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航空咨询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服务介绍
2022-05-01
5、对管理绩效无绝对要求:根据组织自身的技术、经济、人员素质等因素,绝对可以达到的能源绩效(如用能单位),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可达标,不能保证组织。得到最好的结果;
6、组织提供的产品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没有要求,但标准提倡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考虑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包括产品本身(家庭电器);
7、关注节能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节能技术,可以降低15%-30%的能耗;
8、 充分结合能源管理的特点:如将难统计、节能技术、能源标杆和标杆纳入体系要求,倡导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
三、能源管理系统的关键要素
一、年综合能耗测定
组织应按下列各项原则和 GB/T 2589:2020 的方法计算其年度综合能源消耗量。
1、组织申请认证的能源管理体系边界和范围内的所有活动消耗的能源
2、能耗统计期为最近一年的综合能耗
根据被认证组织提交的认证申请内容,确定其一年的综合能耗,确定方法包括:
3、年综合能耗应以标准煤耗形式体现
标准煤是用于计算能源总量的模拟综合计算单位。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大卡,其计算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换算系数的确定
①。有实测热值的企业,其换算系数按下列方法计算:
②。对于没有实测热值的企业,标准换算系数可参照GB/T2589。
(2)综合能耗的测定
综合能耗=Σ(某能源类型的消耗×某能源类型标准煤的折算系数)
4、不要重复计算综合能耗
在计算组织的整体能源消耗时,不允许重复计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企业综合能耗时,不再单独计算进入企业后的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加工转化所获得的能源。企业。
5、应遵循“谁消费,谁计数”的原则
“谁消耗,谁计算”是能源统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谁”实际消耗能源,无论消耗与否,都会由“谁”来计算。
二、能量种类数的确定
能源是指电力、燃料、蒸汽、热能、压缩空气和其他类似介质,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各种形式的能源。根据GB/T2589-2020标准和国家能源统计报告制度,能源类型按其在自然界中的基本形态,一般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三大类:
根据ISO 50003:2021的要求,在计算能源管理体系审核时间时,只考虑跨越能源管理体系边界的能源类型,包括:
1、对于在组织边界内开采(例如原油、天然气、煤炭)或捕获(例如太阳能、风能)的能源类型,以进行认证并用于生产或服务活动统计。
2、对于耗能工质,在计算能量类型时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根据不同能源种类的消耗量(按实际消耗量折算成标准煤),计算比例并按降序排列,确定占组织数量能源消耗总量80%的能源种类。
例如,如果一个组织消耗 40% 的煤炭、34% 的电力、15% 的天然气、5% 的柴油、3% 的汽油和 3% 的其他燃料,则该组织确定的能源类型数量为3.
三、一次能源使用量的确定
在确定一次能源使用量时,首先建立确定组织一次能源使用量的标准,即什么构成高能耗和/或什么构成能源绩效改进的高潜力。
一次能源的使用可以根据组织的不同层次进行识别和识别,例如:设施(仓库、车间、办公室等)、设备(电机、锅炉等)、流程或系统(照明、蒸汽、运输、电解、电机驱动等)。
通常,主要能源可以根据能源消费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能源使用的节能技术的共性进行分类统计。常见的能源使用类别包括锅炉系统、油田加热炉、工业炉、汽油机、柴油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工业电加热设备、电机系统、变压器系统、泵系统、风机系统、压缩机系统、中央空调空调系统、热泵、冷库、抽油机、石油钻井、机床、电焊机、照明系统等。
以上内容主要围绕能源消费形式、节能措施等进行划分,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其不同表现形式和管理要求来确定(如细分或组合) .
五、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流程
一、领导决策和准备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放各省、地方有关部门的工作实施方案,各地区用能企业领导陆续开始决策部署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并安排具体系统管理部门负责人向能源系统咨询机构咨询。
二、 范围界定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涵盖生产过程、服务、产品等能源相关要素。
企业应识别在规定的企业边界内导致能源消耗的所有活动和操作。
三、初始能量评估
初步能源审查包括两部分:
1、能源管理调查;
2、能源技术调查。
初步能源审查是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顾问需要在现场观察和分析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过去能源消耗的历史数据。并将其作为能源政策、目标指标和管理计划的制定、优先事项的确定、制度文件的编制等的依据。
同时负责系统宣传和能源内审员培训工作。能源能否在系统中正常、良好地运行能耗管理体系,主要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有效性。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能源内审员进行培训非常重要。重要环节之一。
四、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包括以下能源管理标准要素: 能源政策;能量因素;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标杆和标杆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计划。
做好一个健全、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能源管理体系,系统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能否从系统运行和实施过程中受益,取决于系统规划的质量。
五、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汇编
在完成企业的现场调研后,顾问将根据体系标准的要求和用能企业的实际情况,准备一份适合企业长期运行和实施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
这是企业通过技术管理手段实现既定节能减排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用能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施过程的不同等因素,制度文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系统文件最终需要得到企业最高领导的批准才能正式运行。
六、系统操作
制度的运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加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保持制度的有效运行。
七、内部审计和管理评审
企业按照已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运行2-3个月后,顾问上门指导企业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能源政策的适宜性;
②、完成目标指标;
③、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④、内部审计结果;
⑤。针对客观条件的变化,需要改进的方面,如能源标杆、标杆是否需要调整;
⑥ 职责分工的合理性和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⑦、系统的新发展趋势。
评审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实施必要的沟通和后续改进活动。
六、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所需材料
1、组织法律文件,如营业执照;
2、能源管理系统已运行6个多月;
3、生产许可证及其他行政许可证明、资质证明等复印件(如适用);
4、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清单;
5、能源系统专用材料:
1)年综合能耗(tce);
2)系统覆盖的有效人员数量;
3)是否为国家/地区重点用能单位;
4)是否有国家责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工艺;
5)能量种类的数量;
6)使用的主能数;
7)能耗定额标准;
8)用能设备类别数;
9)认证范围内各类产品预计年产量(单位:万吨);
10)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和边界。
6、其他相关申请材料等
七、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
1、提高企业的整体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将企业能源管理的视角从单一产品或企业单位的能效转变为整个企业的能效,从而拓宽了视野,促进了企业整体能效的提升。
2、确保遵守企业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要求,从而督促企业有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促进实现的节能目标。
3、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技术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在企业产品和流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新方法、最佳节能实践和经验等。以促进企业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4、建立高效运作的能源管理架构。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解决了传统能源管理方式中“责任不明确、结果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可以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架构。
5、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效率。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采用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管理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6、有利于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可以获得国家各项激励措施和财税政策支持。
7、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便于公司能源管理工作和自律机制获得外部认可,有利于公司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声誉。
八、企业航空咨询案例
1、企业航空顾问在双碳(碳中和和碳峰)领域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
...
2、启航咨询部分项目现场:
企业航空顾问已成功完成200多个咨询项目——
日月光集团—环威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荷兰 BDR
【股票代码:】
霍顿股份[股票代码:]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