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配额管理系统
2022-04-23
能耗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用经济方法管理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评价经济效果是主要的基础工作。对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源消耗配额的制定、审批和报告
1、能耗定额的定义:能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的合理能耗的量化标准。
2、能源消耗定额必须反映生产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客观规律。它应该是评估能源利用的依据。能源消耗定额要先进合理,既要反映生产技术水平,又要反映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因此,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必须是正确能源消耗规律的体现,正确的能源消耗定额必须在对能源消耗规律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制定和产生。
3、企业能源消耗定额由企业节能部门组织制定。
4、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要立足实际,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实际计算,适当科学分析,准确会计,以达到“快、准、全、好”的标准。
“快”是指制定的配额快速及时,领先于生产,起到引导和促进生产的作用。
“准确”依赖于配额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对生产情况的频繁了解和分析,使能耗配额准确无误。
“完整”的意思是完整、完整。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车间的每个生产工序、各种产品都要制定完整的能源消耗定额。
“好”的配额指标必须积极、可靠、先进、实用。对单位能耗尚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部门,要严格把关定额,促进各项积极因素的调动。
5、能耗定额草案制定后,经员工讨论能耗定额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审核,企业领导部门批准后实施。
5、企业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要逐项、逐级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1)能源消耗定额制定工作报告审核说明;
(2)审核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能源政策、政策法规;
(3)查看能耗配额项目;
(4)回顾重点项目的变化及原因;
(5)与历年能耗数据对比,分析是否符合能耗规律;
(5)在制定过程中查看计算依据,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7)审查是否积极采用新的节能技术;
(8)检查各级公开讨论通过过程中提出的正确意见是否被采纳;
(9)审查制定过程中实现能源消耗配额的措施的状态。
7、能耗配额审批标准:
(1)配额必须超前、合理、完整、准确;
(2)配额必须达到企业历史水平或低于上年实际消费水平;
(3)配额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必须建立并有效执行;
(4)必须对能源供应和实际消耗进行严格的考核;
(5)计量表必须准确完整。
8、企业单位能耗指标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能源消耗配额的实施
1、批准下达的能源消耗定额,各部门必须执行。所有的能源规划分配、组织供应和成本核算都必须按照配额来完成。
2、供能部门根据批准的能耗定额和生产任务核定供应,各单位建立能耗定额管理档案。
3、建立健全配额能源供应制度、消费配额等级管理和奖惩制度,实现生产的配额管理、生产的引导和生产的监督。实现最低能耗。
4、做好能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从能源进入到最终消费,各个环节都应该有健全的原始记录,记录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各种能源。使用和消费。
三、能耗定额检查分析
1、在执行能耗配额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查和分析能耗配额。短板和不足,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完善能源消耗定额,并加以改进。
2、检查方式采用统计分析与实际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符合实际,更全面,使能耗定额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时间。
3、在检查配额的基础上,进行配额分析,目的是暴露矛盾,找出节约和浪费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设计和改进工艺,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提高生产水平,降低定额消耗。
四、能源配额修订
1、由于影响能源消耗定额的各种因素不断变化,能源定额必须定期或临时修订。个人配额一般每年修订一次。必要的临时修改;
(1)能耗配额执行过程中,发现配额不符合实际或计算错误;
(2)当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3)生产或运营改善时;
(4)能源种类、规格、质量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2、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产品能耗的主要因素是相对稳定的。由于能源消耗规律,要求能源消耗定额相对稳定,因此能源消耗定额相对稳定。一经审核通过,不得频繁更改。
只有定期(例如一年)修订以促进实施。
五、能耗定额考核与奖惩
1、配额评估是配额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部分。配额评估是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进行的。将制定的能源消耗配额与消耗配额执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偏差的大小,分析研究偏差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方式。
2、能耗定额考核的目的
(1)通过生产实践检验,检查制定的能耗指标是否合理;
(2)通过定额考核,与企业历史最佳水平对比,与地区先进水平对比,找出差距,力争达到地区先进水平;
(3)通过配额考核积累完整的历史数据,为指导生产和有效能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通过定额考核,推动加强能耗定额管理。
3、为进一步调动企业和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能源消耗定额考核必须结合执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4、节能奖惩可采取节能承包经济责任制的形式;
(1)根据生产任务、能耗和节能情况进行合同;
(2)按能耗定额签约,实行分级奖励;
(3)根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工期、资金及工程质量合同授予;
(4)奖励以节能合同总量为准;
(5)节能目标合同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