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二五”节能减排成果与“十三五”展望-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广东“十二五”节能减排成果与“十三五”展望

2022-04-14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0.98%和34.94 % 分别超过国家规定。“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

广东省纳入全国万家企业2011-2015年实现节能1.662.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任务我省8.@ >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省“十二五”规划1万家企业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共生产钢材378.@>9万吨、水泥4026.5万吨、平板玻璃1781.5万重箱、17 6. 的纸张被淘汰。14万吨、200万张标准革、52406万米印染,提前一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电力、交通等重点领域已超过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的政策部署,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广东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广东省着力完善节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推进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推进园区循环改造,构建绿色保障体系。完成国家“十二五”期间我省下达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任务。

完善绿色保障体系 166家企业实现能耗在线监测

以及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划;批准74项节能减排地方标准,2项酒店、商场、注塑产品能耗定额。

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统计、监测、考核和监督制度。成立以省长朱晓丹为组长的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节能减排和低碳工作。全省21个地级市建立了节能管理和能源统计机构,95%的地级市建立了节能监督机构。建立了省市企业三级能源管理中心平台,166家企业实现能源消耗在线监测,能源利用状况2家,全省840家重点用能单位按季在线上报。每年组织对地方政府和全国10000家企业的节能目标进行责任考核,严格执行节能奖惩制度。省市县联动每年对1000多家企业进行节能督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提高电机能效,每年节电60亿度电

省经信委节能与循环经济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发挥政府资金对企业能源转型的引导作用- 节约技术和淘汰落后设备。使用专项资金13亿元,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355个,实现节能71.5万吨标准煤。

其中,电机能效的提高和注塑机的节能改造是重点之一。省级财政安排9.458亿元支持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广州等13个城市安排同级财政支持,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超过18亿元。全省开展各类电机能效提升培训260余期,培训学员近3万人。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完成电机能效提升1214万千瓦,注塑机13689台(40万千瓦),每年可节省约60亿度电。注塑机节能改造的目标。

为扩大节能产品推广范围,广东还向国家推荐15批次、203家企业11495款节能家电和工业产品列入国家效益项目目录,超过35个节能家电、机电产品累计推广万亿元。

此外,通过定期发布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先后向社会发布了五批74项省重点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目录。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6979家企业完成审核

清洁生产和资源合理利用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我省清洁生产发展迅速。

省委、省政府、省经信委等有关部门通过取消清洁生产服务单位备案管理,加强目标责任考核,支持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全面开放服务市场。继续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计划。五年来,全省共有6979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这些生产企业都实施了清洁生产计划。清洁生产总投资317亿元,年实现经济效益220亿元,减少COD产量8.@>4万吨,氨氮产量5414吨,二氧化硫产量。8.@>4万吨,减少氮氧化物产量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产量957.6万吨。

推动形成循环发展试点基地

经过五年的努力和发展能耗监测系统项目管理,循环发展理念已经在南岳生根发芽。

截至2015年底,全省拥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35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250家。“十二五”期间,我省选择了2批33个省级循环改造试点园区,三批广东省21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四批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28个。省市。

同期,深圳、东莞、韶关、梅州4个城市建立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广州、湛江、罗定、广宁4个市(县)建立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建立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经省政府批准,印发了《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省级产业转移产业园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9.

非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整体推进成效显着

在推进工业节能的同时,建筑、交通、事业单位等非工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筑领域,全省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累计节能建筑超过6.2亿平方米米。全省绿色建筑评价认定项目建筑面积6977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项目建筑面积1127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居全国前列。既有建筑累计节能改造超过2050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85%;全省累计光热建筑应用面积52个。0200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09%。;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新增装机586兆瓦,比“十一五”末增长250%。

交通运输方面,全省天然气汽车4万多辆,新能源(电动)汽车86万辆。全省大型集装箱码头“油改电”基本建成,中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补助项目获批。34、实施绿色交通“一城两港三路”示范和一批天然气绿色交通装备等区域性主题试点。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全国公路货运行业首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广东省绿色货运示范项目。

