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双管齐下,对经济有何影响?-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能源消费双管齐下,对经济有何影响?

2022-07-05

近段时间,能源消耗和叠加供电双重管控趋紧。广东、江苏、浙江等十多个省市相继发布限电限产通知。东北三省的居民用电甚至受到影响。热搜。

限电限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要求,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简称“双控”。经济学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双控”是倒逼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碳峰化和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手段。但短期内,将加大供给侧约束,进一步推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挤压下游企业利润。

分析人士指出,冬季限产和能源需求将导致PPI居高不下,需关注价格传导机制下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们指出,我国居民的电价相对较低。近日,国家发改委提出“完善居民阶梯电价体系,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随后的电价上涨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以下是界面新闻整理的部分机构观点。

华泰证券:需注意短期通胀压力加大风险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体系的方案》,提出提高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的灵活性。看似有所放松,但对年内实现目标的态度依然十分坚定,短期内政策难以扭转。. 而且,这些措施大多属于预期管理能耗管理对,仍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煤电供应不足的问题。

过去一年,我国电厂煤炭库存一直处于历史低位,供需矛盾比较大。需求方面,受出口拉动,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拉动电力需求。在供给方面,今年2月出台的《刑法修正案》规定,忽视安全生产将面临刑事责任。3月以来,全国各地加强环保督查,导致国内煤炭企业产能受限。此外,作为调节供需缺口的重要补充煤炭进口也表现不佳。

受此影响,上游供应水平依然受限,PPI环比可能偏高。如果提高居民用电价格以改善用电短缺的情况,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小幅上涨。作为全球供给源,供给约束导致的物价上涨将推高全球通胀,对美联储等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此外,不少省份对上游产业进行强制减产。9月份,焦化和水泥开工率环比均明显下降。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直接拖累GDP,“两高”(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审批受限。投资停产将影响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和消费,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浙商证券:能源消费双重调控或进一步推升全球滞胀压力

在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背景下,供给收缩将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全球疫情后经济复苏减弱。

作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和大宗商品出口国,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一直是全球通胀​​的稳定因素。但在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背景下,我国高排放、高耗能行业面临停电限产压力。限电措施影响到中下游轻工、纺织服装乃至食品制造业。供给收缩将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压力,我国通胀压力或将进一步输出。

中金公司:四季度工业生产有望好转

从现有信息来看,大部分地方实施能耗和电力双控限产政策的期限尚不明确。部分地区暂定9月底结束,如江浙沪等地采取部分阶段性限产措施;部分省市将继续在特定区域限产至年底,如云南(黄磷、铝、工业硅等)、广西(电解铝)、新疆(电解铝)等。四季度工业生产仍将受到能源消费双控政策的一定抑制,但略好于9月份。

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看,9月生产趋紧对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影响预计为0.1-0.15个百分点。中性情景下,四季度经济增长将被拖累约0.1-0.15个百分点。

此外,能源消费双重调控带来的供给约束,将支撑上游工业品价格。年内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速或超9%,但上游价格上涨将加剧对中下游利润空间的挤压.

天风证券: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

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体系的方案》,其中指出,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未来,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绕过能源消费总量评估,以换取产业发展空间。

由于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带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东北西部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甘肃等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分散式风电建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和县城。,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短期内,能源消费双管齐下的原则是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因此,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将面临更强的能源消费约束。这些省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制造工艺的改进、产业结构的转变和能源效率的提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国盛证券:后续电价上涨或为大概率事件

能源消耗的双重控制将对生产和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一方面会推高上游价格,导致PPI偏高。另一方面,也会出现上游挤压下游利润等问题。

8月份PPI同比增速达到9.5%,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预计9、10月份或将再度上涨,PPI同比读数将由于基数较高,直到 12 月才显着下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青海、广西、云南等9个能源消费强度不降反升的省份中,硅铁、电解铝、有色金属、硅锰、水泥均占30%以上。这些大宗商品未来可能面临强大的供应限制。

此外,国家发改委近日提出“我国居民电价偏低,完善居民阶梯电价体系,逐步放宽电价交叉补贴”,表明后续提高电价涨价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苏宁金研:双控政策对工业限产影响将持续

限电和停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煤炭限产与工业需求旺盛相结合造成的电力供需失衡,二是部分地区为降低能源消耗加强了限产管理。第一,预计政策将通过放宽煤炭限产、容忍工业需求回落等措施缓解电力供需失衡;二是政策相对刚性,对工业限产的影响将持续。

从影响范围看,短期内,停电停产对工业部门和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影响较大。从具体行业来看,停电停产首先对上游矿业、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建材等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从近期的高频数据来看,高炉开工率、焦炉产能、水泥开工率持续大幅下降,这将传导至下游,将影响材料产品和建筑行业。

以全国钢铁高炉开工率为例,9月底开工率为54.1%,较8月同期下降约5.3个百分点,焦炭9月底华东地区烤箱生产率为38.7%,比8月份同期下降37.9个百分点。预计这些行业的整体限产可能会拖累工业增加值环比下降10%。根据工业生产占GDP的比重,短期GDP增速可能会被拉低至7%。

此外,限产也将推高中游价格,未来将传导至下游价格。因此,总体而言,冬季限产和能源需求将使PPI保持在高位。同时,要注意价格传导,这将导致CPI持续上涨。可能的。