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项高耗能行业节能减碳计划公布!引导企业通过产能置换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
2022-06-16
中国发展网综合报道 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印发《重点领域节能减碳转型升级实施指南》 《耗能行业(2022年版)》(以下简称《实施指南》),旨在推动有关各方科学做好重点领域节能减碳转型升级工作。其中,建议通过优劣势、产能置换等方式,引导重点企业主动开展本领域并购重组。
《实施指南》明确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酸铵、黄磷、水泥、平板玻璃、钢铁、焦化、铁合金、有色金属冶炼和建筑卫生陶瓷17个行业节能减碳改造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本网记者注意到,《实施指南》明确,各行业实施指南的时限为2025年。例如,对于炼油行业,建议到2025年,比例炼油领域能效标杆以上产能达到30%,能效标杆以下产能加快退出。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钢工序能效标杆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标杆以下产能基本淘汰;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提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减碳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铜、铝、铅、锌等重点产品的能效。电解铝能效标杆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能效标杆以下产能占比4个行业等级基本清零。碳开发能力大幅提升。
此外,《实施指南》不仅列出了17个行业到2025年的工作方向和具体目标,还说明了与目标的具体差距。例如,根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基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到2020年底,我国炼油行业能效较好的产能约25%低于基准水平,约25%的产能能源效率低于基准水平。 20%;到2020年底能耗管理方案,我国钢铁行业高炉工艺能效优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4%,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30%;转炉工艺能效优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6%,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30%;到2020年底,铜冶炼行业约40%的产能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约10%的产能能效低于标杆水平。约10%的电解铝产能能源效率优于基准水平,约20%的产能能源效率低于基准水平。在铅冶炼行业,约40%的产能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约10%的产能能效低于标杆水平。在锌冶炼行业,约30%的产能能效优于标杆,约15%的产能低于标杆。
《实施指南》指出,将指导转型升级。对能效处于标杆水平特别是标杆水平以下的企业,积极推广本实施指南、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能源效率之星”设备产品目录等。余热余压利用、污染物减排、固废综合利用、公辅设施改造等,将提高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的绿色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实施指南》提出加强技术攻关。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创新资源,推广绿色共性关键技术、前沿领先技术及相关设施设备,实现节能减排、减污减碳协同增效推动能效达到或接近标杆的重点企业,规划建设先进前沿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指南》强调促进集聚发展。引导重点企业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通过优胜劣汰、产能置换等方式,主动自主地在该领域开展并购重组。 ,构建结构合理、竞争有效、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不得以并购为名盲目扩大产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实施指南》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政策,淘汰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依法合规低碳转型发展。对能效低于标杆水平的产能,在规定期限内转型升级难以达到标杆水平以上产能的,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促进它加速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严格节能减排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去年10月指出,深入探索节能减碳技术,转化潜力,强化制度观念,推进综合施策,严格监管,加快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步伐,推动绿色、全行业低碳转型,确保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节能减碳工作将分步有序实施。首批重点关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以下简称重点领域)。成熟后,将根据情况研究选择下一批主要产业。
《意见》给出了能源效率的两个指标,“基准水平”和“参考水平”。能效“标杆水平”是企业技术改造的目标方向。按照“高或低”的原则,确定国内外生产企业的先进能效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预期,科学设定能效“标杆水平”。引导未达到标杆水平的企业对标水平实施转型升级。
《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述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产能达标比例超过30%,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到2030年,达标企业比例显着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