在事业单位领域,69家单位被确立为全国经济事业单位示范单位。建成省级节能示范高校46所,节能医院30所。实施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62万平方米,推广高效照明产品365.40万件。2015年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15.68%、31.24%和14.57%分别与2010年相比,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和省“十二五”节能目标。

广东“十三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能源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

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节能低碳,为我省引进国际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国家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也为节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省经信委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制造战略部署,继续强化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努力实现国家“十三五”年”我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任务。

推进企业“领跑者”行动,狠抓清洁生产审核

我省将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通过建立标杆、政策激励等措施,形成促进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高耗能行业和事业单位。

具体而言,继续在水泥、玻璃、造纸、钢铁、纺织、石化、有色金属等7个重点行业掀起能效对标热潮,定期发布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和行业对标指标,编制能效基准。对标典型案例和行业能效对标工作指南,指导全行业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工作。定期发布终端能源产品能效“领先”厂商的产品目录和能效指标。探索推动纳入能效“领跑者”

实施万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按照《中国制造2025》、国家《空气十条》、《水十条》等相关工作要求,重点推进“双超双所有”和高耗能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十三五”末力争推动100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同时,进一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合作计划,继续发挥粤港清洁生产合作专责小组的作用,

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

我省将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工程。每年发布一批《广东省推荐节能技术和设备(产品)目录》,优先推荐我省空气净化器等优势节能电器列入国家和省相关绿色环保(节能)产品目录。继续支持使用国家和省节能推荐目录技术产品的示范项目。以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为重点,支持锅炉(窑炉)、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运行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淘汰落后机电设备和技术。继续开展电机能效提升和注塑机节能改造。2016-2017年推广高效电机、淘汰低效电机、电机节能改造370万千瓦。

省经信委节能与循环经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是节能重点领域,未来将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落后产能。产能过剩。实施差异化政策,提高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能耗、物耗、水耗、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技术准入标准。对工艺设备落后、能耗、排放不达标的项目,计入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加速消除。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不予审批备案,不办理土地(海域)供应、能源评估、环评审批、新增信贷支持等相关业务。对能源使用、排放、产品质量超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设备或生产线),限期整改。到2018年,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1亿重量箱以内,造船能力将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环评审批,不予办理新增信贷支持。对能源使用、排放、产品质量超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设备或生产线),限期整改。到2018年,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1亿重量箱以内,造船能力将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环评审批,不予办理新增信贷支持。对能源使用、排放、产品质量超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设备或生产线),限期整改。到2018年,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1亿重量箱以内,造船能力将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限期整改的。到2018年,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1亿重量箱以内,造船能力将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限期整改的。到2018年,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1亿重量箱以内,造船能力将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

此外,按照国家和省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要求,全省10万千瓦及以上在役燃煤机组(不含W型火焰锅炉和2017年底前完成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工作,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实现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低排放。2020年前,全省10万千瓦以下在役燃煤机组需执行排放控制标准。其中,100台以下燃煤机组,珠三角地区000千瓦(暂不包括W型火焰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需达到10万千瓦以上的排放标准。低排放。

启动园区“百园”循环改造行动

同时开展100个园区循环改造工程,推进园区循环改造,以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和产业链重点补充链项目为重点,推进园区循环改造。鼓励在园区循环改造中推广应用一般公共服务、重点补充链项目等示范项目,力争“十三五”末在100个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实施循环改造年计划”。积极开拓光伏应用市场,

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在建筑领域,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进一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强建筑总量控制能耗和强度,全面提高全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水平。改变传统的开发建设方式,构建广东绿色建设体系。

交通领域,依托“6+20”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建设,在公路建设运营、交通运输、港航三大领域,重点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交通装备的应用,绿色交通的组织模式。推进、智能交通和信息化建设、绿色交通管理能力建设是推进广东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创建广东绿色交通大省的五个方面。

在事业单位领域,推进事业单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到2020年,所有省级机构和50%以上的省级机构建成节水单位。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创建一批国家节约型事业单位示范单位。实施事业单位能效负责人制度,建立事业单位能源审计机制。

全国节能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每年开展全国低碳日、省节能宣传月系列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能源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良好的营造全社会参与节能实践的氛围。

