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2022-06-27
提高建筑能源效率
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节能改造,将大大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水平,降低能耗。建筑强度将全面降低。
大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2017年,开展10个试点社区改造。 1990年以前建成但尚未完成抗震节能改造的住宅区,以及1990年以后建成的性能或节能效果未达到50%节能标准的住宅区,优先考虑翻新。节能改造势在必行。 2018年开展100个老旧小区638万平方米综合改造试点,安装电梯588部。
积极组织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 2017年,北京被列入“全国公共建筑节能提升重点城市”。北京市制定奖励政策,对改造项目给予每平方米30元的财政奖励。截至2018年11月,公共建筑节能和绿色改造项目申请量达到585万平方米,其中120万平方米通过综合审查验收并获得奖励资金,综合节能率已达到 20%。 4万吨标准煤。
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节能改造。成立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征集专家144人。为各级干部群众编制《袖珍书》和《认识卡片》,宣传改革政策。开发使用市级危房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危房改造系统与抗震节能系统的数据共享。今年对已实施或即将实施“煤改清洁能源”的新建和改造建筑、综合抗震节能改造、农房节能保温改造给予财政奖励.
加强节能运行管理
引导全社会节约能源
对公共建筑实行用电量定额管理。在国内率先在公共建筑中开展此项工作。自2013年启动以来,全市共有7657个单元的11352座公共建筑,1.48亿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纳入管理。 2018年,对1741座2万多平方米、86亿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下达用电限额。通过定额管理,公共建筑用户的节能意识和改造意愿明显增强,公共建筑用电量快速增长得到有效遏制,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7年较2013年下降3.16%,2014-2017年节电13.5亿千瓦时。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建立宣传引导协调机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应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知识,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北京市公共建筑用电量限额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和《京津冀超低能耗发展报告(2017)》)。
下一步建筑能耗管理,北京市将继续实施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着力推进建筑节能和建材管理立法,积极推动新型民用建筑高质量绿色发展,扎实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创新推进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和公共建筑绿色改造,继续加强农村抗震节能改造和危房改造工作。狠抓各领域各环节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十三五”期间建筑节能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领域任务,为达到先进水平而不懈努力全球气候条件相同地区的建筑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