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持续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21
2022-04-07
布局
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基本满足建筑的照明需求;三玻两室中空玻璃,不仅将室外噪音降到最低,还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空调的耗电量……这些都是首创的“绿色三星级”中国建筑,四川建筑科学院成都建筑的“节能秘诀”。
近年来,成都市完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持续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持续推进建筑节能- 节省工作,并帮助住宅建筑部门达到碳峰值。, 碳中和。
2018-2020年累计完成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约243万平方米
据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以来,成都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由50%全面提升至65%。建筑技术专项检查,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采暖通风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可再生能源应用、年能耗计算六个方面公共建筑项目中的建筑,以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开展节能设计示范,同时制定2018-2020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规划,实施节能改造。公共建筑改造目标将纳入全市能源‘双控’目标考核体系。” 据介绍,以目标为导向,考核为手段,成都市共有2个。三年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300万平方米。2021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制定2021年至2023年完成节能改造150万平方米的目标计划,其中2021年完成46万平方米。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系列决策部署,有效降低建筑运营能耗,有效控制建筑碳排放总量,“成都“项目于2019年建成。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系统”,截至目前,已有86座典型的现有公共建筑实现了能耗实时监测。通过对86座典型现有公共建筑的水、电、气能耗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和分析,推动了公共建筑运营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36岁的“高级”写字楼
成为中国第一座“绿色三星级”建筑
成都也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绿色三星级”建筑。
从外观上看,四川建科院的大楼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里面却“上演”了一场建筑业的革命——屋顶上,整齐排列着一大排太阳能光伏板. 公司镜子力求吸收阳光,每年发电量基本满足大楼照明需求;办公区域全部采用小功率LED照明,比传统照明更亮,寿命是传统照明的两倍,可节能至少50%;办公室安装三玻两室中空玻璃。它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室外噪音,而且具有隔热保温的效果,相应的空调耗电量也大大降低...
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收入。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与同类建筑相比,改造后的建筑节能50%,每年节电60万度,可满足200户普通家庭年用电需求。
充分利用技术
该建筑每年可减少470吨碳排放
“你看,我们的地板和门板都是用可再生资源做的,这些都是就地取材,原建筑拆除后,加工成绿色材料,耐水耐腐蚀,需要的时候未来被替换,木塑板也可以100%回收再利用。” 负责人说。
红外线感应水龙头、脚踏式高效节水蹲便器、红外线感应小便器等。楼内厕所均使用节水设备。整个建筑的附楼屋顶也变成了由几块花园组成的花园,不仅加强了建筑的保温隔音效果,还可以吸收漂浮的灰尘,产生氧气。采用雨水回收系统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收集的雨水可直接用于建筑绿化喷灌、道路浇灌……
“我们的建筑充分采用科技手段,让节能更加科学有效。” 在大楼的办公室里,安装了一台空气监测仪,可以自动检测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一旦超标,将通过具有能量回收的新风系统循环更新;头顶的光触媒空气净化器,开机时发出蓝光,可对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房间里还安装了一个自动传感器。, 房间照明自动关闭。
据测算,这座建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70吨。相当于四辆排量为 2.0 升的汽车行驶 20,000 公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成都日报金冠新闻记者袁红摄影熊一凡编辑宋和晓校对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