2016年新政来袭

1.工信部5月发布《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强调能源使用权交易制度,规定“科学建立能源使用权和碳排放权初始配置,开展能源使用权和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截至目前,我国仅在浙江省开展了能源使用权交易试点。

明确节能管理手段,如制定工业节能管理规划、绿色改造、目录编制、能效导则等手段。建立了工业节能标准制定、工业能耗总量控制目标管理、工业能耗预警机制、节能培训宣传等制度。

建立健全节能监督制度,明确指导全国工业节能监督工作,地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实施地方工业节能监督工作。明确了工业节能监测的方法、程序、结果披露等制度规定。

2.工信部4月印发《绿色制造2016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预计全年减少化学需氧量8万吨,减少氨氮0. 7万吨。筛选推广一批先进节水技术。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项目和基地,初步形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会同财政部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出台多个行业绿色工厂实施方案或绿色工厂标准。

3.工信部3月印发《2016年工业节能监管重点工作方案》

明确在钢铁、化工、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电石、铁合金等行业开展能耗配额标准执行专项督查。据业内人士介绍,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国家将陆续出台减排、环保、低碳等相关政策措施。企业要重视这一点,做好相关工作。

4.省政府4月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节能办法》

明确了事业单位节能的定义、管理机构、原则、节能责任、管理要求、节能措施、监督保障等。

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能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报送能源按规定报告利用状况,并进行能源审计。

对事业单位提出严格控制室内温度等具体要求。除特殊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

广东节能减排“十二五”成就

●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0.98%和34.94%,超过国家2018年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标准。 “十二五”期间18%,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1%的目标任务。

●2011-2015年,10000家企业累计节能1.662.10000吨标准煤,超过了我省“十二五”期间我省10000家企业的总节能目标。州下降 8.@>6 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全省“十二五”万企目标任务。

● 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链接

全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公布

据省经信委介绍,经省级以上直辖市考核,全省已有20个城市完成了2015节能年和“十二五”总体目标。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地级及以上人民政府2015年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粤府办明典[2016]2016年第10号) 29)、省经信委、省有关部门对2015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地方以上市级人民政府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书面评价考核.

全省20个城市完成2015节能年和“十二五”总体目标。其中东莞、潮州、韶关完成情况最好,分别完成“十二五”累计进度的133.87%、133.81%、130. “五年计划”节能目标。95%。

2015年市级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初步结果如下:7个城市超过完成水平,分别是:深圳、惠州、东莞、茂名、广州、珠海、佛山;13个城市完成关卡,分别是:江门、阳江、梅州、清远、汕头、潮州、肇庆、揭阳、湛江、河源、韶关、云浮、中山。

《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深圳宣言》一周年

超额完成节能任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珠三角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深圳宣言》于2015年6月发布,刚刚过去一周年。笔者从省经信委节能与循环经济办公室获悉,珠三角九市不仅超额完成节能任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珠三角9个城市全部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和“十二五”节能目标。根据2015年地方级以上地方政府节能目标责任初步考核结果,珠三角9个城市的考核结果均在“完成”水平以上,其中深圳、惠州、东莞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三。其中,2015年东莞市单位GDP能耗下降7.9%,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累计进度133.87 %。

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珠三角九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均出现下滑。其中惠州、珠海、中山分别降幅全省最大。5.8.7@>3.8.9@>2.8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有所提高。广州、惠州、深圳、佛山在全省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6、1.5、1.4和1. 4 个百分点。

此外,深圳、东莞以创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为契机,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广州市启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四个城市建立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今年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工作

笔者从省经信委获悉,2016年,我省将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绿色循环发展相关内容为指导,统筹推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完成了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

在推进能效提升方面,我们将继续开展水泥、玻璃、造纸、纺织、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7个行业能效对标,将水泥行业能效对标扩大到全民。行业企业,开展新能源行业能效对标。标记。同时,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加快节能信息化建设,严格节能监管执法。

在循环发展方面,启动“万企”清洁生产审核行动,全年鼓励千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启动“百园”循环改造行动,全年新增20个园区开展循环改造,并推荐优胜者申报国家级循环改造试点园区。同时,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工业园区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