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管理系统 山西日报数字新闻
2022-05-22
新阶段
《地球家园》中的“光大号”
霜降了,天越来越冷。
这是一个很小的文化广场。广场一角茂密的柳叶泛黄,散落着一棵树的金秋色。
绿色的草坪上竖立着五组雕塑,分别是灭火器、卡尺、火箭、水龙头和双人自行车。红色的灭火器就像一个守卫一方的卫士,代表着安全;黄色卡钳底座由风扇叶轮制成,白色卡钳立于红色柱子之上,代表精细化管理;蓝色的水龙头上有一个只有红色的阀门代表节能;金色双人自行车上是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代表着低碳和环保。中间是银白色的“轻型大号”火箭,升起火箭的四个助推器,分别代表了安全、环保、节能、精细化管理四大经营理念。
赏心悦目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心暖。
这是工业园区的景象。放眼望去,在不到7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厂房面积中,有30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
这里是全国焦化行业首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只是山西光大焦化坚持绿色发展、延伸产业链的一个环节。
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坚决遏制“双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背景下,审视山西光大焦化的发展路径,发现其突出的“不同”。
在这里,记者宣读了《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建设经济与环境共建的地球家园》的中国宣言";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传统优势产业能效”是山西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呼声;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公司光明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背景。
洗煤120万吨,焦炭及配套余热发电150万吨,甲醇15万吨,合成氨5万吨。考虑到大小,它不会太大。
产业链封闭完整,特色鲜明:焦炉煤气经过净化后,供县里居民生产生活使用,剩余部分用于生产甲醇;吹扫甲醇以生产合成氨;合成氨分解气回用焦炉加热;热量用于发电;焦炉废气和废气余热用于县城冬季集中供暖和夏季企业制冷;焦化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水系统供水。连锁产品基本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枯竭。
社会贡献突出:纳税连续三年超过3亿元。2019年吨产能征税210元,亩产征税35.6万元。2020年吨产能税220元,每亩产税38.94万元。两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社会形象备受瞩目:今年4月,中国焦化工业协会授予山西光大焦化“焦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是山西省第一家、全国第二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新理念
绿色工厂的“生态账本”
支撑公司跃上新高的背后,有山西光大焦化的“生态账本”。
公司负责人任志忠告诉记者,公司立足于打造全国焦化行业绿色发展示范企业,秉承“环保重于利润”的理念,自2016年以来,共投入10亿元实施深度治理,建设绿色工厂。完善有组织排放管理,化无组织排放为有组织管理,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超低排放标准。
从原料进场到焦化、化工生产车间,焦化企业的污染源无处不在。焦化行业有一个术语叫无组织排放,即不通过排气管的大气污染物无规律排放。山西光大焦化搭建无组织管控治理一体化平台,实现管理自动化,发挥行业标杆作用。
“生态账本”的投入产出之一:焦炉无组织治理。
技术创新,先行先试,投资5000万元实施全国首个焦炉本体封闭工程,焦炉机侧和焦侧全封闭,封闭面积2万多平方米、配套地面除尘站和棚内超细雾炮;炉顶采用水封和除尘器。将焦炉装料推焦逸出、炉体逸出、熄焦车运行、烘箱中的无组织污染物收集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治理。该项目被省政府列为科技创新试点项目。项目建成后,由生态环境部在全国推广。
经过一年多的数据运行和监测,无组织排放指标远优于现有大型机焦,改写了原标准。看这样一组数字:焦炉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国标2.5 mg/m3,企业标准0.5 mg/m3,山西光大焦化1#炉为 0.045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国标0.5 mg/m3,企业标准0.2 mg/m3,山西光大焦化1#炉0.004 mg/m3。通过实施焦炉炉体封闭临沂焦化公司能耗管理系统,公司每年可减少约477吨无组织颗粒物。
“生态账本”的第二次输入输出:挥发性有机物的精准管理。
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治疗技术。山西光大焦化有限公司与国内专业设计院合作,投资3000万元对石油化工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治理。该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应用于焦化行业,在解决焦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所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一一分析,并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处理。脱氧废气由回气负压系统收集;先对富氧废气进行预洗,然后分别送至干熄焦和焦炉高温。焚化。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国家标准为6 mg/m3,企业标准为0.5 mg/m3,山西光大焦化合成氨生产区为0.02 mg/m3,实现近乎“零排放”。公司每年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近500吨。通过工艺精细化管理和工艺改进,每年可回收焦油2000吨,甲醇产量可增加1800吨,节气870万立方米。
“生态账本”的第三个输入输出:料场的储运封闭。
2017年投资1.2亿元,是省内焦化行业首家全封闭厂区所有料场网架结构的企业。每年可减少颗粒物排放量64吨。
更可喜的是,封闭堆场减少了原煤因风雨造成的损失。预计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费500万元以上。由于保证了炉内煤水分的稳定性,提高了焦炉生产的稳定性,每炉可增加焦炭产量500公斤,年可增加焦炭产量4万吨以上。
山西光大焦化环保科科长陈鹏飞介绍,去年12月,山西光大焦化发布焦化行业首个企业标准《焦化化工生产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及控制标准》 . 该标准中的指标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成为全国焦化企业的标杆“样本”。
重新开始
“领跑者”的自我激励
走在山西光大焦化产业园,记者发现,环保和节能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投资3.5亿元的干熄焦项目,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还利用红焦显热回收发电,年可发电2.4亿千瓦时;焦化投资5200万元 废水提质改造及深度处理项目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年可节水60万吨;投资1500万元完成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每小时可生产28吨低压蒸汽。
山高,山长。山西光大焦化获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奖牌:2020年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焦炭能耗、甲醇能耗两项指标为国家领导人,山西唯一一位。
过去是序幕,未来更青春。山西光大焦化副总经理王军良表示,省十二大提出,山西要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生态,生态产业化。对于企业来说,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山西光大焦化加强产学研合作先行一步,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碳中和实现路径及环保标准体系研究,与上海大学合作共建试点氢冶金专用焦制备技术基地,氢能制备储运利用中试基地打开企业发展新窗口。我们珍惜“领头羊”的地位,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报记者 崔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