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能耗“双控”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2022-05-01

合理使用煤炭指标“解绑”

“原煤大部分转化为产品,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指标一收紧,企业用煤量随之而来,但原煤和燃料煤不一样事情” “原煤是否应纳入能源消耗指数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而且该指数存在不止一个问题……”包括河南在内,记者此前走访多地时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区分原煤和燃料煤是行业多年来的诉求。

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看来,原材料能源不纳入国家和地方能源消费双控考核,本质上是回归能源的双重或多重属性。 “我国煤炭消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作化工或其他原料的,这与发达国家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化工原料的情况不同。”

“总的计算导致一些好的项目受制于能耗指标,进而影响到先进高端产品的开发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两年我们经常帮助企业想方设法找指标,有的项目甚至因无货而被迫用煤。暂停。”河南省石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苏东告诉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大家一直期待着政策的进一步细化落实,考核办法更加合理。 “企业再也不用为‘留原煤’发愁了,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管理、节能降耗上。目前,行业投资积极性正在回升,形势有所好转。”

根据《通知》,河南还将优先支持产出效率高、支撑作用强的煤炭相关项目建设。在确保完成全省“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各地可协调调整本地区煤炭消费指标,替代新建项目煤炭消费。对跨城一体化的传统产业项目,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项目退出当年的实际煤耗为基数,70%的煤耗指标将同步从项目退出。项目中转地点,其余由中转地点承担。 此外,重大项目实施省级能耗和煤炭指标协调。

总能耗允许合理的灵活性

记者了解到,除河南外,山西、山东等地也在根据自身情况细化政策,调整能耗考核。 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再次强调优化完善能源消费双控体系。具体而言,能源产出率是重要依据,综合考虑发展阶段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目标;各省(区、市)根据地区GDP增速目标和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确定年度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等。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占比高,经济增长高度依赖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改变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提高能量输出率作为重要目标。

能耗管理政策_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冰箱1级能耗和2级能耗

/p>

以能源产出率作为重要标尺,融入能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从源头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负荷,节约大量能源对终端治疗的投资。一位发改系统负责人表示,提高能源产量不是对能源使用的限制,也不是地方统一的简单要求。要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探索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

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能耗管理政策_冰箱1级能耗和2级能耗

王志轩认为,在能源消耗总量上,应该允许合理的弹性。国家没有制定具体的能源消耗总量目标,也不再直接下达给地方政府。这也是一项意义重大、具有象征意义的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主体功能、区域发展等战略进一步推进,经济产业提质增效、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消费总量目标已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能源供应形势,此次调整充分尊重当地实际,突出了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管理工具的作用。”

节能减碳要求并未放宽

冰箱1级能耗和2级能耗_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能耗管理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优化管理并不意味着放宽标准。以河南为例,《通知》还要求能耗管理政策,要从“两高”项目管理、完成能耗强度目标、煤炭消费替代等方面做好节能审查的研判和前期准备工作。以免延误节能审核,影响项目开工和节能。审批前审查开工建设等问题。各地要确保实现“十四五”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记者了解到,由于原煤使用复杂,涉及多个细分行业,工艺流程和产品解决方案不同,部分项目在部分反应过程中同时使用燃料煤和原煤,而行业本身也在制定相关标准,以提高不同项目的边界划分和统计评估的准确性,避免操作中的歧义和错误。多位专家一致表示,虽然方案还没有敲定,但无论怎么区分,都不是无拘无束的。

“无论是原煤还是燃料煤,在使用中都必须以碳排放问题为核心。下一步,从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苏东为例,在煤化工项目中结合风电和光伏发电生产绿色氢气是业界公认的理想减碳路径。此外,新的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利好煤化工项目。 “但目前,真正使用绿氢的项目并不多,技术层面没有大问题,但电解水制氢成本高,难以大规模使用绿氢。”再比如,煤化工项目的碳排放比较集中,从码头收集比较好,但是回收后如何使用呢?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发改系统人士指出,从地方到产业、企业,发展重心要转向提质增效。 “提高能源产出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不断缩小技术和产业差距,勇于创新发展理念、模式和业态,努力实现绿色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