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充分把握国家能耗考核转型重大发展机遇-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企业要充分把握国家能耗考核转型重大发展机遇

2022-05-30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重点议题,提出进行科学评估。新的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能源消费不应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转变。

此前,能源消费“双控”的初衷是从节能的角度限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却忽略了可再生能源“清洁低碳”的特点。“优先使用可再生电力”的方向与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实施起来也比较直截了当。未来从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意味着政策转向“控制全社会碳排放”的新目标。

笔者认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应对碳排放“双控”,抓住低碳转型发展的机遇。在应对措施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碳排放的范围和核算

一是准确把握碳排放范围。作为企业实施“双控”措施的依据,明确碳排放范围在企业整体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梳理企业经营范围内的碳排放,尤其是对上游和下游碳排放及责任范围划分。

碳排放范围可参考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将企业碳排放范围划分为:自有设施,如制造能源行业的原材料生产加工、能源行业的燃料燃烧等;能源供应机构因企业外购能源消耗而产生的排放,如企业外购电、蒸汽、数据中心外购电等;所有其他排放,包括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上下游产业链以及销售产品的使用产生的碳排放,例如员工旅行、

如果公司没有明确的碳足迹,碳中和目标就会不明确,也就没有一致的披露标准和数据可比性。因此,企业要紧跟政策步伐,积极征求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和指导,根据合规情况和企业特点确定碳排放范围。

二是准确开展碳核算。企业碳排放“双控”的核心是对碳排放进行准确核算,进而量化减排措施的进度和减排常态化的方向。目前的综合国际标准会计方法是基于 ISO 14067 标准。该方法不仅计算公司自有设施的排放量和购买能源的消耗量,还计算其他间接排放量。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碳排放测量和产品碳足迹核算。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统计制度,

优化企业减碳解决方案

三是准确把握政策红利,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碳排放“双控”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必然要求,也是对能源发展质量和数量的综合评估。这离不开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结构优化的协调推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从能源消费“双控”到碳排放“双控”的改革方向,对优化企业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能源都不会产生碳排放,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能源使用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建议,是“双控”机制转变的伏笔。不产生或产生少量碳排放的项目从总能耗控制中删除,从而鼓励公司使用可再生能源。

四是优化企业减碳计划。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新能源普及、技术进步、高耗能产业发展等因素,科学设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建立多维度、多视角的碳排放” “双控”规则,及时优化调整。在空间布局上企业能耗管理,结合产业、能源结构等特点,科学合理分解减排任务,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升级。在时间安排上,企业要充分考虑产业布局的长期周期性和能源消耗的季节性,合理分配减排指标;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碳市场交易方式,更加合理地安排企业碳减排。阶段,制定碳减排实施步骤。

最后,优化企业管理,将考核指标向碳“考核”转变,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应按照政策和营商环境的引导,树立将“减碳效率”和“低碳效益”融入企业管理的理念,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碳”绩效考核工作,设计“双碳”相关技术指标和考核指标,充分调动企业人员参与减碳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