应碳中和政策、碳排放精细化管理、各级管理工具、碳中和生态建设与管理。
产品手册
(1)零碳校园可以控制大脑
碳中站+电瓦应用+第三方应用(SaaS及本地版)
(2)零碳校园能源控制核心
物联网+大数据+数据安全交换(SaaS和本地版)
(3)校园零碳能源控制单元
边缘终端网关+边缘数据网关
(4)零碳校园能源控制终端
电、水、气、热、空调等设备
校园碳资产与能效管理平台系统功能
(1)碳排放模型可视化管理
碳排放模型分析功能通过构建用电量与碳排放的关系,根据实时用电量数据直接测算碳排放,可以显着提高碳排放测算的时效性;
(2)能耗数据监测与分析
能耗监测功能是能耗建模分析的基础,从区域、部门、专业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能耗总量、强度等指标;
(3)碳排放指标统计与追踪
碳排放统计功能根据项目和学校的能源消耗等相关数据完成碳排放统计;
(4)碳排放和碳减排数据管理
结合建设碳排放监测评价数据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数据,建立双碳数据资源管理库。
1.管理节能减碳
(1)建立全校范围的碳排放图,可以碳化一个网络
基于能源无处不在的计量,建立能源消费整体模型,全透明,构建校园级能源碳监测网络,实现绿色低碳校园能源碳数据透明化,科学规划能源使用.
(2)关键用能设备碳计量与节能减碳
建立碳/能源资产管理监测评价体系。碳排放监测是校园减碳行动的基础。必须首先进行排放监测和核算。
校园用电分类/子项管控,通过碳/能源优化找到最优解,提供校园各部门/部门的碳排放监测和能耗管理相关数据,通过以下方式了解整个校园的能源消耗情况分类/子项。建立能耗KPI指标考核,节能减排为管理节能提供依据,KPI指标管理实现对标,满足能源管理数字化、精细化,为“有序用电”提供行动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加强用电管理,改变用户用电方式,规范用电秩序。
2.技术节能减碳
专注于碳排放实时监测与服务,通过校园空调能耗集中管控、校园建筑(分区/部门)智能照明管控、校园路灯集中监控、碳配电室计量及智能运维等。在现有能源消费体系中,更新设施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减少碳排放,提高师生节能意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硬件配置
零碳绿色校园包括但不限于校园智能配电室配电运维监控、四级能耗计量监控与能耗评估系统、多场景计量充电服务、校园用电设备安全监控、空调节能管控、智能照明节能管控、三维水管网监控、供热/换热站节能、智慧路灯等,终端设备采用智能电表,智能水表、分体式控制器、VRF网关等
以无线冷水表+-M单相远程成本控制智能电能表(NB型)为例:
(1)无线冷水表
产品描述:
无线远传冷水表是我们最新推出的带有NB-IOT通信的无线远传水表。它采用脉冲水表作为计量基础,通过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实现物联网,实现水表用水量自动远程抄表。有效避免管理部门现场抄表,使远程抄表更加方便可靠,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特别适合安装在布线困难、稀疏的环境中人口稠密。. 拥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CPA证书)。
特征:
远程复制
定期定期主动上报仪表读数。
操作级安全
双向认证,空口严格加密。
易于安装和维护
现场安装无需任何集电器或接线,整表采用机电分离结构,维护方便。
低功耗
水表使用寿命6年以上(具体使用寿命由采样频率决定)。
长寿命电池
标准工作条件下,标准大容量电池供电保证6年不更换使用。
内置高增益天线,信号稳定可靠,实现全覆盖,无盲区。
采样精度高
基于我们隧道传感器的脉冲计数,可以保证读取精度。
灵活设置上传频率
可设置数据上传周期,满足不同用户的管理需求。
可更换电池结构设计
电池盒采用独立可更换设计,无需打开主体上盖,更换方便。
系统采用C/S结构:系统稳定安全,支持在线升级。
沟通方式
支持远程通讯:NB无线通讯。
(2)-M单相远控智能电能表(NB型)
产品描述:
本产品采用超低功耗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可靠性设计。大规模应用,稳定可靠。本产品支持正反向计量,具有分时或阶梯电价计费功能。本产品符合2013版技术规范。具有计量器具许可证(CPA证书),计量器具型式鉴定报告。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预付费主站、集中远程抄表需求、分散表计安装的居民、小商铺、写字楼等单相用户。
特征:
计量功能
具有正向、反向和组合有功电能计量功能,组合有功电能可根据正向和反向有功电能按需配置。
使用时间计量功能
支持锐、峰、平、谷四种速率;内置两组时区表和两组每日时刻表,可根据需要进行编程配置,可设置两组时区表的切换时间和两组每日时刻表的切换时间。实现相互切换;24小时内可设置14个时间段,并可跨零点设置;支持公共节假日设置,可设置254个节假日。
测量功能
可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电网参数,测量误差(报价误差)不超过±1%,可达到1级以内的标准。
数据存储功能
支持多种冻结方式,包括:每日冻结、每小时冻结、定时冻结、即时冻结、预约冻结。
事件记录功能
记录最近10次掉电、编程、时间调整、开表盖、跳闸、关门、事件清零、清表、恶载(可选,默认关闭)。
用户界面
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提供丰富的图形或文字提示信息;显示内容可通过按键查询,显示项目可通过通讯口按需配置。提供 LCD 背光,便于查看。支持停电唤醒功能,可通过按键或非接触方式唤醒电能表,实现电量读数的屏幕显示和红外通讯口读取电量等数据。
通讯功能
具有1个远红外通信接口、1个RS-485通信接口、1个NB-IoT通信接口,三个通信口相互独立。通讯协议符合DL/T645-2007及其备案文件。
成本控制功能
内置继电器可选,支持明文远程开机控制功能,为用户进行远程开关机控制;支持跳闸、合闸、事件清除和定时。
恶性负荷
支持当电能表过载、恶意加载、打开表盖时,电能表可以主动通知NB-IoT模块有相应事件,并可触发“重要事件即时上报” NB-IoT 模块本身。
远程升级
电能表远程升级、模块远程升级等功能。
实现价值
(1)在线碳控制
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智慧校园能耗管理系统,接入校园原有存量,在线进行校园碳/能源管控优化;
(2)有序用电
有序用电电网管理,有序用电管控;
(3) 数据透明度
按行业/类型,明确能源结构属性和设备边界的性质,对碳排放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和管理,构建校园能源和碳监测网络,使能源和碳数据透明化,开放第三方/住建部与城乡发展对接,科学规划能源使用。
(4)低碳节能
面向校园,以顶层视角打通各个子系统,消除孤岛效应。建设光伏发电、空调、照明、辅助设备节能等,践行节能低碳。以项目为单位,以碳中台数据为基础,以专家数据库为依托,深入分析建筑节能减碳方法。
情景案例
(1)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组正式启动餐饮实训楼一期方案设计、现场勘察、后期施工工作,最终决定采用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数据中心+前台的结构,基于阿里云学堂的IoT生态。协议和数据云平台接口统一,不同厂家仪器设备节点均可接入。应用开发者不必定制所有仪器设备开发,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2)株洲幼儿园师范学院中央空调BOT运营
株洲幼儿园师范学校是株洲市人民政府主办、株洲市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0.3平方米,建筑面积1平方米。是一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突出传统文化特色的智慧校园。株洲幼师新校区一期中央空调系统采用BOT运行服务模式。电瓦已投入设备运行,约1700台温控器投入运行。全校5000余名学生冬暖夏凉。设备接入“电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