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机场空管项目电力监控及能耗监控系统的应用
2022-03-21
张星
上海嘉定
1.项目概述
随着空管项目建设的加快,电力监控和能源管理也提上日程。如何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在保持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将“耗能大户”转变为“耗能大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社会节能减排贡献力量,这也成为机场运营管理关注的焦点。焦点之一。
青岛新机场空管项目是青岛新机场的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9.56亿元,总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其中92.1座2米塔、控制室和机房,控制业务楼、气象通信楼、运行保障楼、后勤保障室等营业用房21846平方米;建设二次雷达1套,地面监视系统1套,全向信标站1套,二次雷达搬迁1套,空管、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其他设施设备相应地配置。青岛新机场位于青岛市辖下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处,大沽河以西,东外环以东。机场建成后将成为地区枢纽机场和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
2.项目要求
针对机场能源管理现状,需求分析如下:
机场拥有营业区、塔台、气象雷达站、气象观测场等区域性设施,面积大、分布广、负荷密集、供电能力大。集中、自动、实时监控运行状态和用电负荷变化;
机场能源管理应着眼于对重要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发现异常能源消耗,通过战略分析找出解决方案,影响节能工作的实施技术改造。跟踪、效果对比、效果验证,并通过不断优化策略,寻找合适的能源消耗模式,避免无针对性、无法验证的节能技术改造;
机场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耗能单位,一级负荷很多。航空级的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也决定了机场对管理水平的高要求。确保能源使用安全是机场能源安全的关注点。因此,机场能源管理体系首先要考虑如何保障能源使用的安全,确保能源使用安全的实时监控应全部纳入机场能源管理体系;
机场大型耗能设备众多,大型耗能设备的能源安全、效率和状态监控更为重要。因此,机场的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对大型耗能设备的管理,以保证机场的大规模能源消耗。在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节约设备能耗。
3.技术标准
该程序遵循的国家标准是:
ISO/《国际综合布线标准》
GB/50198《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IEC 61587“电子设备的机械结构”
DL/T448-2000《电能计量器具技术管理规程》
GB/T/3047.1《板、架、柜基本尺寸系列》
DL/T5137-2001《电测与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范》
《计算站站点技术条件》
4.平台功能
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和Acrel-5000能耗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设计。详细拓扑如下:
电力监控系统采用具有数据通信接口的计量传感设备,支持国家相关行业的通信标准协议。变电站环境/视频等参数监控。实现对空管项目供配电系统的集中监管,实时模拟设备运行状态,对异常运行及时报警,降低空管项目供配电故障风险。电力监控系统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空管工程重点功能建筑加强供电,提前部署和预防供配电能力负荷保障、供电连续性保障、供电重点领域质量提升;
(2)实时监控空管项目各建筑、公共区域、重点设施、部门的电能使用情况,有效管理电能流向,为未来供配电能力提供保障调整和提高供电效率等数据库。
(3)监测变电站进出线回路、供配电设施等实时参数,加强空中供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交通控制项目;预测和实时警报;
(4)在监控中心实现空管工程中大量变电站的“一目了然”,改变了以往人工管理的传统工作方式;
(5)实时查看系统中ATC项目的供电系统图、初级仿真图、配电柜图等,忠实还原供电方向、当前运行参数等,方便远程供配电监控人员管理;
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中心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计量装置、现场总线、数据网关设备等;能耗监测系统是指空管工程各区域的分类、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传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空中交通控制项目。项目各区域能耗数据采集、分析、统计、展示等功能。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中转站等;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存储与处理、管理平台、数据上传接口软件、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能耗监控系统实现以下目标:
1、能耗监控管理系统指标体系编制
完成区域能源消耗监测系统能源监测指标体系建设,并适当考虑未来建设的管控需求。实现项目总用电量管理指标体系、定额指标、各用能部门能源管理指标的编制、查询和展示。
2、能耗监测系统平台软件开发
完成项目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各种功能应用软件的开发项目。在能耗监测系统平台中实现能耗监测、分项能耗、能耗统计、对比分析、能耗报表等软件功能。
3、计量设备调试
完成项目能耗计量设备的选型、配置和调试,实现项目内各种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
4、系统通讯网络建设
完成所有计量仪表之间、仪表与网络通信层设备之间、通信层与系统管理层之间的通信,实现终端计量仪表与能耗监测平台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功能能耗监控系统建设以高速以太网为核心,采用现场总线通信与高速以太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系统网络,充分利用项目现有网络资源。能耗监测系统各监测区域的数据传输方式采用与项目现有通信网络共享的方式,实现项目电气监测点数据向能耗监测系统的传输.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