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BIM技术:解读《中国建筑业建筑BIM应用分析报告(2017))》
2022-04-25
近日,一份《中国建筑业建筑BIM应用分析报告(2017)》)的发布,引起了建筑业多方的关注。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新常态下的建筑业正在寻求转型。,新技术应用的关键时期,建筑行业的核心技术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经推广应用了几年。虽然有政策指引,上下游行业也在积极实践,目前的发展如何?BIM的价值点在哪里?业内专家对当前形势有何判断?各种问题和困惑使BIM应用更加迫切。最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切实可行的手段作为参考,使BIM应用更加规范有序,少走弯路,真正实现其对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价值。
《中国建筑业建筑BIM应用分析报告(2017))》的发布犹如“雪中送炭”,对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进行了完整的调查分析指导。建筑业“摸着石头过河” 这份报告于11月11日在广联达主办的BIM峰会上发布,汇集了专家们的研究分析和实际案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BIM应用报告之一。
作为报告的发起人和主编,袁正刚总裁在前言中表示,目前BIM应用的一些乱象是由于对BIM缺乏正确的认识。BIM不是灵丹妙药。并不是说选择最补的补充剂就能让我们的身体强壮起来,而是我们必须对症下药,知道是什么病,然后用BIM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编委也希望通过《中国建筑业建筑BIM应用分析报告(2017)》),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行业,洞察BIM趋势,做好部署和企业BIM战略选择 BIM技术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抓手,促进企业升级转型。袁正刚坚信,BIM技术将覆盖建筑行业的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必将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使建筑行业成为令人向往和受人尊敬的行业。
半数以上的企业建立了BIM相关组织。我国缺乏BIM应用人才是最大的问题。
报告进行了6个月的深入一线调研,通过数据分析还原了行业BIM应用现状,并指出了趋势。研究对象包括企业高管、企业或项目信息化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BIM技术负责人等,涵盖企业、项目、岗位的各级问题,主要分为“基础信息”、“工程项目管理”。》、《BIM应用现状》三部分。作为BIM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报告,63.1%的调研单位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其次为BIM咨询单位,其余为造价咨询单位.
从调查结果来看,BIM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一是从基本情况看,半数以上的企业建立了BIM相关机构,17.2%的企业在公司层面和项目层面都建立了BIM机构。从企业对BIM的投入来看,投入10万元至50万元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18%。其次,只有 9.6% 的人对当前的 BIM 工作水平非常满意。进一步分析表明,BIM实施方式、BIM总体规划、BIM组织与投入、领导重视等都是重要因素。影响BIM应用效果和满意度的因素。第三,在BIM应用推广方面,甲方要求使用BIM的项目比例高达42.4%,其次是建筑结构非常复杂的项目,占比40. 1%。在制定BIM技术应用规划方面,36.7%的施工总承包特优企业明确规划了近两年及以上的应用目标。第四,在BIM的价值和阻力方面,55.1%的人希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BIM人才缺乏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通病,占比高达63.3%。五、从BIM应用的发展趋势来看,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BIM应用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和业主,其次是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现阶段,BIM应用当务之急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标准和法律法规,占比分别为63.8%和60.2%。此外,74.5%的受访者认为BIM的发展趋势是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而59.2%的受访者认为BIM与物联网、移动技术和云技术的融合应用是提高工地协同工作效率的趋势。
BIM技术价值需要科学合理评估,我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应用平台
为更深入分析建筑BIM的应用现状和趋势,报告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万达集团、湖南建工、广联达等高校和企业的17位行业专家,即张建平、马志良、杨富春、李云贵、何冠培、朱占北、陈昊、王少山、杨晓一、于晓明、郑刚、李伟军、宁晓社、王毅、严伟、赵一中、甘家恒,分享整合权威观点。
对于BIM价值的量化评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平表示,BIM的应用效果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价值效益不完全等同于经济效益,就像员工对企业的具体作用不同,生产线上有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销售和生产人员;还有做战略研究、营销等辅助人员,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对产品的生产、销售乃至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国外软件二次开发的BIM平台能否成为趋势的问题,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志良表示,国外软件和依托国外平台的二次开发软件将引领国内BIM应用。数据安全风险。作为一个大国,我们需要开发自己的基础软件和自己的应用平台。
对于BIM技术服务商能做什么,副总裁兼BIM业务总经理王少山指出,广联达作为数字化建设平台服务商,势必会推动BIM技术的落地。广联达可为企业提供整体BIM平台解决方案,包括岗位级、项目级、企业级“三级融合”解决方案,可组合、可分、可连。针对BIM专业人才的培养,广联达近年来还推出了BIM直播课、在线自学资料分享、深度企业现场教学培训等。最新BIM应用知识,分享最有价值的BIM实践案例。另外,关于如何理解建筑业的精细化管理,
万达、北京新机场等BIM应用实践在企业精细化管理方面成效显着
技术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BIM也不例外。近年来,尽管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但BIM技术应用的成果也非常显着。报告分析总结了施工企业对BIM的要求和方法有基于bim的能耗管理吗,选取了4个典型案例,即万达BIM总承包管理平台应用、湖南建工集团BIM云平台总体规划、北京BIM项目新机场航站楼区。应用,深圳国际前海地产智慧港早期项目BIM应用,还原施工现场,彰显BIM应用的巨大价值。
以万达的BIM总承包管理平台应用为例。2015年,万达集团在“总承包交钥匙模式”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创新变革,推出了以BIM技术为基础,通过项目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的“BIM总承包管理模式”。房地产开发建设史上的一场革命。万达与广联达联合开发的BIM总承包管理平台的核心是万达、总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监理,对项目实现“事前管理、协调同步、统一模式”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司创新的管理模式,提前解决了大量矛盾,注入模式,实施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管理模式的一次突变和革命。
又如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区项目。作为以航站楼为核心,由多个配套工程组成的大型综合体,结构超长超大型,形态多变,施工人员众多。高标准。本项目主要在项目管理、方案模拟、业务管理、动态管理、预制和详细设计六个方面应用BIM技术。通过前期技术标准的制定,如《BIM模型管理标准》、《BIM技术应用实施方案》、《民用模型标准指南》、《BIM建模工作流程》、《电气建模标准指南》、《电气3D详细设计“计划”,
湖南建工企业BIM云平台分三个阶段实施:数字化项目、信息化公司、互联网公司。现阶段,正处于从数字化项目向信息化企业的过渡期。深圳国际前海地产智慧港项目BIM应用主要是提高桩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探索BIM技术在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有专家表示,2017年是BIM技术发展的关键一年,政策的完善让BIM站在了行业的前沿。例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印发《关于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指导意见》、《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等文件,推动BIM应用施工阶段的技术。而这份由全国20多个建筑行业协会、BIM联盟联合发起的《中国建筑业建筑BIM应用分析报告(2017)》,旨在通过调研分析客观有效地了解行业) . 项目管理问题及BIM应用现状,探讨如何通过BIM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总结BIM在行业中的先进和优秀应用,坚定建筑企业应用BIM的信心,为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中BIM应用提出思路。实现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并为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中的 BIM 应用提出思路。实现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并为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中的 BIM 应用提出思路。实现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